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6年末,我接到冯契先生家属惠赠的《冯契文集》一、二、三卷(即《智慧说三篇》),读后,感慨良多。冯契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智慧”的体系,而且留下了探索智慧的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体系难免有时间性的局限,而追求真理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冯契先生探索智慧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定哲学要解决现实问题,才有生命力;二是坚信哲学家要保持独立人格和自由探索的精神,才能有所创造。他说:“真正的哲学都在回答时代的问题,要求表现时代精神。”(《冯契文集》第1卷,第3-4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这…  相似文献   

2.
我曾在《一个ZO世纪中国哲学家的做人理想——冯契“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说浅绎》(载《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一文中,对冯契先生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说作了初步的解说:主要探讨了这一做人理想与传统“大人理想”、近代以来的“个人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英雄人格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分析了这一“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说在当代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及其在中国的现实意义。由于当时只看到冯契先生发表在1995年第6期《学术月刊》上的《智慧的探索——(智慧说三篇)导论》一文,故对冯先生关于“自由”、“人格”等概念的界定皆不知。现在…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智慧——冯契先生的哲学沉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与智慧——冯契先生的哲学沉思杨国荣与历史上一切真正的哲人一样,冯契先生毕生从事的,是智慧的探索。直到其生命的最后日子,先生依然没有中断哲学的思考。在半个多世纪的思想跋涉中,先生既历经了西方的智慧之路,又沉潜于中国的智慧长河,而对人类认识史的这种锲...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40年代,冯契就从政治学的角度,将自由主义视为中间阶层的意识形态,并强调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对立。1949以后,冯契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学说,认为人的自由在于对必然的认识。80年代末期以后,冯契将自由理论与智慧说相融合,建立起了富有哲学个性的自由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康俊辉 《孔子研究》2023,(2):146-155+160
康德认为人只有感触的直觉而能获得知识,但并无关于智慧的直觉,故不能把握智慧。牟宗三与冯契则认为人具有关于智慧的直觉,能把握智慧。牟宗三由先验论的、价值的立场肯断道德意识,由之开出迥异于感触直觉的智的直觉,以摄物归心的方式把握存在,获得智慧。牟宗三这一思路缺乏客观实在的基础,其哲思与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恢复儒家心性论的哲学关怀是有内在联系的。冯契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感触直觉与理性直觉的互动统一,在现象与自在之物的统一互动及天人交互作用中认识存在的统一原理与发展原理,即智慧,这与冯契融汇中西马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哲学关怀是内在关联的。  相似文献   

6.
冯契先生(1915—199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哲学史家。他毕生从事哲学理论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就哲学理论研究而言,他会通古今,融贯中西,致力于知识和智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考察,从广义认识论、方法论等层面作了探讨,撰成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本著作,建立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就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而言,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比较中西,兼容百家,对先秦直至1949年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作了富有开拓和创见的提纲挚领式…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1~4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中国哲学自信:纪念冯契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法国、中国的10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一、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中国哲学的回应冯契的"智慧说"是对如何解决20世纪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峙的世界性难题所作出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8.
冯契的哲学宗旨是"转识成智",即从知识之学到智慧之学,具体说来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本文拟以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和科学方法论革命为背景,从冯契对中国近代逻辑思想革命的总结和超越的角度,对冯契先生"化理论为方法"的辩证思维方法进行一些探讨.文章认为,金岳霖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在现在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而冯契的逻辑思想研究,既吸收了近代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已被普遍接受并已中国化了的西方逻辑和科学精神结果,又对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挖掘、发挥和继承.冯契对辩证逻辑的杰出贡献,在于他根据中外逻辑思想相结合而提出的"逻辑范畴体系"的构想--按照"类、故、理"三组范畴来安排逻辑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善义副秘书长赴马来西亚出席国际研讨会应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政府和沙捞越"伊斯兰智慧(希克麦)运动"的邀请,中国伊协马善义副秘书长赴马来西亚参加了"伊斯兰教与儒家思想研讨会"。研讨会于1995年11月17日和18日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  相似文献   

