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小强 《法音》2020,(2):46-51
自从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了那个著名的问题之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西方伦理学发展中一条重要的线索。人们是否能从事实中推论出价值判断?如果可能,那么这种过度是如何进行的?亦或价值判断本身就是和事实完全无关的两个独立领域?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以研究伦理学本性的元伦理学发展出了诸多解释路径,试图从不同角度对休谟问题及其衍生出的系列问题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韩燕丽 《现代哲学》2023,(6):117-124
关于儒家伦理学能否解读为美德伦理学,学界一直存有争论。争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儒家伦理学究竟能否解读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而不是儒家伦理学能否解读为一种关于美德的伦理学,这是因为后者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任何进路的伦理学理论都可以有关于美德的伦理学,无论是康德主义的伦理学还是后果主义的伦理学,包括儒家伦理学,这没有什么可争论的。真正需要弄清楚的是儒家伦理学究竟能否解读为严格意义上或标准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证成儒家伦理学可以满足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要求,即基础性要求和完备性要求,可以解读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不仅可以推动儒家伦理思想的深入研究与创新,还可以彰显儒家伦理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确实存在着事实与价值关系之问题,但这种关系被命名为休谟问题乃是误读、误解、误认之所致。休谟并未提出过休谟问题,更没有提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分离的反伦理学命题。休谟那条附论的暧昧词汇,使事实与价值之关系最终归于休谟的名下;休谟在伦理学上的巨大影响使人们对这种归属毫不怀疑。通过对休谟的文本解读就可以对一直被误解的休谟问题正本清源,休谟的那条附论应该正解为理性与道德的关系之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医学伦理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卫生部干部培训中心(北京100024)李传俊近几年来,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增加了临床伦理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临床伦理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事实判断与价...  相似文献   

5.
事实与价值、事实与应当、实然与应然通常被看作是根本对立的范畴。与胡塞尔同时代的奥地利哲学家、伦理学家迈农把应当、价值等都纳入"对象"范畴,强调世界上有"应当对象"、"价值客体"。由于有这种"打通",他便顺理成章地取消了传统的学科分界,进而在他的"对象理论"中建立起了与自然科学平起平坐的价值论和伦理学。迈农对存在、真、事实、价值、应当等范畴的同时充满着分析色彩和现象学情调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大量"远绝常蹊"的见解,至少提出了许多不无思考价值的、能够将认识引向纵深的问题,值得我们在推进价值论和伦理学的过程中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休谟明确设定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分立以来,横亘在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就成为后世哲学家不得不设法跨越的障碍.在道德哲学领域,元伦理学的开创者摩尔更是将以事实为基础推演出道德判断的论证模式称作“自然主义的谬误”,这也就在道德向度内彻底割裂了二者.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哈贝马斯抛弃旧形而上学的实体预设,将事实、价值、规范的三分结构整合入普遍语用学中,从而为道德知识之普遍性寻求到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于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提供了一种理论资源和研究进路,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一方面,儒学是一个历史概念,儒家伦理有其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另方面,生命伦理学有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因此,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儒家伦理不能自发地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核心价值.只有在认真地清理传统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对儒学进行"现代诠释"或称之为"儒学创新"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儒家生命伦理学才能在后现代多元文化处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来先生新著《儒学美德论》借镜美德伦理学把握美德伦理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思考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寻找中国道德思想的出路,促发了儒家伦理学的理论自觉,开辟了当代儒家伦理学发展的新路径.沿着陈先生的理路系统地探讨儒家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可以发现:不同于以行动为中心的规则伦理学,作为一种(广义的)美德伦理学,儒家伦理学以行为者为中心,核心主题在于"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同时,儒家伦理学超越了"行为与品质"/"规则与人格"二元对立的伦理学范式,克服了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美德观念的狭窄性和抽象性,而是朝向一种整体性的理想人格.特别地,儒家理想人格不仅追求道德上的完满,更进而寻求在天人关系中安顿生命与价值,具有深切的形上意蕴.整体而言,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儒家伦理学蕴示着一种相对更优的未来伦理学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孙伟平著《事实与价值:休谟问题及其解决尝试(修订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6年8月出版。该书指出,休谟提出的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价值论、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的、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一些哲学家继承并发展了休谟的观点,将其演变为所谓"休谟法则":即事实和价值分属两个完全不同、互不相关的领域,从事实判断推导出价值判断是绝不可能的。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为基础,从探讨事实与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内在关联出发,系统研究了沟通事实与价值、"是"与"应该"的实践和理论途径,给出了解决这一古老问题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韩振华 《伦理学研究》2012,(3):133-138,141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论的吗?》一文则持一种与德性伦理学完全相异的视角:他们认为早期儒家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role ethics),“儒家不寻求普遍,而是集中关注特殊性”.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意在阐明三个论点:其一,德性伦理学是儒家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一点上,早期儒家伦理虽不及宋明新儒家突出,但实备此一面向.故此,以德性伦理为视角来考究早期儒家伦理,不仅并非绝然扦格,而且可以开启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域.其二,安乐哲、罗思文的观点固然能够启人心智,但其论说与其说阐明了早期儒家伦理的根本特征,莫若说自我指涉性地流露了其自身的理论限域:去本质化的过程哲学、以实践为先的新实用主义.将这一理论限阈视为“奥卡姆剃刀”,只会使早期儒家伦理成为一种过度后现代化和单面化的狭隘存在.其三,与角色伦理相关联的文化相对主义极度排斥普遍主义的价值诉求,对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应有的张力视若不见.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和行为主体若将这种绝对了的相对主义内在化为主体自身的信念内容,则无异于自我设限,从而在根本上使得跨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一纸空文,在最低限度上也不能避免或消弭不同伦理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11.
以儒学的进路探究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建构方式,离不开对儒家生命概念的特定内涵及其言说方式的准确解读。在此前提下,我们才能有效发掘儒家生命伦理思想的精神旨趣,并以一种开放眼光将之融入当代生命伦理学语境中,从而构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儒家生命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将现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美德"观念代入宋明理学内部,在广阔而深远的研究前景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能否因为"美德"的附属性来否认宋明理学所讲的形而上学是基础主义即实体主义的?换言之,儒学美德论与形而上学是否是绝对不相容的?这不仅仅涉及以美德伦理学研究儒家伦理的适用性和限度问题,以"儒学是什么"这一元问题视之,还内在地关涉儒学的理论特性。结合儒学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应当说,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学中的形上学是基础主义的而非解释性的。承认这一点,并不减损美德伦理学与儒家伦理的深度理论关联。  相似文献   

