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外国哲学家曾这样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问题是仅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我认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如何交友,怎样认识和看待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本身确是一个道德问题。不仅友谊的缔结,需要道德的指导,而且友谊的发展和巩固还要靠道德来维系。反过来,友谊产生以后又会对道德发生影响,真正的友谊会促进人们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灵程絮语     
《天风》2020,(6)
正(1)友谊经文:雅2:23;路15:29;箴17:17"友谊"即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浓厚。我们基督徒皈依了救主,更为主所用,弟兄姊妹皆有深厚的感情。人生就是如此,亲情、爱情、友情和神情,这一切好的友谊,都有神爱的相伴。友谊是人和人之间的财富,谚语云:"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情深恭维多,知己笑谈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迅猛、最神圣的时期,一个崭新的自我,诞生在美好的花季。少男与少女之间,天天在同校同班学习,同性与异性之间的纯真友谊逐步建立起来。然而,少男少女的友谊,招来社会上多少人侧目,招来多少教师、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和调查目的友谊观是指人们对人与人之间感情上亲密关系的认识和见解。对青年来说,友谊观是价值观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影响极大。然而,直至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很少有人对友谊观做过大规模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本调查目的在于概括当代青少年友谊观的一般特点,友谊观的发展趋势及不同年龄青年友谊观质的差异和每一阶段男女的性别差异,从而为青年工  相似文献   

5.
《瓦城上空的麦田》是当代小说中的一部力作,它在反映社会问题、揭示城市文明中的病态的同时,也鞭挞了人们心灵的麻木与冷漠,呼唤着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人与鼠》是美国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中篇小说,反映的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农民工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对真诚的男性友谊的追求.主人公莱尼和乔治之间真诚的友谊延伸到每个贫苦农工的心中.小说揭示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穷苦农工们要摆脱孤独,寻求安全感,获取生存的希望.就要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共同反抗压迫.  相似文献   

7.
爱情的类型     
爱情的类型古希腊人将爱情分为四类,即情欲型、友谊型、利他型、眷恋型。情欲型,这是一种非常热烈的钟情,是一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激情,其主体急切地向往占有被爱的人。这种激情以我为中心的成份较多。友谊型,是一种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恋情,是一种精神比较稳定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友谊     
人与人的友情是何等的重要,得不 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 有友谊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培根 友谊在人生中是神圣的。 当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当我们只身遇险或惨遭不测时,特别是当我们追求和献身的东西连亲人也不能理解时,如果有一个勇敢而忠诚自己的朋友,我们无疑会在内心充满着感激或喜悦之情的,我们会感到友谊使我  相似文献   

9.
按照正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传统,人们往往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看成是彼此难分的“一整块钢”,不仅他们之间的个人友谊堪称人世间最伟大友谊的楷模,而且两人的思想也完全没有不可忽略不计的差异。其实,把两个人的思想完全看成是一回事是不切实际的,它无异于一个神话。如果不能正视马克思同恩格斯在思想上尤其在哲学思想上的差别,就难免既误解马克思又误解恩格斯,对于正确把握和领会他们各自的思想都是一种妨碍。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的区别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10.
儿童对三种权威的行为倾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秋玲  刘金花 《心理科学》2003,26(1):161-162
社会化是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复杂过程。作为一种过程.它主要是存在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之中。个体要顺利地实现社会化,就需要对自身周围环境中存在着的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一种认知,这主要包括了与同辈之间的友谊关系和与长辈之间的权威关系。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儿童  相似文献   

