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对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的误读,导致人们普遍认为石涛是在鼓励和倡导中国画因时而变,甚至将这一观点与“笔墨等于零”一同作为中国画“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撑,但该画跋或其画学并无此意。通过对画跋中主要文字的解读,结合石涛画学思想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辩证,认为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并无倡导中国画因时而变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石涛《画语录》思维高妙,关于一画的内涵,自20世纪40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就争议不断。笔者认为一画论就是绘画之法,这个法是有与无的统一。整部《画语录》有九个章节明确谈具体的绘画技法,通篇又贯穿着无法的精神。宇宙是乾旋坤转的,我是独立唯一的,一画之法必为活法。石涛是着眼于活法性质来界定一画内涵的。整部《画语录》闪耀着不断创新、强调变化的艺术辩证法光辉。  相似文献   

3.
自魏晋至今,山水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其间,山水画家多是以传统为基础的,不同流派对待传统存在“摹古”与“创新”两种分歧。清代画家深受南北宗论的影响,摹古是当时画坛的主流倾向,当时画家们在山水画中极力追求笔墨。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石涛是与他们不同的一位画家,他不仅能把传统化为己用,而且能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跳出南北宗论的约束。石涛注重个性的解放,运用自己的法度,展现自我的风格。石涛绘画语言的独创性集中体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故介绍了石涛山水画的三个历程,对他的绘画思想、技法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石涛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涛是清初一位独创派绘画大师,早年因家国之变,遁入佛门,但到了晚年,有资料显示,他却离开佛门,而改信道教.对于石涛思想的研究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对石涛思想研究中的这一关键问题,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子虚乌有,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推证,石涛晚年确有出佛入道之事,并对石涛晚年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道教倾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石涛提出的“一画”说,是对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艺术内在规律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一画”这个概念,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规律。从艺术角度去理解,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形象世界的创造规律。它是石涛对于哲学、美学、画论、道家思想、禅宗艺术等的深刻理解与总结。按禅理来解释,应是明心见性。  相似文献   

6.
石涛是清代画坛的一位非常伟大的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直在自然中思自然,对近代的影响深远,推动了山水画创作的发展,并且石涛在山水画构图中有许多新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画面构图方式的不同去精心布景,构建一种诗意空间,营造不同氛围。对石涛山水画构图理论进行分析,有利于在将来的山水画绘画创作中更好地通过构图彰显创作意图,因此分析和研究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象思维,可以分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层面.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以擅长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其题画诗清晰地展现了其山水画深受<周易>象思维的影响,认为"画者形天地万物"、"画者从于心者也"、"不似似之当下拜".石涛山水画创作的这个过程与<周易>象思维的三个层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石涛以万恶点墨、纵横挥洒写真性情,用东方式的主观的线与类色刻画事物内在的生命.他摒弃画院技法,我自立法,独抒自我,盘礴睥睨,峥嵘奇崛,张扬其狂放恣睢的个性,彰显自我独立的人格操守.石涛的"一画"理论就是包孕技法、画理、理之源及其内在关联的审美本体理论体系,凸现了文人画抒写性情的内在"心"的本原性.  相似文献   

9.
明末中国画坛上迈古超时的一代大师石涛,为我们留下许多绘画珍品,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一部在国内外十分有影响的画论著作——《石涛画谱》(以下简称《画谱》)三百多年来,对这部《画谱》各有议论,有的说:“立志既幽深窃渺”,又有的说:“词义玄妙”,还有的说:“出自神解”……等等。我读过一些对《石涛画语录》注释和评价文章,众说纷纭,真有些“试焚香展诵之,不辩是画是‘禅’”感觉。  相似文献   

10.
石涛的命运是坎坷的,出生家世、人生践履,皆坎坷不平。石涛曾经想以画入仕,却不料时世弄人。后世对于石涛的评价说,他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不管是画作、诗歌,单单就其《画语录》而言,在中国画论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担当(1593—1673),俗姓唐,名泰,字大来,云南省普宁县人,滇西佛教名山鸡足山僧,法名普荷、通荷,号担当,意为能够担当佛家之重担。担当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书画巨匠、大诗人,与同时代的清初四僧(渐江、八大山人、石溪、石涛)齐名,而艺术水准比四僧毫不逊色,被推崇为诗、书、画三绝的大师级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是“效率优先”,还是“社会公正至上”还远未达成共识。但是,以往的争论有很大的片面性,那就是不少学者把“公平”理解为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如此,“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就被扭曲了,就变成了互相对立的关系。实际上,这一对“公平”的理解本身就是十分错误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社会公正论原理,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认为,社会的公平或公正本来就不可以被“解释为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相反,除了其他诸道德…  相似文献   

13.
《画语录》是最能体现石涛艺术主张的论著之一,对于《画语录》中"蒙养生活论"的解读一直是石涛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论题。文章对1949年以来各位学者关于石涛"蒙养生活论"作的不同释读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尝试进行方向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石涛是清代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新认识石涛的绘画思想对当代美术理论研究.美术创作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涛的"一画论"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一画论"作了简要的分析,从两个方向入手进行探讨:一是"一画论"的艺术内涵,对"一画"的含义分点解释;二是对"一画论"的艺术法则进行总结归纳,对石涛美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正>笔墨在中国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特质的形态。从张彦远首次使用"笔墨"到石涛关于"笔墨"的见解,已经把"笔墨"谈得再透彻不过了,因此,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唯有具有更宽阔的胸襟与胆量,加上脚踏实地的苦练,才有可能实现对古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田立晓 《美与时代》2003,(10):58-59
人们通常说:“水彩画是轻音乐,是抒情诗,是富有迷人魅力的画中女皇,是比较古老的画种之一,是流动的艺术。”所有这些都是水彩画本身独特的语言形式所决定的,这是大家所共识的。就水彩画来说,本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水彩画的起源及分类;二、水彩画的语言特点及审美价值;三、中国水彩画与西洋水彩画。一、水彩画的起源与分类就字面意义上看,所谓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颜料绘制的图画。从广义上去理解,那么我们不妨说水彩画是人类绘画史上最古老的画种,也不妨把水彩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古代水彩画”。可上塑到古代埃及、印…  相似文献   

18.
<正>正如20世纪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所言,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正是明清画坛与正流派疏离的杰出个性的画家。他们的艺术代表了西风东渐之前,在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思潮出现后,中国传统绘画步入了现代的先声,换句话说,清初石涛等辈在画论、画法上的思考、实践是按照我们民族绘画自己的逻辑向现代迈进的先例。因此,把石涛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对当代画坛的中国画创新都具有启示意义。石涛画之美,是一种狂放之美,沉郁之美,奇崛之  相似文献   

19.
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自古以来画黄山的画家数不胜数,如明代的丁云鹏,清代的梅清、渐江、石涛,近代的黄宾虹、张大千等等。渐江、梅清、石涛同属于清代文人画家,都师传统师造化而不泥古,都画黄山但表现出来的风格迥然不同。后来的大画家贺天健评价说"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文章就从人称黄山画派三巨子的渐江、梅清、石涛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生平与思想情感入手,比较三人黄山画风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各报上展开中医大讨论,袁宗军等提出:“拿什么拯救中医。”符少花等提出:“中医路在何方。”杜治政综合出四大问题及十个小题,指出中医争论已一百几十年了,也许还要继续一、二百年。他希望这个争论在短期内达成共识,发表了《以理性思维看待中医》长文,其中他反对“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