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座新的寺院终于在半山腰落成了。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他们要自己动手塑佛像。小和尚说:"咱得照其他寺院里的佛像比着塑吗?"老和尚说:"不,咱照着自己的模样塑就行。"小和尚说:"师傅还行,我这副尊容就免了吧。"老和尚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  相似文献   

2.
佛像与铜镜     
佛像与铜镜,初看起来似乎并不相关,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佛像却出现在铜镜这种日用器皿兼工艺美术品上。铜镜在中国出现得很早,齐家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已有铜镜,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铜镜背面出现了美丽的纹饰并在演变过程中纷呈多彩的面貌。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中就有当时的贵族妇女使用铜镜梳妆的场景。而佛像铜镜则出现在三国中期到西晋之时。佛教传入中国后,东汉末年已出现最早的佛教遗迹。特别在四川发现了铜摇钱树枝干和陶座佛像以及崖墓石刻佛像等。而佛像铜镜出现以前已有画纹带神兽镜和四叶  相似文献   

3.
早期佛像是古代中印初期交流史研究的重要载体。首先,在我国发现早期佛像的大部分地区缺乏佛教传播的记载,早期佛像作为第一手考古资料,填补了这些地区佛教艺术传播的空白。东汉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像,它有助于解决中国佛教和佛教艺术起源的问题,因此,早期佛像研究将改写中国佛教史的第一章。其次,学术界对印度佛像起源时间一直存在争议,早期佛像中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佛像非常接近印度佛像的起始时间,因  相似文献   

4.
金易明 《法音》2001,(10):31-34
应台湾中台禅寺惟觉老和尚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成大陆佛教参访交流团,于8月30日前往祖国宝岛台湾,参加中台禅寺新建工程落成启用暨佛像开光洒净大法会。  相似文献   

5.
位呢?这未尽的无明就是业。所谓“带业往生”,即是带这“业”往生。念佛行人。即使证到理一心,似也不能超过等觉菩萨,所以还不免有无明在,故欲往生,还须“带业往生。”决不是说念佛修行人,修行时也可以造点坏事害害人,将来可以带业往生的。或曰:印光大师说:五逆十恶人,平时不知修行,但也未曾谤佛,临终得善知识为之开导,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也得带业往生。这不是明明告诉我们现在干点坏事,将  相似文献   

6.
中古史上早期的佛像瘗埋,是比较隐讳而神秘的宗教现象,对其学理性阐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佛像作为宗教圣物,对其瘗埋是基于寺院神圣空间建构的一项举措;其二,佛像作为祥瑞物,通过瘗埋并圣显是对帝国正统的天命性征验。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古史上早期佛像瘗埋这一微观视角,依托藏内外文献对其背后的宗教与政治动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杂志97年第1期“佛艺奇葩”栏内所载《青州佛教文化启示录》一文,以“佛教考古三十年来的重大发现”——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为主要线索,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古代青州的佛教历史和文化,使人读后,受益匪浅。文中指出“据专家初步考证,龙兴寺窖藏埋于北来晚期的某个时间,而是什么原因使龙兴寺将几乎全部佛像砸毁掩埋,却仍是一个谜”。这确是一个颇值一究的谜案,笔者作为窖藏佛像发掘过程的参与者与研究者,愿就此问题略陈己见,以求教于诸位方家及读者。毋庸讳言,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像,残损情况十分严重,或无头,或缺…  相似文献   

8.
佛地漫游     
1.佛的圣地西藏这个被称为“雪域”的美丽而神秘的地方,田野上是奔腾的牛羊,而天际却是生命已经静止的,圣洁的雪山。这里是世界屋脊,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也许因为她去尘寰最远,佛祖就将他的道场选在这个地方。2.佛的初现一到西藏我就赶到大昭寺先与这尊佛像合个影。这是公元七世纪文成公  相似文献   

