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命题演算传统逻辑学,如前所述,是以概念论作为基础的,而符号逻辑学则是以判断的演算即命题演算为基础的。现代逻辑学为了把逻辑学的对象和心理学的对象即心理作用乃至心理过程相区别,把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名称分别代之以名辞、命题、推论式(简称为推论)。名辞、命题和推论式是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2.
Truth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逻辑学的一个关键性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它译为“真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所研究的truth与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两者的涵义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主要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性认识,它在一般意义上不是指某一个单独的真命题或语句,而是倾向于指某一个理论体系,即由一些命题组成的系统;而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所研究的truth主要指真命题或语句,即其值为真的东西。鉴于这种…  相似文献   

3.
一、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逻辑学是研究正确思维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法则的学问,而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以作为正确思维各种法则的基础的基本原理为前提的。这就是说,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是思维的基本原理,也是逻辑学的根本性的前提,一般把它叫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是不能用其他的法则来证明的,也是没有必要证明的。它是其百一切法则确立的基础。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有以下三个:(一)同一原理同一原理是形式逻辑学的第一个原理,也叫同一律,自同律。它的形式是:A是A。它要求在进行一切思维时,对于同一对象在同一关系中必须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命题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直言命题作为“命题形式”。其逻辑语义没有规定清楚,逻辑结构尚未完全定型,因而至今还存在种种逻辑理论上的同题.诸如: 第一、主词是否可空?这个问题在传统形式逻辑界迄今还有争议.有一种意见认为传统的特称命题要求主词S存在.认为,当S为空词时,特称命题便假.可是,照这种意见,“有些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者是中国  相似文献   

5.
是“思想形式”还是“思维形式”? 我认为把“思维”和“思想”区别开来,指出逻辑学是研究“思想形式”而不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才是正确的。……我认为(判断)应该改为下述定义:判断是反映认识对象之间联系情况的思维形式(态)。《哲学研究》1982年第2期《注意逻辑理论的准确性》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先认为逻辑学是  相似文献   

6.
以上是把a和b当作原子命题来看的。如果认为a、b自身也是由命题联结而成的,那么,对于更为复杂的命题的联结,也能进行演算。这是因为再复杂的联结,也无非是基本性联结的组合,它的真值也是原子命题的函项,用真值表是能演算的。符号逻辑学中的命题演算,比传统逻辑学中的判断论,具有广阔得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考察逻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对唯物地论证逻辑学具有重要意义。逻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本文只能概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为使考察不落于一般,特按不同原则将研究的关系划分如下:一、对逻辑学的对象、原理和各种术语的一般规定我们考察数百年来科学“逻辑学”这个术语的不同含义,但在不同运用形式中很难找出内在的秩序。把科学术语的发展与科学原理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思想史考察乐于依据的基础。但是,仅把某种精神产物(“逻辑学”术语及其含义)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8.
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逻辑学最富有成果的课题。逻辑学在后来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其理论视野基本上未超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范围,人们正是根据逻辑科学发展的这一事实将逻辑学定义为“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科学”的。数理逻辑将普通思维的主要逻辑规律刻画成了有效演绎推理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逻辑学的定义简化为“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但是,这个传统定义限制了逻辑理论研究的范围,使逻辑学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思维的需要。逻辑学不能仅仅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逻辑规律),还应当研究思维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历史逻辑学如果包括传统逻辑的古典内容的话,那末它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试创的最初系统以来就具有漫长的历史。这种传统逻辑一直被看作是属于哲学的基础学问,但是这门学问和漫长的历史相比较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实质性进展。后来人们发现逻辑学属于数学,就把它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了,因此正如今天所见,逻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显著发展。于是当把作为数学的逻辑学同传统逻辑学突出区分开来的时候,就将其称为符号逻辑或者数理逻辑。但是也有许多时候只称它为逻辑学或现代逻辑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逻辑学中,形式逻辑矛盾律的理论概括是由后期墨家作出的(约在公元前4至3世纪)。后期墨家在《墨经》中把判明和争辩一对矛盾命题的真假值,叫做“争彼”。如针对一个动物,甲说“这是牛”,乙说“这不是牛”,这就是“争彼”。而矛盾命题的真假值规律是“不俱当,必或不当”,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假如这个动物被判明是狗,那么说“这是牛”就是假的,而说“这不是牛”就是真的。但是早在对矛盾律作出正式的理论概括以前,即在公元前5世纪,墨子(约前480至前420)已经朴  相似文献   

11.
十七世纪的荷兰人斯宾诺莎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十八世纪的德国人黑格尔对此十分赞赏,根据这一命题作了大量文章。近、现代的许多哲学家,包括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也认为这一命题是辩证否定的极好表述。其实,斯宾诺莎的这一命题,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命题,而是非常简单的逻辑学常识。“规定即是否定”,实际上是形式逻辑“A是A,不是B”的命题的另一种表述。这种“规定即是否定”  相似文献   

