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佛法的总纲是戒、定、慧三学。修学佛法的次第是持戒修定,开发智慧。所以,又叫此三学为三增上学。所谓戒,是戒律,防非止恶叫做戒;所谓定,是禅定,静虑澄心叫做定;所谓慧,是智慧,研真断惑叫做慧。戒定慧三学应以先修习戒学为基础,所谓由戒资定,依定发慧。戒为定慧之基,定生后,戒即与之相应而成为定共戒;慧发后,戒即与慧相应而成为道共戒。三学之中,戒学为首,可以知道戒律在佛教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故《华严经》上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学佛的目的,就在于求解脱、了生死,证得无上菩提,所以无论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部必须以戒为师,以严持戒律为根本;如舍此求定慧,无异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2.
一、戒定慧三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漏即烦恼,以其能对治烦恼,故称无漏。三无漏学的修习次第,犹如阶梯,级级相依,不可逾越,不可缺一。依戒起定,依定发慧,依慧得解脱。如《中阿含·七车经》中满慈子对生地比丘说:“以戒净故得心(定的别名)净,心净故得见(慧的别名)净”。三学中以慧为先导,慧是德行的根本,如行路者的眼目,航海者的指南,黑夜里的明灯。大乘佛教把般若智强调到绝对的高度,其意也在此。菩萨具有大慧、深慧,才能于生死海,教化众生。“八正道”把“正见”列为第一,即是突出慧在修持中的作用。戒定慧三,说有先后,修习时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戒定以慧为先导,定慧以戒为基础,戒慧以定为依止。如此修习三无漏学,方能举一即三,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陈坚 《周易研究》2002,(2):56-62
晚明高僧智旭所撰的《周易禅解》是易学史上首部系统地以佛解易的佳作。本文探讨了其中解《大过卦》的一节。在这一节中,智旭通过对《大过卦》的佛学解读,依傍《大过卦》中的易学原理阐明了佛教修行中“定”与“慧”的互利关系,指出只有“定慧兼济”、“定慧双修”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并告诫要防范因“定”或“慧”太过而造成的“增上慢”或“枯木禅”现象。最后笔者指明了智旭以佛解易对现代易学解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定与慧     
<正> 佛教修学体系中,定与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通过戒律来摄心,可以生起禅定,依于禅定起观,可以得到智慧。对于"定"而言,"戒"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生起定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戒"是广义的戒,是对于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戒,而不特指  相似文献   

5.
金易明 《法音》2004,(12):44-45
11月5日,上海佛教居士林在龙华迎宾馆隆重举行第五次林员代表会议,来自本市十九个区县、代表社会各界的258名居士出席会议。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照诚法师、副会长定慧法师、光慧法师等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第三菩提心发光地火光尽焚所知薪,故此三地名发光,人此地时善逝子,放赤金光如日出。此一颂释发光地名。由离垢地,戒清净故,而生定慧,发智慧光,名发光地。所知者,谓于所知境,所起法爱定爱,火光焚彼,如焚薪故。赤金光者,非同初二地慧,惟是寂静光明,此转明利,如初日光。  相似文献   

7.
《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证涅'是大乘禅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它力倡以"慧"为首,打破了小乘禅法严格的由戒入定,由定发慧的思路;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中国禅宗(此指慧能为代表的南宗禅)"定慧等"的种子。此外,"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证涅"也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契合点,并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本文试图论述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8.
五、清净的心理现象(一) 戒定慧三学佛学所说的清净,具有至真、至善、至美三合为一的含义.人们在转依后,转八识成四智,其心全面清净而无杂染.未转依前全属杂染,预流、一来、不还及登地菩萨染净相参.佛陀得大转依,依其所证清净真如,建立教法,即戒定慧三学.三学是由清净法界平等流出,亦属清净,因而戒学之戒得名净戒;定学之定得名净定;慧学之慧得名净慧.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     
《法音》1992,(1)
教必尊僧,何谓也?僧也者,以佛为性,以如来为家,以法为身,以慧为命,以禅悦为食。故不恃俗民,不营世家,不修形骸,不贪生,不惧死,不溽乎五味。其防身有戒,摄心有定,辨明有慧。语其戒也,洁清三惑,而毕身不污;语其定也,恬思虑正,神明而终日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1,(6)
本刊讯 5月30日,陕西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在长安兴教寺正式成立,来自长安及所辖终南山周边地区的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由兴教寺住持常明法师于九十年代初发起筹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于今年4月在长安县民政局正式注册。4月11日在长安香积寺选举青龙寺监院、长安圭峰寺监院宽旭法师为会长,兴教寺监院宽池、弥陀寺住持定慧、香积寺监院本昌、终南山净业寺住持本如和慧曼等五人为副会长,本如法师兼秘书长。  西安市佛教协会会长常明法师、副会长增勤法师到会祝贺并讲话,长安县党政有关部门领导莅会致贺…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3)
<正>本刊讯上海市佛教协会第十一次代表会议2月9日于玉佛禅寺多功能厅举行。来自本市17个区、县的449名佛教界代表、50名特邀代表、46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佛协领导班子。慧明法师当选为会长,觉醒法师当选为第一副会长,周富根、照诚法师、定慧法师、光慧法师、陈妙丽、世良法师、悟端法师、永觉法师、性康法师等当选为副会长,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史料阙失,金朝I临济宗的传承在元明之时已经不很清楚,故诸家灯录、近现代禅宗诸书仅提及海云印简一系,对其宗派的传承往往语焉不详.本文主要利用石刻资料,对临济宗在金朝的传承发展进行疏理与考证.金朝临济宗承北宋,其法脉主要有三支,一支是琅琊慧觉的法脉,另两支分别是杨岐方会再传弟子五祖法演的法脉及黄龙慧南的法脉.其中以五祖法演这一支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禅,梵语为dhyāna,即禅那之简称,或云禅定、定,印度则谓瑜伽。禅,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谓制止他想,专注一境,正审思虑,即在定中观察思虑,故亦云禅观、止观。其特点是定中有观、有慧。目的在于现起慧观,达到般若正智,得到解脱。决不是有些人说的为了得到神通或特异功能。其实,神通是禅定过程中的副产品。佛教的禅定为释迦牟尼所创。佛典记载,释迦牟尼在尼连河畔的菩提树下,坐禅开悟,  相似文献   

