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蒂芬·斯金纳先生写了一本关于风水的书,要我为此说两句话。风水术,又名堪舆之学,在《四库全书》中归于“数术类”,与各种看相、占卜术等归于一类。具体讲就是建造阴阳二宅之术(阴宅指建造坟墓,阳宅指建造居室)。自三国时管辂,晋代郭璞倡导相地之术后,王公贵族趋之若鹜,但也有吕才等对此作了深刻的批判。 但是,要正确评价“风水术”,仍应该从头说起。这也正是本书作者史蒂芬·斯金纳先生并不清楚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译文:   社会上讲到杂家,一定会提到医家、星相家之类.然而,在论及死生之道这方面,只有医家的说法有道理,不是其他杂家所能相比的.这是怎么知道的呢?曾经有人问过星相家说:“假说有两个人八字相同,而一个还活着,一个已死了,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星相家说:“一个时辰可分为八个时刻,这两个人同时出生,而时刻不同,所以生死不同.“问者又问:“假设这两个人出生的时刻又相同,而一个还活着,一个已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星相家说:“一个时刻还可分为十五时分,这两个人出生时刻相同,而时分不同,所以生死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一些真正有趣的人,即使是正常说话,他们说出来的事情也总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不是他们故意挑有趣的事情说,也不是他们可以把平凡的事情说得有趣,而是他们自己过的,真的就是有趣的生活。叔本华有一只五英尺长的大烟斗,每次面对别人诧异的目光,他总是平静地解释:当烟到达喉咙的时候就变凉了,不会烫到我。叔本华对自己的才华也是相当自信的,他吃得  相似文献   

4.
感动 《思维与智慧》2006,(10):51-51
他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伯哥州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是这个贫苦之家的第8个孩子。所以,他不是父母的喜悦,而是沉重的负担。父亲为了养家,只身前往圣保罗桑托斯港做工,母亲一人要照顾他和他的7个兄弟,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风水术又流行起来。风水先生不足论,在一些学者的言论和论著中,也把风水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比如要依山傍水,背风向阳之类。笔者经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发现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兹将结果发表,供有关人士参考。一、风水术不是孔孟老庄及其以前的传统选择适当的地方做窝,是许多动物的本能。据研究,有些动物还有选择葬地的行为。到该死的时  相似文献   

6.
自八十年代始,中华大地出现了所谓“周易热”。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周易热”中,真正系统、严肃地研究《周易》的哲学、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学术著作并不多见,而相术、筮法、风水术等却都披上了《周易》研究的外衣,纷纷粉墨登场。我们认为,相术、覆法、风水术等带有浓重迷信色彩的书籍充斥文化市场,与其说是“周易热”,毋宁说是“迷信热”,因为这些东西基本上不属于《周易》的范围,或者说起码不是《周易》的本质和主流。《周易》真正的生命力和扭力决不在于此,而在于这部书同中国文化的特殊关系,在于它所蕴含的先民智慧的精…  相似文献   

7.
笑与学佛     
我刚接触佛教时,妻子即说:“你还学佛呢,整天板着个脸,笑都不会笑。”这话让我震动。的确,佛门中也有怒目金刚,但毕竟很少,大多数佛、菩萨的相貌皆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让众生看了敬仰又欢喜,油然生起亲近心。这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笑与佛紧密相联,把笑颜待人作为学佛的基本功之一。为什么要笑颜待人呢?佛经言:“内存慈悲心,外现慈悲相。”所谓“慈”即是给予他人快乐,所谓“悲”,不是悲观,不是悲哀,而是同情、怜悯受苦的众生,帮助他脱离苦难。显然,佛、菩萨之和颜悦色。  相似文献   

8.
尊重自己     
有一天,晏婴在宫殿上陪侍齐景公。正是早春时节,景公感觉有些冷,便吩咐晏子说:"你去厨房给我弄碗热汤面来。"在官场混的人都知道,此时正是和"领导"套近乎的最好时机,因为和领导建立起感情,靠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生活中的事。吃喝玩乐,越是私密的事让你干,越表明领导不拿你当外人。没想到,晏子却选择了拒绝,他回答说:"对不起,我不是管你  相似文献   

9.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10.
灵花一束     
《天风》2015,(11)
<正>很多人还没有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就已经让世界在他心里占了一席之地。圣经不是用来增加我们的知识,而是用来改变我们的生命。不是去研究它,而是去遵守它。敬拜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喜乐;不是为了情绪上的舒服,而是为了灵里的降服:不是为了自己快乐,而是为了讨神喜悦。人如"迷羊",偏行己路,耶稣是神的"羔羊",领人归回正路,走上义路。  相似文献   

11.
刘行 《天风》2000,(12)
有一篇《盲人点灯》的故事:“一位盲人坐街乞食,身边常点一盏灯,过路人问他:‘你既不能见白日黑夜,有灯无灯对你都无分别,你点灯是为着什么呢?’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而是为使人看见我,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盲人点灯,让路人诧异不解,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岂不更让路人自惭形秽。盲人不愿成为绊脚  相似文献   