11.
读经:“心地纯洁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5:7)纯洁具有干净、不含杂质、单纯、洁白、淳朴的意思,是历来被世人所赞扬和歌颂,更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纯洁的爱情、纯洁的思想、纯洁的心灵、纯洁的友谊、纯洁的作风、纯洁的信仰等等,因此,在我们的灵性生活中把纯洁视为一种很宝贵的美德。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受物质利益的驱驶,由于对名利、地位、权力、金钱的追逐,为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市侩主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人为了建立自己生活哲学的理论依据,大力贬抑纯洁这一美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心灵哲学是当代国外哲学研讨的一个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而人的心灵与肉体之间的关系,则在心灵哲学研究中、在当代国外哲学人类学研究中占据突出位置。本文拟对当前国外有关这一课题研究的一些较为流行的理论和观点作一简介,并试图对各自的价值及困难做一分析。由弗莱德...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11)
古新罗国(今朝鲜)王族金乔觉来中国九华山弘化,人们称他是地藏菩萨的应化身,尊为金地藏。从此,中国的地藏菩萨与金乔觉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中朝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得到加强,九华山也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的信仰更加深入人心。一、中朝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中朝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谊,渊源流长。朝鲜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去的。早在朝鲜的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时代,  相似文献   

14.
恪守真诚     
张笑坤 《天风》2003,(9):35
恪守真诚是一句金玉良言。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你不妨献出一份真诚,那么世界会多一些温暖和谐,人间便会多一份真情和笑容。真诚,是一把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真诚,是友谊的基石。有了真诚,爱与智慧才能筑起人的风景。 恪守真诚,人生的旅程即便黑夜漫漫,也会有颗颗星星相伴,也会看到遥远的永恒的曙光。哪怕置身于荒野,也绝不会感到寂寞和孤独。草木不是无情物,只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可与鸟儿合唱,与山溪畅谈,与林风絮语……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感受着一种更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哲学的理论和心理学的实证两方面论述了友谊和道德的关系。认为友谊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 :道德主要是一种人际结构 ,友谊基本上是一种道德现象 ,友谊还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 ;友谊和道德具有一种潜在的对立性。最后提出了在友谊和道德领域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石伟 《心理学动态》2000,8(2):39-44
该文从哲学的理论和心理学的实证两方面论述了友谊和道德的关系。认为友谊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道德主要是一种人际结构,友谊基本上是一种道德现象,友谊还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友谊和道德具有一种潜在的对立性。最后提出了在友谊和道德领域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文莱达鲁萨兰国宗教部部长陛亨·乌斯塔兹·穆罕默德·扎因阁下一行7人,在文莱驻华大使迈赫迪尼的陪同下,于1999年9月28日上午拜访了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宛耀宾,副会长马贤、马云福、夏米西丁,国际部主任杨志波,副主任文舰、阿迪力等接待了来访客人。宛副会长对来访客人表示欢迎。他说,中国穆斯林和文莱穆斯林之间的友谊,有着图为文莱达鲁萨兰国国家元首哈桑纳尔·博尔基亚苏丹参观后题词 图中右一系福建省伊协会长黄秋润悠久的历史。虽然部长阁下此次来华访问是非正式访问,也同样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穆斯林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友谊…  相似文献   

18.
以56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与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行为与青少年友谊质量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使用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友谊质量。自然分组的结果也发现,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组青少年的友谊质量显著高于不使用组。(2)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对男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女青少年,即性别在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与友谊质量之间起着调节作用。(3)社交焦虑在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与友谊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赵琦 《现代哲学》2015,(3):83-90
随着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友谊问题重新得到哲学家的重视。当代学术界对友谊的讨论深受亚里士多德的"世俗的友谊"影响,阿奎那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仁爱的友谊",成为扬弃亚里士多德式的世俗友谊的一般友谊。仁爱的友谊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为全人类所向往。由于两种友谊观在理论和思想背景方面的巨大差异,世俗的友谊似乎阻碍"仁爱的友谊"成为一般的友谊。然而,以仁爱诠释友谊的做法并不是对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观的简单否定,它能包容并完善世俗友谊的主要特质。而且,由于仁爱的友谊能处理好"爱朋友"与"爱其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当代探讨友谊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1296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友谊满意度、归属需要、自我表露和共情的测量,以探讨归属需要与友谊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归属需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友谊满意度;(2)归属需要可以分别通过共情、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影响友谊满意度;(3)共情—自我表露在归属需要预测友谊满意度中起多重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青少年的友谊满意度发展规律,在教育中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化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