14.
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占先成立的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因隋代智凯禅师于此习静修学,著书立说,融合三教,破斥南北,而创立了“五时八教”的判教说,确立了“定慧双修”,“止观并重”的修行原则,揭示了“一念三千”、“三无差别”、“性具善恶”、“无情有性”等殊胜的佛教义理,发展了僧肇的“立处即真”、慧文的“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慧思的“诸法实相”等理论,从而奠定了一宗的哲学思想体系,故称智凯为天台大师,其创立的宗派为天台宗。天台九祖湛然曰:因其是“以《法华》为宗旨,《智论》为  相似文献   

15.
唐思鹏 《法音》2002,(12):6-17
前言在佛教中“定”与“戒”、“慧”合称“三学”,此三学是如来妙智实证圆满法界大悲平等流出的,清净无染,远离过恶,能除众生迷惑,启迪智慧,令其解脱出离,所以又称“三无漏学”。三学之中,定学是核心,是枢纽,它起着上承净戒、下启觉慧的殊胜作用,因而在佛弟子中一般都重视对定学的修习。不过学人虽知定学的殊胜及修定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不少初学者对定学了解得不够,也不知修定的入门方便,总想着修定是在禅堂,或是在深山,双目紧闭,长坐不卧,甚至是禁语不言,不食人间烟火,本着“依戒生定,依定发慧”的修习次第,抱着只要…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1,(12)
10月17日至18日,如皋定慧禅寺隆重举行建寺1400周年、为新塑的百余座绋像开光和恒岳方丈升座庆典。有来自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的海内外诸山长老和四众弟子千余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赠了“多闻多思”的横幅。定慧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以山门北向、碧水环寺、丹楼绕殿而为当今驰名古刹。17日,全寺两序大众恭请恒岳法师入院升座,主持定慧禅寺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东传中土,对机形成了不同宗派,但真义是一脉相承的,概而言之为戒、定、慧.佛教正是通过对此三者的开示,导引芸芸众生走入圆融自在的人生之境.坐落在江南的一座佛教胜地--宝华山,其道场从禅宗嬗变为律宗,正是由时节因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禅宗一派,由菩提达摩,递传到第六代慧能,分南岳、青原两系,先后又有五个支派即所谓五家宗派的成立。最先建立沩仰宗,其后曹洞、临济、云门、法眼四宗相继成立。位于潭州沩山(今湖南省宁乡县西)密印寺和袁州仰山(今江西省宜春县南),就是沩仰宗的发源地。其传承关系是:慧能——怀让——道一——怀海——灵祐,灵祐传慧寂和智闲。慧寂传光穆和光涌,光涌传如宝,如宝传贞邃,贞邃后法系不明。光涌也只传慧清,慧清传继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6)
(一)缘起盖闻金人入梦,肇图像于汉明;白马驮经,来沙门于身毒。厥仰慈航,遂兴法教。传灯奕代,踵事增华。尔乃梵宇遍于域中,浮屠轶乎云表。诸天妙相,千叶莲花,定慧居心,声名在目。于是大足乐山,或依崖而营度;云冈龙门,或凿石以应缘。壁上丹青,人推道子;帛中行脚,世重张公。匡山千卷,慧文亲书以常诵;楞伽一函,东坡重写而弥珍。凡兹种切,难以具陈。异军突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东传中士,为度化不同根性的众生,而对机形成了不同宗派,但真义是一脉相承的,概而言之为戒、定、慧。佛教正是通过对此三者的开示,导引芸芸众生走入圆融自在的人生之境。坐落在江南的一座佛教胜地——宝华山,其道场从禅宗嬗变为律宗,正是由时节因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