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民族精神就是寄寓于民族躯体之内的灵魂,是民族的生命之泉、文化之本、价值之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最恰当的表述就是一个"道"字,因为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讲"道",但作为民族悠久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深含在儒家之"道"中。宋代朱熹的新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道统,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格局,从而使原始儒学的道统实现了"变轨"。  相似文献   

2.
正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因为天地不为己中华文化是儒释道三者杂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最本源的东西,还要从"道"说起。中国的大词,比如"道路""道德",很多事要加一个"道"字,代表中国文化的路径。"道"字怎么写?先写"首",然后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为统一。空想不形成行为,无法推动世界的进步。现代人以为自由、民主、平等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可是在老庄哲学里全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平等  相似文献   

3.
正讨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古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西方对宗教所理解的"教"有所不同,意思主要是"教化之道"。提到中国的宗教,  相似文献   

4.
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然不属于道教的专利,但毫无疑问,道教是提倡养生的集大成者.然而道教养生号称有三千六百法门,应该从哪里人手呢?当然应该先从道理学起."本立而道生",养生之术是标不是本,这个本就是养生的道理、理念.简而言之,有三个原则,就是"自然养生"、"清静养生"、"以德养生".  相似文献   

5.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儒、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在美学领域儒、道文化更是各有千秋,但是又有着相同之处.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礼"它是以"仁"为根基,偏重于伦理学."仁"在儒家的思想之中是最高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是可以达到的,如<孟子·告子下>即说"人皆可以为尧舜"[1].  相似文献   

6.
正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传说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也可以说,仓颉点燃了华夏文明的火种。汉字中有一个"仁"字,这个字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而儒家文化,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仁",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但如果我们深究一下,"仁"字为何是"人"字旁?我之理解,只有人才懂得"仁",除人之外的其他动物,是不懂的。  相似文献   

7.
正道教是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古老宗教,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一体、和谐共生思想,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环保理论,并积极予以实践。道教徒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是无法感知的。而"道"的见证就是永不停息的生命创造力。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命共同体。每个人作为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一员,应该体悟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人并没有凌驾于万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     
<正>道德这一文化思想从广义上讲利益众生,由狭义上说凡是与天下太平、社会稳定、人类健康发展进步有益的举措都是道德文化,即使现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在道德这一范畴之中。道德,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历史悠久,包罗万象,意义深刻,故历代都有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下是我对道德的认识和悟解,先从"道"字入手,将"道"字分四部分来作解释。一、"道"字的起首为两点,这两点的含义极深。  相似文献   

9.
《原道》2010,(0)
<正>如同一个人事业有成,功名利禄一应齐全,别说旁人会刨根究底弄个明白,为什么好运偏偏临到他?恐怕他自己也要为这样的"成功"向他人提供一个看不见的"依据",以炫耀自己原本就是"不寻常",也好让他人在羡慕之余少点嫉妒。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富裕了、强大了,便也会去寻求那看不见的"依据"。当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这个"依据"就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当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论"文化重建"的。细细想来,这"重建"二字的背后却也透着难以掩饰的  相似文献   

10.
<正>"诚者,天之道也"一、中华文明对"诚信"的言说1.中华文明对"诚信"的解读《说文解字》中说:"信者,诚也。"在汉语中,习惯将信和诚连用,因为两字含义相同。诚信,就是守诺、无欺之意。2.中华文明对"诚信"的重视儒家思想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所提倡的伦理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即"五常",这是儒家学说的精髓,也成为中国古典社会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