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精神具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是一种古典类型的人文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德性主义、在人与宗教关系中的理性主义、在人与道德关系中的尚志主义构成了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它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人类内在的道德生命、现世的伦理生活的价值肯认和理性自觉。这种古典类型的人文精神同与宗教神学和科学主义相对的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实质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哲学始终都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根本课题之一。不言而喻,理性与非理性也就成为一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究竟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这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这是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相关问题的一大障碍。认真研究和全面考察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理性与非理性概念,不仅对于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基督宗教“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影响的不断扩大,基督宗教自身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也开始彰显。大体来看,可包括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基督宗教的原罪观对现代中国人的自我审视具有反省意义。原罪观所具有的自我批判精神和自知之明为现代中国对其传统人性论和人生观加以反思和反省提供了思想武器和价值参照。  第二,基督宗教的拯救观对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具有创价意义。在基督宗教信仰中,人们特别强调基督以自我牺牲来救赎世人的拯救精神,这种精神可…  相似文献   

4.
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相似文献   

5.
"诗可以兴"作为人类"轴心时代"所创造的诗学范式,与西方人类学批评存在巨大的差异,奠定了中国诗学的人类性探索的基础。"兴"的本义是祭祀礼仪,孔子首次提出"诗可以兴"这个诗学命题,是将《诗经》的功能与祭祀作用相提并论,不是在宗教的迷狂中而是从对祖先的崇拜中寻求精神文化原型;"兴"的内在意义就是"复礼",精神文化原型不是回归到人的原始自由状态,而是呼唤人的理性精神的勃发;"兴"在形式上"托物于事","草木鸟兽"等自然物象作为精神文化原型的外在形式,不是泯灭人的情感成为精神考古,而是在与人的情感的会通中形成的,具有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5,(4)
牟宗三先生认为有两种政治神话,一种是西方民主政治所蜕变的非理性的独裁与极权的政治神话,一种是儒家德治所倡导的各适其性、各遂其生、人皆尧舜的政治神话。在详细阐释政治神话的建构后,通过对根源理性的挺立和次级理性的架构,牟宗三先生解构了西方式非理性的政治神话,重构了一个既保住中国德治之长又开出西方民主之长的中国式现代政治神话。藉此政治神话,牟宗三先生实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现代使命、现代意义和现代化道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原道》2015,(3)
牟宗三先生认为有两种政治神话,一种是西方民主政治所蜕变的非理性的独裁与极权的政治神话,一种是儒家德治所倡导的各适其性、各遂其生、人皆尧舜的政治神话。在详细阐释政治神话的建构后,通过对根源理性的挺立和次级理性的架构,牟宗三先生解构了西方式非理性的政治神话,重构了一个既保住中国德治之长又开出西方民主之长的中国式现代政治神话。藉此政治神话,牟宗三先生实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现代使命、现代意义和现代化道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周春生 《学海》2011,(3):176-181
人文主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基本内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在往后的西方思想文化进程中传承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之一。它的最重要影响力在于其世俗性人学内涵,也就是将世俗的人当作思考万事万物的出发点和中心。人文主义者主张信仰和理性各有其存在合理性的双重真理说,这对提升理性地位有积极的意义。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文学艺术繁荣现象与人文主义诗性智慧密切相关,后者更深层次的意蕴在于启导人们完整地认识人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价值秩序与文明秩序之间有内在的关联。舍勒建立超验价值秩序观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回被现代社会消解的超越性价值源头,进而重建人的意义世界和社会的精神气质。舍勒的价值秩序观已然成为评判文明秩序合理与否的重要依据。舍勒发现超验价值秩序的方法尽管不可验证,但他对价值秩序与文明秩序之关系的阐述、对现代社会主要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分析,可以为当代社会文明秩序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彭彦琴 《心理学报》2007,39(4):754-760
与西方心理学以科学主义为主体的“由下至上”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传统心理学探究走的是“由上至下”的研究路线,即从心理及精神层面最高端入手,强调心理的道德与理性层面,故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现代新儒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典范,具有心理学研究“另一种声音”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现代新儒学研究背景及思路的展开,呈现出以传统心理学思想为深厚根基的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独特个性与自信。这是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生存与理性     
邹诗鹏 《学海》2001,(2):84-88
传统哲学与现代存在主义哲学都没有合理地理解人的生存与理性的内在关联传统哲学把理性与生存的关系看成是"纯粹理性"对"实存"的逻辑生成;而现代存在主义则把人的生存直接看成了非理性问题.非理性作为"能够自我意识到的本能",本是构成生存理性以及理性地阐释人生存的关键环节.理性对人生存的内在规定性具体体现在第一,理性理解人的生存,理性是人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性的表现,它本身就经历了从实存性向生存性的提升.第二,理性作为内蕴于人生存活动中的具有对象性功用的属性,又对人生存起着反省及评价的双重作用.第三,作为对生存性及生存意义的理解,理性必然从总体上引导着人的现实的生存活动.  相似文献   

