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副教授陈波在北京市逻辑学会作了“道义逻辑概观”的报告.陈波说,道义逻辑又叫义务逻辑、规范逻辑,它是研究含有规范表达式的语句的逻辑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推理关系的逻辑学科.这里所谓的规范表达式是指义务、禁止、允许、承诺这样一些概念.道义逻辑的发展,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当时已有逻辑学家认识到从“如果P则q”可推出“如果应该(或允许)p则应该(或允许)q”,近代的莱布尼兹和边沁就是道义逻辑发展不同方面的代表.莱氏发现必须、可能、不可能;义务、允许、禁止;所有、有些、没有三组概念有类似性;边沁讨论了命令逻辑,他把道义概念和意志连在一起,其原有概念有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国外道义逻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锐 《哲学动态》2001,11(2):20-24
一、道义逻辑及研究的缘起道义 ,来源于希腊文“deontic” ,即“义务”、“应该”等含义。道义逻辑 ,就是关于“应当” ,“允许”等规范模态的逻辑 ,有人称之为规范逻辑 ,或义务逻辑。它是广义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 ,属于哲学逻辑的范畴。波兰哲学家马奇舍夫斯基在《现代逻辑词典》里将之定义为“关于‘某某是应当的’、‘某某是允许的’以及‘某某是禁止的’等表达式出现于其中的语句公式系统”。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教授卡斯特纳达 (H Castaneda)认为 ,道义逻辑 ,作为一种研究的学科 ,是处理有关义务、禁止、权利、自由、制裁…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4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政法院校的专家、学者、在职教师以及司法部门的同志共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问题有的专家认为,法律逻辑没有什么特定的研究对象。法律逻辑就是形式逻辑原理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所以,可以把形式逻  相似文献   

4.
一近来论述道义逻辑(规范概念的逻辑)的许多著作都依据于这样的看法:道义逻辑是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而且基本的规范概念“义务的”、“许可的”和“禁止的”可被认为类似于“真理(alethie)”模态概念“必然的”、“可能的”和“不可能的”。在本文中,我把这种看法称为道义逻辑的标准模态观点。这种观点似乎至少要回溯到中世纪后期哲学。  相似文献   

5.
通过逻辑学习,我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逻辑,处处可以用逻辑。我有意识在培养教育孩子中发挥逻辑的作用。我有一个刚进小学的孩子,他的特点是好问。见到什么问什么,其中有许多是属于概念性的问题。例如,一次他从电视上看到邓小平同志检阅华北演习部队,就问:“什么叫陆军”?怎样回答这类概念性的问题呢?形式逻辑告诉我们,概念有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简单说就是概念的含义,所谓外延,简单说就是概念适用的范围。据此,我就回答:“陆地上作战的军队叫陆军,现  相似文献   

6.
在《从道义的角度来看最优行为的逻辑》和《义务、自由选择和最弱允许的逻辑》两篇文章中,作者主张道,在博弈里,义务(obligation)和允许(permission)分别应被看作为关于理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根据这个主张他们得到了一个具体的道义逻辑,使得在这个逻辑里的义务算子和允许算子不再是一对对偶概念,并且算子是一个关于"自由选择"的允许算子。类似的道义逻辑在文献里已被提出,例如,有早期的由范丙申(1979)提出的方案,和最近的在《基于布尔代数的道义行为逻辑》里的方案。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从在博弈论中的理性主体的角度,来研究这三种道义逻辑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对比它们的演绎能力,给出它们的翻译,并且着重说明它们关于参与人(players)所应当做的或可以做的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逻辑学会最近成立了辩证逻辑研究会,并召开了“辩证思维规律的内容、特点和作用问题”讨论会。现将讨论情况简介于下:(一)到底有没有辩证逻辑?它的性质是什么?多数同志认为,从学术界不论承认它是属于哲学还是属于逻辑的前提来说,都是承认辩证逻辑的存在的。认定它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全国形式逻辑第四次讨论会、全国西方逻辑史第五次讨论会,于1987年8月7日至12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173位代表和逻辑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就形式逻辑、西方逻辑史的发展、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共99篇。中国逻辑学会理事长周礼全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自1978年全国第一次逻辑讨论会以来,我国的逻辑学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形式逻辑教材的改革已经吸取许多现代逻辑的新成果。还有不少同志在逻辑与自然语言的结合方面作了可贵的努力。十年  相似文献   

9.
逻辑学的发展方向──北京市逻辑学会召开逻辑的应用问题讨论会李毓英北京市逻辑学会于4月28日召开了“逻辑的应用和怎样应用问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现把讨论情况概述如下。1、对逻辑应用现状的看法绝大多数人认为多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逻辑理论的研究较多,而对逻辑...  相似文献   

