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在他的著作中,尤其是《论女人》和《性爱的形而上学》两文中,几乎把女人骂得“体无完肤”,说“女人是弱者”、说“女人既愚蠢又浅见,终其一生,她们的思想和智慧只介于成人和小孩之间”,说“女人完全可以和有肝脏而缺少胆囊的生物相比拟”,甚至说“女人完全是为了男性的弱点和愚蠢而产生的”。 为什么叔本华会如此恨女人呢?这不仅与他天生的孤僻、厌世、悲观的性格有关,更主要的是与他一生中交往的女性有关。他关于女人的“哲学”就是以他自身  相似文献   

2.
我是谁?     
叔本华早晨常到公园去溜达,有一天,他正在园中漫步、沉思时,迎面遇上一个小孩,小孩好奇地望着他,然后抛出一句话:“你是谁?”叔本华从沉思中抬起头来,愣了片刻,对小孩说:“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将无比感激、受用不尽。” 这则小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哲学大师长久以来被“我是谁”这一问题所困扰。虽然自古希腊时人们就将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对我国近现代学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期(本文以1900-1930为研究时间段),在"西学东渐"热潮的推动下,叔本华其人及其思想进入了我国学人的视野.自此以后,他的为  相似文献   

4.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07,18(2):98-112
中国现代学术的开辟者、文史学家王国维早年研究、介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依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版的数种叔本华作品英译本。在《静盒文集》的正、续编中,他以多种方式引用和化用了这些英译本的原文,以实现他建立一种“中西化合相互推助之学”的理想。本文对这些脱胎于叔本华作品的文字做了考证和还原,试为评估王国维对西洋哲学的理解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不仅在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思潮方面,而且至今还在一些个人的精神生活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概括分析“敬畏生命”伦理学创立者施韦泽的叔本华和尼采研究:“作家”哲学家时代的来临、叔本华要灭绝生命意志、尼采致力于深刻的肯定世界和生命,为我国学术界深入研究叔本华和尼采的伦理思想,以及相关读者在从中获取有益教养的同时,自觉地避免其消极因素,提供一些资料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哲学最具特色又最遭非议的是他所提出的痛苦观。叔本华的痛苦观是把握其理论内容的中心环节。这一理论观点内植于叔本华的哲学前提之中,展现在其哲学的推理过程中,完成于其哲学的结论里。它一方面标志着叔本华的思想倾向同整个德国古典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粗略地介绍一下《世界是意志和表象》的内容,为此必须再次指出一点:叔本华的论证理智相对于意志是次要的,是服务性的,两者相互充满痛苦的矛盾关系的学说,在叔本华身上,就经受了一个十分类似的证明,因为他的整个思维方式就产生于他那根深蒂固的(理智与意志的)冲突性。他的生活的基本痛苦在于他那天赋的冲突的不可解决;这一生活的痛苦由于对所有外在痛苦的不可克  相似文献   

8.
象叔本华一样,克尔凯郭尔向黑格尔的科学认识论和辩证法发动了进攻。他批判黑格尔的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但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唯心主义,而是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喜欢思想的合理性。克尔凯郭尔把思维与存在,逻辑与辩证法,客观性与主观性相互割裂开来,抛弃前者而仅只保留后者。他思考的主题是辩证法的主观性,是特殊个体的主观辩证法。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叔本华的辩证法不是纯主观的,而是太包罗万象,因而不理解个体的真正作用、“孤独个人”和一般理性主义的真正作用。他宣称,真正的对立永远是“隐秘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1988年,是叔本华诞生200周年。今天,我们到底应当如何评价这位思想家在思想史中的地位?一方面,在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没有根据认为叔本华具有广泛的影响,即没有根据认为他的某些思想具有真正的感染力;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不  相似文献   

10.
王钰 《现代哲学》2017,(1):91-97
叔本华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文《道德的基础》当中,大多国内研究者仅仅立足于叔本华的文本来考察评价他的观点,这一做法其实很难达及公允地评论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思想。或许我们应当转换视角,从康德是如何构建其道德哲学的先验基础,即从考察定言命令的内在结构入手来看叔本华针对性展开的相关批判,最后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将道德基础从康德的先验世界拉回经验世界的叔本华,为何也与康德一样认为道德需要形而上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劳永逸地证明了外部世界是作为感觉被人们认识的。自由与必然共存的学说和先验感性论“构成了康德的荣誉花冠上两颗巨大明珠, 永在人间闪烁”。 (叔本华, 第 200页 )但是叔本华在阅读康德著作的第一眼时就产生了背离他的念头。这是由于他看出康德哲学陷入了困境。“康德认为, 道德学原则似乎是根本不依经验及其教训为转移的某种东西; 它是先验的, 或形而上学的。他承认, 人类行为具有超经验的一切可能性的重要意义, 所以实际上是引向他称之为悟知的世界, 纯智所思的世界, 自在之物的世界。” (同上, 第 140页) 在此, …  相似文献   

