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欧盼 《天风》1997,(7):34-34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风筝     
正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  相似文献   

3.
母亲     
母亲没有文化,自从有了孩子,她便企盼她的孩子不要跟她一样成为“睁眼瞎”。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肯读书,肯上进,妈就是砸锅卖铁,也绝不拖你们的后腿。”  相似文献   

4.
正成家立业之后,越发懂得了作为母亲的不容易,所以这几年,但凡出去旅游我都带着母亲,我想让她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想让她尝尝各地的美食。可是上一辈的人,是不喜欢外食的,不是嫌贵就是吃不惯。母亲更喜欢亲自张罗一桌菜,把我们招呼在一起,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母亲的厨艺是真的好,她了解我们的喜好,每个人都能吃到最爱吃的菜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建议出去吃,也让母亲轻松一下,母亲却坚决反对:"外面的不卫生,还贵得要命,不去不去,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相似文献   

5.
圣母玛利亚不仅是义人、无罪者的母亲。圣母曾向圣女彼利日大说过:“为一切罪人,只要他愿意改恶迁善,我也是他们的母亲。”一个决心改变过去生活的罪人,一旦投奔到这位仁慈之母的膝下,你将见到她会比任何人间的母亲,比任何时候更迫切地把他紧紧抱在她胸怀中,帮助他、提携他。为此,谁有意进入这位尊严母亲的孩子们的行列中,他首先应当弃绝罪恶。《箴言》31、38告诉我们:“他们站起来了,她的孩子们。”圣老楞佐Richard de Saint Laurent)要我们注意这句话的结构:首先是说“他们站起来了”然后才说:“她的孩子们。”他继续说:这  相似文献   

6.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7.
正正月,去看朋友,她的老母亲也在。致过问候,刚落座,门铃响,又来客了。来者是一位年近六十的男人,一进门,便上前对着老人,双膝跪倒磕头,边跪边说:"侄儿给婶子拜年了!"又掏出一百元钱硬塞给老人。朋友说,这是她堂弟,每年都来给她母亲拜年。老人说:"嗨,我的这个侄子啊,就是不忘老礼儿!"男人道:"家里就这么一个老人了,将来不在了,想孝顺也没机会了。"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佛缘     
缘于母亲的信佛 ,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出生在五十年代 ,生长在六七十年代 ,当时农村极度贫困 ,温饱尚难解决 ,更无文化生活可言 ,因此 ,母亲所有的佛事活动 ,便成为家庭一道热闹的景观 ,也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兴奋点。母亲与佛的结缘 ,最初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外婆的影响 ,二是生活的艰辛。外婆是最初的老师。母亲是长女 ,善良的外婆除了对他进行“三从四德”儒家思想教育外 ,更处处用佛教行因报果的观念影响她。外婆也是佛教徒 ,小时候母亲常常向我们谈起外婆。有时她也谈起我那早逝的祖母 ,但在母亲的心里 ,外婆…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村庄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开。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她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但很快,贫穷而闭塞的村庄  相似文献   

10.
罗黎光 《天风》2018,(1):22-23
'主在我心,我躺主怀,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能离开'我出生于基督徒家庭,祖母是传道人,父母是教会的执事和传道人(义工)。我对音乐的爱好来自于母亲的遗传。她上中学的时候,教会学校的外籍老师会弹风琴,她站在窗外听得入神。后来趁老师不在,就从窗户爬进去弹,老师发现后,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教她弹赞美诗。  相似文献   

11.
在十字架下我们看到这是怎样一位母亲。她在生命中经历了这个不寻常的儿子的诞生与成长,她也是耶稣施行第一个神迹的见证人之一。对于这位母亲来说,最让她难以理解的莫过于耶稣属天的身份以及他在地上属天的事业。从12岁起这个儿子就宣称:“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当以我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位颇有几分成熟的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我是一名女教师,今年28岁,在感情问题上遇到了困扰,特意来向您请教。"落座后稍作沟通,她便开始了自己的故事,"我正在谈恋爱,算‘现在进行时'吧。他和我一样也是教师。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也算是同事。两年前他离了婚,小孩判给了女方。离婚后,他一直在追求我,我也比较喜欢他。我们的感情是双向的。可是,对我们的恋爱,家里特别是母亲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他离过婚,还有一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爱     
林志华 《天风》2006,(16):4-5
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箴23:25)。经文:箴23:25母亲节,是美国宾州费城安娜姐妹发起的。她母亲是一位慈祥、深受信徒爱戴的主日学教师。她含辛茹苦地独自养育安娜和她的盲人妹妹成长,母女三人相依为命。1905年她母亲安息主怀,安娜因失去这样一位情深的母亲悲痛欲绝。她觉得受苦最多,牺牲最大,而获得最少的就是母亲。她向社会各界呼吁,希望能建立“母亲  相似文献   