12.
《原道》2017,(2)
堪舆又名"风水",是选择阴宅(相墓)、阳宅(相宅),择吉避凶的术数,发展至宋代蔚为壮观。程朱理学以孝葬作为推行儒家宗法伦理的载体,由省墓祭祖而践行孝道,进而移孝于忠,即以修身齐家而达治国平天下。故程朱高举"以儒为本"大纛,对术家堪舆进行了"儒化"改造。经其改造后,与术家堪舆已然大相径庭。称程颐"谬而不信"和朱熹"酷以为然",皆为不妥。事实上,程朱二人对堪舆问题均坚持"以儒为本"的思想原则,他们的堪舆思想实乃一脉相承。程朱在对于五姓相宅批驳上,亦皆秉持以传统儒家经典为导向。细而较之,朱熹在肯定程颐的堪舆思想基础上,外延和内涵均有所扩展和深化,对形势派堪舆进行了儒化改造。应该说,程朱所谓之堪舆与术家堪舆判若两途,因此不可简单以"谬而不信"和"酷以为然"来武断界定。  相似文献   

13.
正"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离娄上》篇前半部分,主要讲"仁"及"仁政"。在第八章,孟子从相反角度揭露和批判不仁。孟子说,对不仁的人不能同他沟通与商议(因为他是糊涂人)。明明危险,他仍然安心;灾祸降临,他仍然争利;他干着使自己灭亡的事而不自知,始终  相似文献   

14.
视角     
正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组依次出现的镜头:一朵鸡冠;一个鸡头;一只雄鸡;一扇立着一只雄鸡的窗户。镜头再由窗户放大,最后放大到一幢房子。原来,整个画面构图,并不是表现一朵鸡冠,而是一幢房子。如果你看到一朵鸡冠,就说那是一朵鸡冠,其实,那是一幢房子。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说:我们看见的一切,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真相全部。  相似文献   

15.
一日,笔者正在办公室公干,突然进来一位陌生男子,穿得衣冠楚楚,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自称是安徽人。相互之间作了简单的例行寒暄之后,陌生人突然对我说:“你今年有一次升迁的机会,将要官升一级。”说话人不是管我升迁的上司,而是一陌生客人,如此“喜讯”在我看来仅是一句笑话而已,便问他:“你有什么依据?”那人说:  相似文献   

16.
正在日本有一家奇怪的蔬菜店,说它奇怪,是因为店内卖的并不是新鲜果蔬,而是外表形似蔬菜的一种蔬菜循环包,售价为0元,每天顾客络绎不绝。这个蔬菜循环包的创意是一个叫山田君野的农业科技人员研发的。一次,一个农民请他到农场去指导蔬菜种植,无意间他发现农场的垃圾箱旁堆放着许多长相畸形、颜色黯淡的蔬菜。他好奇地问:"这些蔬  相似文献   

17.
有位朋友,在冬天从不吃西瓜。他不是没钱,而是敬畏天时。他说,老天爷让你夏天吃西瓜,秋天吃苹果,冬天吃橘子,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你非要对着干,冬天吃西瓜,秋天吃草莓。这就违背了天时,老天爷就会不高兴。老天爷不高兴了会怎么样——你自己想想吧  相似文献   

18.
尚未富裕     
一位下岗朋友,虽仍没有找到致富的门路和较好的职业,生活有些拮据,但他从来没有愁眉苦脸过,总是乐呵呵地一派达观。说起来,他给自己现状的定义不是穷困,而是惊人的一语:尚未富裕。  相似文献   

19.
活在简单     
乡下的一位教友,总让他的18岁的儿子每天在菜地里辛勤工作,城里的朋友对他说:“你没必要让孩子如此辛苦为你料理菜地,菜这么便宜,让他去做点小本生意,就能轻松地买到这些菜了。并且,菜种下去施些肥就会长得很好的。”这位教友回答说:“我不是为让菜长得多好,吃得如何舒心,我是在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20.
刘保有教友,现年64岁,四川省平武县枕流乡罗沟大队的农民。89年腊月,明媚的阳光,把山林红叶、小桥溪流渲染得颇有诗情画意。刘保有老人格外高兴,因为,他种的果树丰收了。他把水果亲自背进城里卖了八百多元,旋即存入信用社,准备买电视机,好让辛勤劳动的老伴和儿媳过好文娱生活。七口之家在他的带领下,苦尽甜来,日子越过越美好。腊月初三这天,他背了三十几个鸡蛋,兴冲冲地进城办点过年货,一边走一边想着:今年应感谢天主的大恩,因为我们全家老小,生活得非常幸福,祈主降福,使明年生活得更好。想着想着不觉已到桥头。突然听到桥上有十几个人在那里大声叫嚷,有的说:上河流进漩塘的是个小孩,仰着脸手还在动;有的说:也许是个死娃子,伏着未动。虽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