12.
正一些真正有趣的人,即使是正常说话,他们说出来的事情也总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不是他们故意挑有趣的事情说,也不是他们可以把平凡的事情说得有趣,而是他们自己过的,真的就是有趣的生活。叔本华有一只五英尺长的大烟斗,每次面对别人诧异的目光,他总是平静地解释:当烟到达喉咙的时候就变凉了,不会烫到我。叔本华对自己的才华也是相当自信的,他吃得  相似文献   

13.
一、尼采及其美学思想尼采(1844—1900)是继叔本华之后的另一个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虽然在大学里前后任教十年,但他不是学院式的美学家。他的美学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是他哲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即使这样,他的美学思想还是十分丰富,其中有不少创见。在美学史上,尼采的美学思想具有革新的意义,对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要了解尼采美学,首先要了解尼采的哲学。尼采在哲学上深受叔本华的影响,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世界和人生是令人痛…  相似文献   

14.
叔本华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他从欧洲哲学自身的问题出发,在印度思想的影响下,以自己的方式改造了由"德国古典哲学"推进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从而使他的哲学具有视角转换的意义。在充分肯定康德对"现象"与"本体"的划分之后,叔本华指出"现象"是"意志"的表现,要受到"意志"的支配;但"意志"作为世界的"本体",又是一切痛苦的源泉。在把握理念世界的问题上,叔本华一反黑格尔以逻辑和概念为标记的科学性方式,主张用直观方式。因此,在叔本华那里,知识不是"建构"性的,而是"解构"性的;理念不是不可知的"思想体",而是"存在体",是一个摆脱"意志"的"避难所"。叔本华哲学或许告诉我们,欧洲哲学的理念论传统有可能"制衡"东方非理性意义上的神秘"意志"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但却不可能成为克服"意志"的"武器"。  相似文献   

15.
叔本华的“同情”概念构成了其哲学与伦理学联结的理论环节,同情既是对叔本华提出的意志形而上学某种单纯理论上的否定,又是进入叔本华所说“无”的境界的必然阶梯。如果从更为宽广的理论背景加以分析,就会看到,同情概念的理论意图在于重新解释与说明人的存在分裂的双重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叔本华悲剧观 对于悲剧,叔本华给予它很高的地位.他认为,无论从效果巨大方面看,或是从写作困难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1].基于其哲学思想,他提出了造成悲剧的三种原因.第一种是因为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第二种则是由于盲目的命运,也即是偶然或错误所造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想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叔本华著作的读者应该期待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因此,本文讨论的是叔本华的认识方式,但是采取的是批评的态度,是不依附于叔本华自己的认识论的。叔本华的认识论立场是另一种哲学派别的立场,即实用主义的立场。 1.人们传统上认为狭义的“思维”具有两个方面,即抽象和推论。抽象就是构成概念。例如,我看到了一只鸟,一条鱼和一朵水仙花,并且断定,相对于水仙花来说,鸟和鱼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如果我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就是进行了“抽象”,也就是说,构成了一个概念。我  相似文献   

18.
尼采(1844-1900)是继叔本华之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他提倡审美的人生态度,主张用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故而研究尼采美学,同时也有着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也正因为此,尼采的美学思想影响了大批艺术家的人生观和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笛卡尔与康德不同:康德把知识与自由意志区分开,认为自由意志超越了人的理解能力。这是康德哲学的最杰出的思想,也是他超出笛卡尔哲学的最关键之处。笛卡尔则并没有像康德那样在思想内部清晰地划定理解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界限,更没有从自由意志方面来理解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后一个思路引出了叔本华和尼采,乃至现当代的欧洲大陆哲学。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哲学百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海鹰 《现代哲学》2001,(3):107-111
德国的阿图尔&;#183;叔本华(Authur Sehopenhauer)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意志论著称的大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他1788年生于一个世代经商的德国人家庭,早年经商后进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并由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主攻方向——研究哲学。他在世时声名寥落,直到1860年,当他在德国佛兰克佛城一间小屋子的沙发上瞌目长逝时,才迎来了哲学名誉的登峰造极。这戏剧性的人生,决定了哲学家一生的遭逢坎坷和哲学思想的与众不同,他的哲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带着东方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特点,经由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介绍,曾在西学东渐的历史上兴起一股解读叔本华热,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