13.
四、流变Ⅲ:规定主义伦理学规定主义伦理学派的基本倾向是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一种否定性反应。它在方法上坚持了现代西方整个元伦理学理论的基本方法论原则:这就是坚持以逻辑语言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伦理学问题,甚至也坚持把伦理学视为“逻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但在结论上却与情感主义伦理学大相经庭。第一,他们认为,道德命题、语言、判断等不是个人主观纯情感的表达,而是兼备情感调节和事实描述双重功能的,第二,伦理学不是纯非认知性的,而是认知与非认知双重因素的统一或混合,所以,伦理学与科学并不是完全对立或隔离的;第三,价值判断或伦理学命题决不能简单地归诸于非理性的情感主义范畴;此外,伦理学命题可以提供规定或规范。  相似文献   

14.
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的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和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的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的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舍勒认为价值感受先于客体感知,由此将伦理学建立在情感质料的先天基础上。儒家"亲亲而仁"的伦理学与之相通,并可以从舍勒的"情感的价值先天性""善恶的非现成性""爱的秩序""人格生成""榜样追随"等思路中,找到表达自己独特学说的新话语。但双方关于共同体的看法有重大分歧,反映出两边在看待爱的源头、价值等级化方式和家庭中的本己人格诸方面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因此,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7.
元伦理学是 2 0世纪西方伦理学的主脉之一 ,它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历史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本文中 ,我们试图通过探讨西方元伦理学审视伦理学基本问题、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以及道德实践问题的基本立场来展现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事实与价值之间不适合分类法,二者相互独立,但不是对立。实际上,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根据需要而建构起来的关于世界的认识或评价,都服从于生存目的,二者乃是作为独立变量,统一于效用。在数学上看,效用、事实与价值之间具有函数关系,事实(f)与价值(v)的乘积就是效用(u),即:u=f v。此函数可命名为事实与价值函数。在实践中,此函数在管理、教育上有重要价值。引入数学方法,可以推进伦理学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张晓鹏 《孔子研究》2020,(3):101-109
儒家伦理与传统史学,首先表现为经与史的关系。历代政治的兴衰是传统史学书写的主要内容,儒家政治与伦理一体,使得史学成为儒家伦理的载体。"经世致用"的特点和"历史审判"的功用也是伦理史学的重要成因。史学的伦理化导致了传统史学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矛盾,二者相互交融。1959年之"替曹操翻案"运动,使历史评价的标准由"道德评价"转向"事功评价",是新中国成立后挑战儒家伦理的典型事例。这一运动导致了历史与伦理的决裂,对儒家伦理史学的解构带来重要影响。今天,应当重视"史学伦理"的研究,重建历史与伦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整体而言,儒家伦理自成系统,非任何一种西方伦理学理论所能够范围。当然,这并不就意味着西方伦理学理论进入当代儒家伦理研究领域必然地是不合法的。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后果论、义务论、德性论三种伦理学进路下的儒家伦理阐释各有所当,亦各有所偏。相对而言,儒家伦理与德性论在理论旨趣上表现出更为深刻的契合性。有鉴于此,当代学者做儒家伦理研究,在方法论上有必要保持自觉的反省意识,对西方伦理学理论的意义和限度应有足够的警醒,从而得以在两种不同的伦理学传统的哲学会通中把握一种恰当的分寸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