10.
冯契"智慧说",通过分析本然界、事实界、可能界和价值界的内涵和演化,提出天道与人道的和谐根本在于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析科学和人文不和谐的哲学根源,提出"转识成智"这一现实路径来消除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通过对物我关系的考察,提出借助特定劳动组织实现群体与自我的和谐。冯契描绘的这幅和谐哲学图式,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有益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蔡志栋 《现代哲学》2017,(2):153-160
纵观冯契的著述可以发现,逻辑发展法是冯契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也是其哲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前者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哲学"两个高峰"的论述以及"四大问题"的分析,后者尤其表现为他的"智慧说"是对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继承发展。所谓的逻辑发展法,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本体论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这个原则,将其置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列宁那里则尤其表现为认识论、方法论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冯契的逻辑发展法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和中国传统哲学对理想人格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将其置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中可以发现,冯契的逻辑发展法和郭沫若、侯外庐为代表的"社会史还原法",张岱年为代表的"问题为中心法",李泽厚为代表的"文化心理结构法",共同构成"以马解中"的四种典范,并且以其哲学创作的成绩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转识成智──冯契对时代问题的哲学沉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要回答时代的问题,都要表现时代精神。科学与人文、知识与价值、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问题,是近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中西方哲学家们各抒己见,展开了长期的论争。在这种论争中,冯契先生以他独树一帜的关于“智慧学说”的哲学体系,通过“转识成智”的哲学沉思,为我们回答和解决时代问题,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新思路。           一冯契的哲学沉思是以对时代问题的体认为出发点的。但是,这种体认又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感性的层面来看,冯契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智慧的妙喻     
(一)谚语中的“智慧”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印度谚语)鸟靠翅膀兔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哈萨克族谚语)众人的智慧如日月。(蒙古族语)宝日在日堆里,留香在群众内l。(柯尔克孜族谚语)纯钢出在熔炉里,管范来自国苗中。决单多的田里庄稼少,空话会的地方管强少。(埃及谚语)(二)s晋中的“管沙’警某是经验2丈。(in·4ff)谷港2于灵魂,请加健康Z于身体。(枉·罗什夫科)精辟家乳汁一样星可以其胄人的.留香便是一只乳民。(雨果)每个人在人类智慧的长河旁边,税不过象一Rtt河的…  相似文献   

14.
哲学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理论体系,必然会对理想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作为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先生从“智慧”说的高度对理想的内涵、作用、特点、类型等方面作了富有新意的阐述,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学说。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概念上,李达把实践理解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冯契把实践理解为"要求自由"的活动。基于对实践观的理解,李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唯物论",而冯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李达侧重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阐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冯契侧重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来阐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和冯契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域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1月下旬,由华东师大、上海市社科联、上海社科院主办,在华东师大召开了庆贺上海市哲学学会主席、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勋华诞和从事哲学事业60周年暨“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大家结合最近出版的冯契先生论文集《智慧的探索》,围绕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会者认为,时代的需要和百家争鸣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哲学繁荣的两大社会必要条件。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正是激荡的社会革命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前提。“五…  相似文献   

17.
冯契 (1915— 1995 ) ,是 2 0世纪时代风云的见证人 ,他的广义认识论哲学体系是对近代中国现实与哲学问题的一份答卷 ,笔者欲从述评冯契的哲学思想研究为起点 ,逐步进入先生广阔的思维天地。一、冯契的哲学史方法论冯契的哲学研究是从哲学史开始的 ,“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  相似文献   

18.
近期哲学新书目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二)/罗嘉昌,郑家栋,毛怡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7.-394页一百位杰出思想家/胡伟希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4.-362页.-(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十大诡辩家:十子平议...  相似文献   

19.
时代思潮的回顾和前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记略郁振华(华东师大哲学系)1996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现代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冯契哲学思想讨论会在华东师大召开。中国现代哲学会、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学术月刊》社和华东师大哲学系共同...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1~3日,“冯契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比利时、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120多人与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冯契哲学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会学者首先对冯契先生的高尚人格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冯契先生在中国当代哲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全兴教授指出,冯契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