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钦差敕建五台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传戒碑记山西太原省宁武太谷河曲县延庆离相香一观音寺三处传戒方丈和尚智彻大禅师撰文直隶正定府正定县黑寨村持戒弟子优婆塞李自蹊法名真裕书丹盖闻佛法从西方而来,正教自东土而兴。五台山乃文殊菩萨所住,原来是千佛万圣出世现化之地,...  相似文献   

2.
南山寺楹联牌匾银青莲万圣今朝清真地五岳光中自在天——石牌坊正面山色远海月空圆顿分明同上帝青天望水镜中悬真法正性光灵——石牌坊正面道德灵圆居仙境心泼性祝乐天明——石牌坊背面善真无德完成礼乐修大道明哲则贤振动朝元独一天——石牌坊背面上天有应善德良心清凉五...  相似文献   

3.
钦命五台山敕建万圣佑国南山极乐禅寺碑记盖闻释迦之应世,佛法始自西天;菩萨之化身,大教传于东土。阐真如之密谛,设大会于无遮。林依双树之间,经翻贝叶;车说三乘之法,座涌莲花。是知,佛门神圣,则有文殊菩萨容成浩月,面现金华,眉生珠光之火,眼照莲蕊之花。味甘...  相似文献   

4.
在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梵宇林立,僧尼云集,大德高僧辈出,自古就是海内外佛教信徒崇拜倾仰和竞相朝礼的灵山净土。尤其是地处五峰怀抱中的台怀镇,山环水绕,钟磐林幽,紫瑞呈祥,清凉宜人。因《华严经疏》说文殊菩萨及其万眷家属于此居住弘法,教化众生,从唐代起,便被佛门释子公认为文殊师利显灵说法的道场。难怪唐太宗也穿凿附会地说:“五台山者,文殊闷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尤当建寺度僧,切宜祗畏。”位于这个秀丽山镇的南侧,即花木繁茂的梵仙山  相似文献   

5.
声明,本为印度五明之一,是指专门研究文字、语法、音韵等方面的学问。就其在佛教中的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三八云:若诸菩萨求声明时,为令信乐典语,众生于菩萨身深生敬信,为欲悟入诂训言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安达市清真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修缮已经开放使用。为了把新的清真寺管理好、建设好,寺管会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广开财源、组织收入,以寺养寺。安达市回族较多,而市场上没有清真糕点,都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去买,很不方便,市民委就帮助清真寺办起了清真糕点厂。经过多方努力,在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清真餐饮业蓬勃兴起,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原州区清真食品市场生机勃勃,清真餐厅、饭馆等由1992年的50多家发展到655家,清真食品从业人员由2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近年来,清真餐饮业在实现产值、上缴利税等方面,在原州区各行业中独占鳌  相似文献   

8.
佛祖语言     
问曰:菩萨何以故少施?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心心散乱,多恼众生;若恼众生以供养佛,佛所不许,破法求财故;若施凡人,夺彼与此,非平等法,如菩萨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清真食品的界定、清真食品标识的使用、清真食品管理的立法及清真食品监管和对策的理论成果进行研究,总结出当前清真食品管理研究的成果,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如理论研究的不完整性和制度建构研究的缺失性等。  相似文献   

10.
漫谈菩萨行     
“菩萨”这一名称,在佛教里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称号。论地位,除佛以外,就算是菩萨了,所以是伟大的,但菩萨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只要人们根据菩萨行的四摄、六度去实践,人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所以是平凡的。菩萨,在印度称为“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略,在译音的时候,省去“提”“埵”二字,简称为菩萨。翻译成汉语,就是“觉有情”。有情泛指一切有情识的众生。觉有情,有两重意思:从自利方面说,菩萨是有觉悟的有情;从利他方面来说,菩萨度化一切众生令其觉悟。所以说菩萨是一种有高度觉悟、舍己救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佛教并不把民间奉祀的土地、城隍、灶君等牛鬼蛇神当做菩萨。  相似文献   

11.
清真食品是广大穆斯林的生活必需品,是民族风俗习惯的载体和宗教信仰的象征。做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确保清真食品安全,对于防范和化解因清真食品不清真引发的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笔者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浙江、广东等回族散杂居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穆斯林交流、深入清真食品行业调查与民族工作部门座谈,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玄奘 《法音》2005,(1):1-1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有漏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舍利子言:‘声闻、独觉无漏净戒,唯求自利回向涅槃;菩萨净戒普为度脱无量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所有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又满慈子!若诸菩萨心作分限,饶益有情引发净戒,是诸菩萨所起净戒不胜二乘无漏净戒,不名净戒波罗蜜多;然诸菩萨心无分限,普为度脱无量有情,求大菩提引发净戒,是故菩萨所起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名为净戒波罗蜜多。又满慈子!如日轮出,放大光明,萤火等光悉皆隐没;如是菩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普胜一切声闻、独觉回向涅槃所有净戒。又…  相似文献   

13.
1、演教寺在中台顶。取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演教说法之意。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亦称曼殊室利,为古印度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中国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向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请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叙述世尊岩金刚密迹主菩萨  相似文献   

14.
图文报道     
《中国穆斯林》2012,(1):34+53+57+63+2
2012年1月14日,陕西宝鸡市伊协在金台区民族宗教局、群众路清真寺的配合下,组织金台区辖区内的部分清真食品监督员13人,分三个小组,检查了金台区域内涉及清真食品的部分餐馆、零售、批发等商店、餐馆、超市、市场等18户商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了整改措施,规范了清真食品管理。同时还向商户发送了有关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法规宣传材料和穆斯林清真  相似文献   

15.
文殊菩萨     
相传,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中,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是出自佛教经典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经济办公室于9月8日至10日,在京首次召开出口清真肉食验证会议,东北、华北、京津及河南八个省、市经营清真肉食的外贸公司和厂家代表出席。会议期间,中国伊协沈遐熙会长到会与大家见面并讲了话;与会人员认真、深入地研讨了出口清真肉食的验证及其标准,制订了《出口清真肉食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普陀山为观音菩萨住处。《普陀山志》为明候继高始撰,万历(1573一1620年)年间,周应宾予以重修。此后,遂称五台、峨眉、普陀、九华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称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或“四大士”。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1,(1)
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一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一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相似文献   

19.
真言     
佛教用语.梵语mantra意译,又称"曼荼罗"等,此乃四种陀罗尼之一咒陀罗尼,是真言教(密宗)中三密之语密,乃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句.《大乘义章》曰:"菩萨依禅定能起咒术,为众除患第一神验,名咒陀罗尼.菩萨依禅定备起多用,随用别论,即有无量陀罗尼门."神咒之言句总持无量之文义、无量之功德,如《佛地论》曰:"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  相似文献   

20.
为清真菜点“较真”在饮食生活中 ,人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一些饭店的门前 ,立着一个高高的杆子 ,杆子上挂着用蓝塑料布制作的幌子———表明是清真饭店的幌子。一些饭馆的门楣上 ,悬挂一个标志牌 ,用阿拉伯文写道 :“伊斯兰食堂”、“清真饭馆”。一些食品店铺的门前 ,也悬挂一个标志牌 ,上面也是阿拉伯文 ,有的还伴有汉文书写的“清真古教”字样。那幌子 ,是清真饭店区别于汉民饭店的标志。那标志牌 ,也叫清真牌。那些标志 ,绝非虚设。它不仅便于识别 ,而且对各种菜点的“清真”要求毫不含糊 ,很是“较真”!合法与非法 ,均来自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