10.
"罗斯悖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道义逻辑作为广义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含有"应该"、"允许"、"禁止"等道义模态词的语句的逻辑特性及它们之间的推理关系.研究道义逻辑,无法回避"道义悖论"问题.作为20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新兴学科,道义逻辑正是在与各种各样的"悖论"的交锋中发展的."道义‘悖论'是驳斥某些成问题的道义演算的有力武器,也是驳斥普通的道义语句所做的某种天真解释和分析的有力武器."[1]反过来,对"道义悖论"的分析也有助于认识、了解和促进道义逻辑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次形式逻辑讨论会、全国第五次西方逻辑史讨论会于1987年8月7至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共有170余人。大会以两个讨论会的会议内容为主,其间穿插进行了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活动议程,包括全国逻辑学会理事会的换届、选举等。两个讨论会采取大会联合发言和会下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形式逻辑和西方逻辑史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共有八位同志作大会专题发言。李先焜的发言题目是“指号学与逻辑学”,他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指号,即语言符号,而不是思维。逻辑学对语言符号的研究与语言学对语言符号的研究,侧重点不同。逻辑学主要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内在推理关系,研究语言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伦理学会与北京市哲学会伦理学组于11月21日上午联合举行了一次“什么是无产阶级人生观”问题的讨论会。到会的有伦理学工作者和报刊编辑40余人。会议就“什么是无产阶级人生观”和当前一些报刊开展人生观问题讨论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展开了讨论。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当前报刊开展人生观问题讨论很必要,很有现实意义。但还认  相似文献   

13.
逻辑──哲学的方法与工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逻辑——哲学的方法与工具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00732)近年来我在讲学的时候,常常听到一些不懂现代逻辑的人提出类似于“现代逻辑有什么用”和“不学现代逻辑行不行”这样的问题,以及一些所谓关于现代逻辑的局限性的批评。我认为,这样的问题是应该认...  相似文献   

14.
道义逻辑是现代模态逻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逻辑学家把伦理概念予以逻辑分析而开辟的推理新领域。表达伦理规范的义务,允许、禁止和承诺等概念。粗略看来,表现的只是对于人的祈使和命令,但其中包含着奇妙的逻辑关系。正像哲学范畴中的必然,偶然和可能等概念,在逻辑学家看来,包含着奇妙逻辑关系一样。本书对于逻辑学工作者,伦理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尤为有益。对于所有关心逻辑学发展,寻求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的各业人士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周祯祥在书中全面地论述了道义逻辑这门新学科发展的历史,它的具…  相似文献   

15.
李娜  张莉敏 《哲学动态》2006,14(2):50-54
道义逻辑和非单调逻辑是在不同的学科内根据不同的原因产生和发展的,分属两种不同的逻辑。但受人工智能理论的启发,西方研究人工智能的专家和逻辑学家逐渐认识到道义理论和非单调推理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可以解决道义逻辑中的令人棘手的悖论问题,还可以为道义逻辑提供更为完美的理论框架。于是,在道义逻辑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向:与非单调推理相结合,建立具有可废止性的(DEFEASIBLE)道义逻辑系统。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为陌生,所以我们从语形和语义两个角度对西方可废止性道义逻辑的形式化研究给出系统…  相似文献   

16.
1987年2月至5月,人民大学逻辑研讨班围绕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关系以及普通逻辑教材中引进数理逻辑的可行性和适度性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逻辑教师参加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逻辑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关健问题,是如何认识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或现代形式逻辑)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本质上是一致的。数理逻辑是传统逻辑的发展,它们都是透过自然语言去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的。但二者手段不同:传统逻辑用自然语言去研究自然语言,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不完全的;而数理逻辑把自然语言符号化,  相似文献   

17.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是今年三年成立的。它的绝大部分会员都参加了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在会议期间,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他们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逻辑与语言研究和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开展逻辑与语言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与语言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逻辑学中怎能没有归纳逻辑——评唯演绎主义的归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李小五、王路同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或著作 ,就什么是逻辑、什么是正确的逻辑观 ,何谓现代逻辑、现代归纳逻辑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据此 ,他们认为归纳不是逻辑 ,只能是方法 ,特别强调唯演绎主义、唯形式化的逻辑观。本文认为唯演绎主义不仅是片面的 ,而且也是背离时代要求的。一由唯演绎主义必然地得出的首要结论就是归纳不是逻辑 ,只有演绎才是逻辑。在哲学史、逻辑史和科学史上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之争已延续了几个世纪。虽然片面偏激之见难免 ,但人们还是逐步取得了共识。恩格斯的一段名言反映了…  相似文献   

20.
参加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辩证逻辑组的同志集中讨论了辩证逻辑的对象问题。这个讨论是五十——六十年代逻辑讨论的继续。这次在讨论辩证逻辑的对象时,着重讨论了辩证逻辑和辩证法、形式逻辑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