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还有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善与恶的关系。这三种观点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有意义的研究,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完善的地方。 我认为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学科,它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的意义伦理学(ethics,或译为道德——译者)不仅表示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而且表示这一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或主题。伦理学和伦理学的(ethical)常被当作道德(morals或morality)和道德的(moral)之同义词,例如当一般地谈到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道德、德行或道德品质时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一对同义词的词源学根据是很清楚的:伦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相同政治立场的革命派人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大致说来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对传统道德基本认同,而另一些人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各有得失,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综合体,而这两种观点都抓住且只抓住了这一综合体的某种要素,揭示了该综合体与近代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通过对革命派内部的这一分歧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道德的价值与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很多学者将康德的“人性公式”直接奉为尊严原理,主张“人性公式”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尊重人之尊严的要求.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康德自己也说.人性本身就是一种尊严.由此,拥有人性就是享有尊严的前提和根据.事实上,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由.作为道德法则的“人性公式”,其实质就是要求尊重人的理性能力.尊重人的自由,而这正构成了尊重人之尊严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简直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就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 人们说,“中国传统哲学是伦理型的”。这应当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的一个优点,而不应看作是一种缺点。有一种看法认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伦理道德都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因而是保守的,是不能继承的糟粕。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是极端有害的。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进步是带来道德的高涨、发展抑或堕落?这一直是理论界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个老问题又提到了理论思维面前。近年来对此展开了热烈的争鸣,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 1 冲突统一论认为,历史进步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为什么对立?因为对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评价与对行为善恶的道德评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体系。在推进历史发展的交互作用的合力中,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动力,所以衡量社会进步的状况通常以生产力水平作为根本尺度。而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的,因此,评价道德进步与否的出发点则是人们的利益。历史评价本质上是事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道德是何时形成的?这个问题目前在伦理学界虽然还未引起公开争论,但据笔者所知,对这个问题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道德,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形成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只应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而不应宣传共产主义道德,否则,就是超越了历史阶段,是就一种极左思潮。第二种观点认为,公有制是共产主义道德产生的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资本主义?他又为何倡导社会主义呢?马克思本人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似乎是莫名其妙的。一方面,他声称提出了一种客观的、“科学的”历史理论。这一历史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是,道德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自身的那些道德价值——是社会的和历史的产物。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断言自己并不是一种“中立的”或“没有价值趋向的”观点。它毫不掩饰地谴责资本主义,并且不遗余力地倡导社会主义。一种批判性的观点正是它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崔昆 《世界哲学》2023,(3):5-15+160
“塔克-伍德命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评价”问题,即“马克思是否对资本主义作道德评价;是否有非道德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的地位与关系”。经典理论在资本主义道德评价上呈现出矛盾态度,这应从“唯物史观内部本质与非本质层次划分”角度解释。按此,道德评价的可能是在一个特定意义上被承认。但通过对经典理论中具体价值评价的性质甄别表明,其中的价值评价主要是历史评价,道德评价既不占数量上的主导,其功能也主要是服务于历史观的巩固。故总体意义上,“不作道德评价”是经典理论对资本主义的主要理解。这一评价状况的深层原因是经典理论中“科学与道德”两种基本思维关系问题即两种思维是分开的,且科学思维是主视野。就此而言,以往反驳“塔克-伍德命题”的道德主义立场,其论证走向了另一极端,导致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遮蔽。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基本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换言之,伦理学就是关于道德的思想、观点的科学理论。伦理学以道德为对象,所以道德的基本问题,自然也就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呢?学术界的看法很不一致。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见解,就是所谓:“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历史条件决定道德,是道德的基础;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历史条件又有反作用”。笔者认为,此种见解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道德生活的合法性在哪里?韦伯提供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理想主义路径,通过对幸福主义或功利主义的批判尤其是正面对新教伦理之理想主义的申述,其确立起如下基本观点:道德不是技术、技艺或物质利益,它不能像任何技术性手段一样有助于达到人们眼前的利益,在某种意义上它本身就是目的——它同人的高贵、尊严和终极价值等关联在一起,因而是人生和世界意义之体现,同时构成了人之永恒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独特而丰富的领域。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仅仅限于要求知道或确定历史事实,而且还要求从历史事实中总结概括出一种理论观点,即把编年史的纪录提升到思想理论的高度,寻求历史的某种规律,从历史事实中紬绎出意义,从而把历史事实归纳为一种理论体系,这就是历史哲  相似文献   