12.
“恐惧的政治”正在困扰着西方宪政民主政治.英国学者富里迪认为这是人的理性与自治能力长期受到怀疑的结果.他主张培养一种崇尚理性与冒险精神的“人文主义人格”,以克服这种政治恐惧感.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西方宪政理论与实践本身就是以人的恐惧感为心理学基础的.本文通过解读霍布斯、洛克及联邦党人的著作,分析他们如何在人的恐惧感基础上建立现代宪政理论与体制,并指出在政治生活中对人的理性与政府权力保持怀疑与警惕态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重建世界的人文精神--牟宗三儒家式的人文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宗三对世界人文精神的重建,乃是出于他对人类精神趋下的时代悲情和他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信念,顺康德的精神路向,本儒家的心性之学,绍续和改造西方近代人文主义,完成于“三统并建”的学说之中,旨在把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统一起来,表现为“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它既特别重视人性、个性与人格,又强调道德主体是其根源和基础。牟要以儒家的理想和价值来安置人性、个性与人格,固然是要使个人免于泛滥为自然主义、浪漫主义与工具主义的牺牲品,然而其更深层的基本的关怀和用心,乃在于从他所主张的“道德的形上学”的高度为人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本.使人成为一个具体的全面的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一生竭力复兴中国文化的合理价值,努力重构儒学体系向现代形态转变,他以一种宗教式的超越气度,带着一种救世主的姿态,思考整个人类的关怀和中国社会的危机,试图重建新的价值体系与意义世界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其宗教社会思想是他对中国以及整个人类未来命运思考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没有系统宗教,儒学非宗教,但她发挥了类似于宗教的作用,维系中国社会秩序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新宗教研究是现代宗教学研究领域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该文集中探讨了现代韩国新宗教的教理特征。认为韩国新宗教教理主张与传统宗教、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同时也不乏为因应变化中的社会的民众的宗教诉求而提出的新的主张和思想倾向。本文将韩国新宗教的较一致的教理主张概括为如下六个部分进行了系统考察。即1.后天开辟思想;2.人尊思想;3.选民思想;4.解冤相生思想;5.统合社会;6.末世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价值虚无主义表现为宗教的衰微、信仰的丧失,否定一切绝对价值的功利主义、以及相伴而生的道德主义、反文化倾向的广泛潮流.别尔嘉耶夫作为俄罗斯精神的守护者,坚持一种完整的、包容一切的、具体的总体性,以及对终极价值与基础的意向追求,诉诸于最高的、神秘的"绝对存在"--精神的实在性,通过神秘的宗教体验、非理性的直觉主义,将宗教本体主义贯彻到底.同时还延续了黑格尔宗教本体主义的内在超越路向,在宗教本体主义的层面上使被遮蔽的"精神实在性",即人的最高价值和绝对自由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站在现代哲学的立场上重新诠释“神人论”这一传统基督教人学理论,在重建神、人与世界三者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揭示了神人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神人论的核心是“肯定神性”与“否定神性”的统一,人的精神实在性之确证就在于人性中内在蕴含着神性,即神人的两位一体是人存在的本质规定。只有在“绝对存在”的宗教形而上学基础上,人才可以自由的意识、反思神的原则,同时又保持与神的内在同一关联。内在精神世界中人与神的绝对同一为人的生活提供了绝对意义和永恒价值,是人所追求的零真生存方式。神人论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人学主题和理论基础,也是宗教哲学家为完善传统形而上学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站在现代哲学的立场上重新诠释“神人论”这一传统基督教人学理论,在重建神、人与世界三者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揭示了神人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神人论的核心是“肯定神性”与“否定神性”的统一,人的精神实在性之确证就在于人性中内在蕴含着神性,即神人的两位一体是人存在的本质规定。只有在“绝对存在”的宗教形而上学基础上,人才可以自由的意识、反思神的原则,同时又保持与神的内在同一关联。内在精神世界中人与神的绝对同一为人的生活提供了绝对意义和永恒价值,是人所追求的本真生存方式。神人论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人学主题和理论基础,也是宗教哲学家为完善传统形而上学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早年曾受教于阿德勒,其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深受阿德勒的影响。阿德勒心理治疗强调人格统一性、主观能动性以及社会文化属性,重视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注重探讨人的潜能、价值和发展问题,为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在心理治疗理念上,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坚持自我整合观,重视内在价值诉求,倡导积极人性观。在治疗实践中,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注重治疗关系的建立,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一致以及共情列为心理治疗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0.
超越以死亡为标志的存在有限性及其所导致的整体生命意义的缺失是人类普遍深刻的内在冲动。在中西方文化中,超越性各自表现为典型的纵向—横向、外在—内在的神圣宗教与世俗历史方式。在形上意义上,人类个体存在有限性的关键时间,宗教与历史之为超越方式的要义则是以"永恒"或否定有限意义上的"无限绵延"为此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途径。历史情怀在超越性方面对宗教感的功能替代性可以为解释中国人宗教感淡薄及其历史观、家族观乃至生育观等文化现象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