12.
本刊87年第1期登有蔡晚娥、罗长江、李廖山诸同志的三篇文章,都是深入讨论析取命题的,对我启发不小。现也发表一点意见,作为学习札记。一个命题是不是析取命题,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析取命题,是命题形式方面的问题,不是事实方面的问题。“今天既下雨又不下雨”是合取命题,因为它的形式是“P并且q”。“今天下雨或者不下雨”是相容的析取命题,因为它的形式是“p或者q”。这两命题是什么命题,与今天下雨,今天不下雨这些事实,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非经典逻辑分支的时间逻辑,是判断的一个公理化逻辑理论,这些判断是用命题表达的,而这些命题的真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时间逻辑的产生和形成是逻辑学发展的一个具体典范,它以新的方式丰富了逻辑学。这一对认识的理论方法的创新,是在概括总结全部科学成果和认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按照列宁的说法,逻辑是“各种科学的经验的总结”。人类社会在探索、实践和革命性地改造周围世界及自身中,从逻辑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比较完善的一门思维科学。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称墨家逻辑为“教智之言也”。近代西方影响甚大,被视为传统逻辑代表作的《波尔——罗雅尔逻辑》,明确地把逻辑学称作“思维的艺术”。作为思维工具的逻辑科学,多少年来一直服务于人类的日常思维和科学研究领域,为提高人类的思维效率起了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岳霖先生以欧洲传统演绎逻辑是唯一和普遍的逻辑学观念,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的问题。否认逻辑与文化的联系,坚持逻辑的唯一性和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唯一性与普遍性,这些是提出“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依据。上述观点将会面对由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学学科性质以及逻辑史所展示的事实所引发的诸多困惑与质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人类的文化,即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当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状态时,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共性,也有由民族地域不同而显现的个性。在中国,先秦文化不同于古希腊文化,它的核心是伦理政治与社会人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尺度与治国纲纪的构想、建立和实践,它的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以“类同”为依据进行“以类取,以类予”推演的“推类”,成为先秦时期逻辑思维中居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同时也成为先秦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逻辑学是有别于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离不开对欧洲传统逻辑的借鉴,在这种借鉴研究中,应用比较法的关键有三:第一,被比较的诸对象都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视为平等的他者,而不是对立者或规范者;第二,在见其同异中,比较以见其相异乃更为重要。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异点给出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中国逻辑研究而言,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16.
西方逻辑东渐与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哲学的变革 ,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为逻辑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变革以及将西方科学思维运用于中国思想领域的研究进行的。进而形成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两种形式 ,即“全盘西化”和“中体西用”思维 ,二者各执一端 ,均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不适合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中西融通式思维。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胡塞尔思想中还是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都构成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再现了胡塞尔前后期在此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他的超越论逻辑学的要点在于对本质的前逻辑直观,也是最有可能为逻辑学提供哲学支撑的因素。其次,在海德格尔方面,根据律概念成为讨论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的切入点,由此导出他的“存在理解”、“无蔽”和“自由”的概念解释。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把形式逻辑看作陈述逻辑,并试图用前谓词判断的哲学逻辑学来为它奠基。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七月,广东逻辑学工作者举行会议,揭批“四人帮”。会上,大家愤怒地控诉了“四人帮”践踏逻辑科学、迫害逻辑学工作者的罪行。 与会同志首先指出:“四人帮”通过他们的帮书——《哲学小辞典》中“形式逻辑”的条目,胡说“形式逻辑是孤立、静止地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颜青山  裴雪娟 《哲学分析》2024,(1):101-115+197-198
逻辑决定论是宿命论的两种形式之一,其表述形式可以区分为激进版本(包含模态词“必然”)和温和版本(包含时间概念“总是”)。既有对逻辑决定论的解决方式大致可方便地区分为语义学和逻辑学两类方案,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会导致其他困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一个基于激进版本的推论会导致矛盾的模态关系,从而导致激进版本被排除。而在温和版本中,“总是”存在着物理的和非物理的理解,真值作为非物理对象一旦被给予具体的时间属性,就会导致麦基式的蹊跷性(queerness),由此构造的命题表达式将全部是假的。因此,逻辑决定论不成立。  相似文献   

20.
问句逻辑     
问句逻辑又称问题逻辑,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逻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利用逻辑演算研究在问句和答案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逻辑问题。长期以来,传统逻辑局限于研究语言形式中的陈述句,却把疑问句排斥在逻辑学之外。传统逻辑认为疑问句没有真假可言,不能表达命题,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只要我们做进一步探索就会发现,问句在一般情况下是与预设和答案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问句的提出和回答赋予问句特定的逻辑值。逻辑学家正是从这种联系入手阐明问句的逻辑性质,处理问句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