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音》2017,(4)
<正>唐开成三年(838),日本圆仁和尚随最后一批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开成四年(839)六月八日住进了山东半岛的赤山法华院,开成五年(840)二月十九日离开赤山法华院去五台山修行,期间在赤山法华院住了半年多。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载了在赤山法华院的所见所闻,留下了唐代中韩日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圆仁(793~864)俗姓壬生氏,日本下野都贺郡(今枥木县)人.生于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幼时在家乡大慈恩寺从广智法师出家.广智是唐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法的第三代弟子,鉴真的弟子多长于汉学诗文,对古代日本汉学的发展很有影响,因此圆仁在出家以后就在间接地受到中日佛教文化的熏习.这些师承关系是圆仁后来在弘传显密教义能有重大成就的增上因缘.圆仁十五岁到日本佛教圣地京都府滋贺县比睿山师事日本天台宗(亦称法华宗)的开宗大师最澄,813年圆仁以"遮那照"得度.他在澄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繁峙、代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的交界处,由东、南、西、北、中五座“顶无林木,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故名五台山。五台山巍峨敦厚,气势磅礴,基环所至五百余里。其东台亦名望海峰,形似象王顶髻,是观赏日出的理想之地;南台亦名锦绣峰,形似...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与尼泊尔佛教文化交流肖雨尼泊尔,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1,713万(1985年),首都加德满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尼泊尔南部地区古名迦毗罗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因此,它就成了我国历代僧人...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与天台山佛教文化交流周祝英五台山,原名紫府,为紫气仙人所居,是道教的一个道场。其在山西省东北部,为太行山之北端。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其中,东、南、西、北四台,拱立四方。而中台巍巍,独立中间,大有群臣咸服之势。五台中心区左襟右带,犹若...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6)
<正>2015年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论坛首次设置了宗教版块,"一带一路"成为了亮点议题,与会者在宗教的作用、宗教界的参与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1]。2015年4月1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历史上,大运河在物资调度与交通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日僧法然、亲鸾依善导一系更创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为中日两国佛教徒共同崇奉的净土宗祖庭。述说玄中寺就不能不论及中日净土宗交流,而谈玄中寺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自然又不能不说到赵朴初老人。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也是赵朴初会长逝世两…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研究》2014,(1):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0.
11.
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前来巡礼弘法,特别是吴越之地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华严宗四祖澄观等高僧至五台山弘传天台教义与华严宗旨,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发展。五台山也有好多僧人至吴越参访弘法。这种相互交流为两地的佛教文化丰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道,源于我国唐宋,盛行于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茶道始祖”的千利休创立了“四规七则”的茶道美学,最初体现在寺院之中,于庄严、肃穆中呈现茶道仪式。张大千居士饮茶格调高雅,颇为讲究,已为中日两国人民茶文化史上一段佳话。本期《日本茶道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一文,对此有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吴平 《法音》2007,(7):49-52
老挝与中国的云南省有着860公里的边界,一直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由于自然的地理条件,同一脉络的山峰和同一源头的河流把云南人民与老挝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山相依,水相连,使得云南与  相似文献   

14.
工布查布是我国清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蒙古族学者,在佛学、史学、语言学、译经等领域成绩斐然.他以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优势,对促进国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特别是对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贡献尤为卓著.他用藏文著成《汉区佛教源流》,将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译成藏文,还将藏文《佛说造像度量经》译成汉文.  相似文献   

15.
在去年隐元禅师诞生400周年的时候,中日两国佛教界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我国唐代,先有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传戒,后有日本空海、最澄入唐求法。继之,荣西、道元入宋,又弘禅扶桑。明末清初,隐元禅师振一代禅风,植黄檗文化于东瀛。隐元禅师的东渡和黄檗宗开宗,对日本近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日本禅宗史和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盛事。  相似文献   

16.
召腊定 《法音》2020,(1):50-52
<正>自公元4、5世纪以来,佛教在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诸国迅速发展壮大,不少西来高僧在当地弘法度众,更远乃至中国译经传道,不得不说隋唐时期东南亚诸国俨然已经成为印度佛教文化向东亚诸国传播的重要中转站。到5、6世纪,两大语系(汉语系、巴利语系)在东南亚各国继续广为弘传。公元650年左右,室利佛逝逐渐在苏门答腊岛开始兴起,逐渐成为当时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中心。本文着重考察隋唐时期中国与东南亚佛教文化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吴平 《法音》2001,(11):30-35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佛教文化也不例外。上海佛教的对外交流始于20世纪初,大多以参访、游学、考察、留学等形式出现。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这种交流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次数愈加频繁,交往的人数逐步扩大。一些去日本学习佛法的留学僧,回国后大多在上海弘法。一些留学日本的学者,回国后常寓居上海译著佛学著作。一些去其他国家留学的僧人,也大多是从上海出发的,他们学成回国后,有的就在上海弘法。此外,国外僧人、佛教学者的来访,也给上海佛教界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总之,上海佛教界与各国佛教界的互访、交流…  相似文献   

18.
19.
桑吉 《法音》2003,(1):18-27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的中部,东南与柬埔寨接壤,南邻泰国湾,西邻缅甸,东北以湄公河为界,与老挝毗邻。全国面积为5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200万。绝大部分是汉藏语系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2.7%;其次是南岛语系民族,占4%;南亚语系民族占3.7%。在汉藏语系民族中,泰语族人口占泰国总人口的81%,华人在人数上仅次于泰族,占泰国总人口的12.1%。泰国官方文字为泰文,它是借用高棉字母创造于公元13世纪,而高棉字母最早则来源于南印度的一种文字。泰国的“泰”,在泰语中是“自由”的意思,泰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  相似文献   

20.
卢江良 《法音》2022,(6):70-72
<正>在临海城内巾子山麓和灵江之畔,有一座距今近1300年历史的寺院。据载,唐代高僧鉴真第四次东渡扶桑弘法前暂住在这里。而随鉴真“四渡造舟,五次入海”“始终六渡,经逾十二年”的弟子思托,更是在这里驻锡了近十年。日本高僧最澄也曾在这里参谒天台九祖道邃(727-826)求学佛法,归国后创立了日本天台宗。这座佛教古刹,同时也是日本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不仅在古代佛教“海丝之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桥梁,它就是龙兴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