14.
母子圣经情     
正我的第一本圣经是母亲送给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是她能读圣经。她的圣经是一本繁体的《和合本》新约附《诗篇》。母亲爱圣经的心,从她认真的、画在圣经中的红笔记号就可以看出来。一直到八十多岁回归天家,母亲一生记了很多圣经金句,也常用圣经的话语劝勉我们。母亲自幼失去父母,在困苦的日子里,她和相依为命的姐姐认识了主耶稣。父母离开她,耶和华收留了她。风雨沧桑,母亲经历了  相似文献   

15.
我与母亲     
张培生 《天风》2018,(6):38-40
2017年元旦,我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回了天家,享年89岁。现今她离开我们已有一年多,我们非常思念母亲。我母亲世代务农,是中国8亿农民中的一分子,十分平凡。她的童年和青年在战争年代中度过,中年生活在社会变革和动乱时期,老年见证了社会的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6.
葛蕤 《天风》2006,(10):12-13
蒙大恩的女子。(路1:28) 经文:路1:28;路1:42;路1:48 我们从圣经中看见,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是有福的人。天使、别人、她自己都这样认为。天使称她是“蒙大恩的女子”(路1:28),施洗约翰的母亲——伊利沙伯赞她是“在妇女中是有福的”(路1: 42),她见证自己“万代要称我有福”(路1:48)。福的源头是神马利亚的福来自于神。因为神是万福的源头,允许赐福与人。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训诲     
赵德云 《天风》2014,(6):19-19
<正>母亲的一生是艰辛付出的一生,是博爱的一生,是敬虔的一生。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子女,父亲早逝,家中的重担全落在母亲肩上。二十世纪50至60年代,当时我家主要靠着母亲和大姐挣工分,生活拮据,时常不能饱腹,母亲还拿家中一些食物周济比我们更困难的人。尽管日子很苦,但母亲靠耶和华神刚强喜乐。每次母亲被烙煎饼时冒出的烟熏落眼泪,她都是笑着去擦。母亲时常对我们说:"有笑就不是穷人。"是的,我们靠着  相似文献   

18.
於靖 《天风》2018,(1):24-25
在常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却在母亲的身上看到了上帝的荣耀母亲原名张蕊青,生于1932年3月,早年不认识救主耶稣基督。当时,她四姐是家中唯一信主的。九岁时,母亲得了严重的伤寒,奄奄一息。因受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甚至无抗生素治疗,只能在家等死。恰逢主内的朋友来探望她四姐,得知母亲病情后,马上向她传了福音,并恳求上帝医治、拯救她。  相似文献   

19.
<正>敬爱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周年,她的音容笑貌让我们难以忘怀,她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用终身。母亲彭仲文于1924年农历十月初七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1942年,在资中女中读完高中后,在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神学院读神学。1950年修完华西协和大学课程,获得双学位。1951年,她开始在重庆江北教会开展妇女工作,之后随父亲王怀仁到陕西省三原县基  相似文献   

20.
诗意生活     
正生而为人,谁没有劳苦烦愁呢?只有懂得用智慧去淡化、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诗意便进驻我们的心田,惨淡的日子也会明媚起来。自小在中卫城里长大的母亲,见多识广,她的锅灶好,在我们队上鼎鼎有名,谁家过大事都请母亲去帮厨,母亲带上自己围裙乐此不疲。同样是面食,母亲能做出许多花样,扁豆子面、粉水子面、揪面、擀面,她蒸的花卷,有的里面抹了姜黄,有的抹了辣椒面,母亲用她长满老茧的手将两个面张一卷、一拧,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