13.
道德和其它的意识形式如法律、政冶、宗教、艺术等,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道德的形式特征之所在。道德的形式特征也是对道德的一种本质规定。如果说物质社会关系决定道德是道德的第一级本质,那么道德的形式特征则是道德的第二级本质。科学准确地把握道德的形式特征,从而深入地研究道德和道德教育,修养的规律性,是我们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评述康德的道德论出发,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道德的形式特征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未来社会制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在现阶段的重大任务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各种条件。这种创造条件既要从经济、政治等制度的显性方面努力,也要从道德价值观念等隐性方面用功。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道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缺少了这一方面所谓发展就不是真正的发展,更谈不上全面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必须建构有利于这种发展的现代道德。一、活动、关系和个性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和社会意识中,广泛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认为道德与市场经济是相互对立的。其依据是:道德等于个人大公无私,而市场经济则是自私自利、贪财图利的舞台。我想指出这种看法的片面性并回答两个问题:(1)能否把道德的实际表现仅仅归结为个人的高尚品德?(2)能否把利己动机看成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心理支柱?传统上道德被理解为个人品德的总和,个人能够并善于在自己的行为中依照仁爱准则行事。在这种观点看来,什么叫有道德呢?所谓有道德指的就是拥有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心,助人为乐。从这种意义上说,人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只要…  相似文献   

16.
当18世纪下半叶以感性论为依据的利己主义伦理学风蘼莱茵河西岸时,“哥尼斯贝格哲人”——康德则在他先天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思想,把道德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现将我国近十年对康德伦理学的研究状况概述如下: 一、对康德伦理学的评价 1、康德是否是唯动机论者主要有两种观点。(1)康德是唯动机论的典型代表。因为他曾说过“善良意志本身就是善的”否认行为结果对道德价值的意义。有论者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炎国 《哲学动态》2006,39(6):32-35
荣辱观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对于光荣与耻辱及其社会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光荣通常用以指称有益的、值得褒奖的人和事,耻辱通常用以指称有害的、需要贬斥的人和事。因此,荣辱观实质上也是一种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光荣标示肯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正价值;耻辱标示否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负价值。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在存在利益差别和对立的社会中,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归根到底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利益为基础和出发…  相似文献   

18.
道德有其阶级性与时代性,但这是否就是道德仅具的全部属性呢?这是值得研究的。譬如,“忠、孝、节、义”无疑是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道德观的核心,其作用在于维系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其阶级属性是确定的。如果我们简单地按照道德阶级性的观点理解,似乎应该得出与之相对立的农民阶级的道德观念中,必然完全排斥这类内容的结论。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甚至恰好相反。又如,许多国家处于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或者相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向深化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呼唤政治道德的支撑。因而,研究政治道德的价值,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政治道德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政治道德的价值所谓政治道德的价值就是在政治生活领域中,通过道德评价、道德榜样、道德理想等方式来确立善行大道,明确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推进政治的进步。政治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价值表现如下:第一,影响国家的经济进程。马克思主义从不认为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经济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马克思主义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分析传统对宗教与道德之间关系的两种模式(A)与(B)都是过分偏激容易引起误解。它们所代表的观点亦不容易在实践中可以持续。(A)模式坚持道德必须直接地依赖宗教作为它的惟一来源。(B)模式则认为道德应完全独立于宗教。然而,欧洲启蒙运动所追求的一种具普遍性和独立于宗教的理性伦却明显已经“破产”。因为并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够完全摆脱它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与宗教遗产。提出一个辩证法的模式,即认为宗教与文化应有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诠释的关系,一个群体/社会的文化完整性才得以保存。这模式对跨文化伦理对话以及公共政策的讨论都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