9.
佛像的神圣性,是其宗教性的本质体现。佛像的神圣性建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造像标准所体现的神圣性,即理论上,只有造作标准、相好的佛像才具备神圣性;另一方面,对造像施行祝圣仪轨,是佛像获得神圣性的重要条件之一。造像标准的依据主要来自《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佛说造像量度经解》等经典文献;而佛像祝圣仪轨主要包括"装藏"、"开光明"、"择吉"、"诵咒"、"贴符"等等多种样式。客观上讲,佛像的宗教神圣性建构涉及的因素很多,就本文而言,则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密宗神像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宗神像(也称“秘密佛像”)是藏传佛教佛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种类众多,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一、藏传佛教密宗的主要神像藏传佛教密宗神像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神像: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6,(10):26
以撒是亚伯拄罕和妻撒拉的独子(创17:19),雅各和以扫之父。亚伯拉罕和撒拉一直未生育,直到亚伯拉罕九十九岁时,天使向他们显现,预言神将在次年赐给他一个儿子 (创18:10-14)。次年撒拉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以撒,在出生的第八天就给他行了割礼(创21:1-4;徒7: 8)。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说:你带着你独生的儿子以撒,往摩利亚地去,要在我所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亚伯拉罕就带了以撤和两个仆人,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第三天他到了摩利亚,亚伯拉罕令他的仆人和驴在山下等候,把燔祭用的柴放在以撤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二人就往山上走去。  相似文献   

12.
△西安大兴善寺佛像开光大兴善寺从去年四月一日落实管理体制后,聘请塑像艺人重塑“文革”中被毁坏的佛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雄宝殿的三尊佛像、十八罗汉像及弥勒殿的弥勒像等共二十二尊,今春全部装金。农历四月初四日到初八日的五天中,举行  相似文献   

13.
大士阁     
“大士阁”是一座寺庙的名字,然而却不是寺庙。据说最初的大士阁是一座富绅的私宅,后来富绅皈依了佛教,于是就将这私宅一并舍给了附近的迎江寺,大士阁从此就成了寺庙。说是寺庙,却没有一尊佛像。在很多年里,它都是一些官僚的别墅。我想,官僚是需要和尚的,和尚也需要官僚,这是不奇怪的。后来,不知怎么就有了佛像,一座高约丈余黄杨木雕的千手观音,从而吸引了无数的信士前来祈求平安,加福加寿,大士阁从此不再属于官僚,也不再属和尚,却是属于居士,一大批带发修行的居士。三十年前的那场“运动”,黄杨木的雕像被一群人砸了,烧了,化作了烟尘,观音…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机会到各处走走,并深入基层做了些调查,感受很深。对矛盾精髓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实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矛盾逼着你去思考:比如,针对所谓“哲学贫困”、“信仰危机”等等,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哲学究竟往什么方向去?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适应改革的发展?诸矛盾的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作  相似文献   

15.
小孩子     
“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路18:17) 有位老人说了一句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我活了84岁,不知犯了多少错误,但是,如果我从84岁往小孩子的方向活,就不会犯错误。“小孩子想当大人,人人如此;大人想当小孩子,几乎没有。 今天,耶稣明明地对基督徒们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大同华严寺诸佛像的见解,已经约定俗成,似无争议。但细加考证,发现今日流传的说法,尚有若干可疑之点,本文试就一些可资探索之处,提出讨论。大雄宝殿内现存32尊佛教造像。大殿正中佛坛上端坐着5尊金身佛像,为明代木雕与泥塑作品,佛像高3.1米,莲花宝座高2.9米,佛像造型面相圆满,上额较宽,螺髻顶上有桃状宝珠。佛座为长圆抹角形,雕仰覆莲,  相似文献   

17.
银杏五塔寺     
程然 《佛教文化》2011,(4):100-101
我看见了五塔。 从万寿寺出来,一直奔东,有一座小桥,很古老的那种,顺着一条斜街就找到它了。五座塔高低错落在同一个塔基上,说不出来的美。塔基周壁上雕有许多佛像,佛像是异域风情。菩萨被磨砺成拙朴的线条,微笑着。  相似文献   

18.
郭学道 《天风》1994,(5):2-3
读经:创12:8 亚伯拉罕一生筑过许多祭坛求告耶和华,他的经历给我们不少教训,他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一、解决旅途航向问题(创12:8)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来11:8)为了解决旅途航向问题,亚伯兰(即亚伯拉罕)筑坛求告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他就迁到伯特利。圣经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像巡礼》(胡光凡、赵志凡著,湖南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是一部立足于人类文化史、宗教史、艺术史的高度,探索中国佛像艺术精微的新作。作者把中国佛像艺术誉为“东方宗教艺术的奇葩”,认为“宗教艺术也就是宗教所深藏的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的艺术化形式”。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那些优秀、杰出的佛像作品(包括雕塑和绘画),无不生动、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特质和艺术形态,透露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它们既是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又是艺术欣赏的对象,“是宗教艺术的珍奇,是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在泰国曼谷,有一座金佛寺。1957年,由于政府决定在市内兴建高速公路,位于路段的金佛寺被迫迁移。寺内的和尚只得将寺中的土造佛像放置到其他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