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刁建伟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74-76,117
思想决定行为。思想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多种思想之中,主导思想较大地影响主体的行为,执行思想在主体的行为中起实际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采取措施使教育对象的执行思想符合教育者要输入的思想,并逐步变为教育对象的主导思想。使对象的行为符合教育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苏联从建立、发展到解体,经历了七十年的历程,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本文试图从苏联有关道德教育理论的几个问题,探讨其经验教训,吸取有益的启示。 一、道德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在普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教育主体与客体,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清楚明确的:教师是教育主体、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对象、被教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方法的创新 ,要有明确的思路。本文从德育系统中教育主体 (教育者 )、教育客体 (被教育者 )和教育环体 (教育环境 )三个角度探讨了高校德育方法 (教育介体之一 )创新的思路 :教育主体是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的活水源头 ;教育客体是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的着眼点 ;教育环体是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以外在精致写实的画风,来表达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记忆。他擅长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将描绘对象带给自己精神层面的情感传达给观者。文章从学艺经历与个性特征两方面分析了怀斯注重情感表达的绘画观念的形成,并结合作品分别阐释了怀斯绘画作品中借以传达情感的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选择扩散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  陈红  高笑  叶琳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189-196
由失调导致的态度改变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的关注,选择扩散效应是态度改变的结果之一。多个理论模型对此做出各种解释,近年来对失调的脑机制研究为行为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文化心理学也涉足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多以自我模型为基础,发现东西方人在对失调的体验及随后的态度变化上存在文化差异。总结了选择扩散效应的研究意义后,文章从该效应的研究范式、心理机制和脑机制、文化影响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范式的区分、模型的整合、脑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减缓失调的积极作用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并指出跨文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一件设计作品,不仅包含着实用功能,同时也包含其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设计在空间维度中,是一个或多个元素以序列的形式而组合存在的,它给人传达的信息不应该是各元素的信息,而是整体的空间界面。当这种信息传递到人脑中时,它将以一种感受而体现出来,这种感受就是情感,情感在环境设计中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环境设计中,情感因素不一定是奢华、富丽的,最好是自然、随性、自发的元素。然而,设计作品传达给人的不同的情感是以不同个性所表达出来的,一张椅子、一面墙、  相似文献   

7.
张彦  胡俊 《道德与文明》2020,(3):103-108
榜样示范作为品格教育的重要教学策略,在教育哲学意义上主要存在两类问题,即"如何激发教育对象模仿行为"的方法论问题和"榜样示范教育应教什么"的实质性道德问题。"模仿"是"榜样示范"中的核心概念,亚里士多德将其视为一种蕴含情感、意动、认知及行为要素的情感美德。因此,在品格教育"榜样示范"的过程中,要避免仅止于对榜样的行为模仿及类推性实践的方法论问题;更要重视所要学习模仿的道德品质独立性问题,化解"模仿者"对榜样无知顺从的困境。从实践角度看,应从多方面审视和改善品格教育的"榜样示范"问题:加强教师对于自身作为行为榜样的反思;要确认榜样必须具有真实性特质;从"道德成熟"标准确保榜样与学生存在的德性位势差,强化德性内驱;创设道德情境,加强学生对榜样的心理认同感;培养道德能动性,促进学生道德层面的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8.
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它利用人们感官系统中的视觉部分进行信息交互和感知体验。视觉设计和艺术表达有着相同的视觉要素和形式语言基础。在全球化及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要重视感官的体验、情感价值的丰富和思维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睡眠者效应是态度改变研究中一个有趣而反常的现象,是指在态度改变过程中,说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降低反而提高的一种现象。从霍夫兰1949年首次命名以来,对睡眠者效应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研究逐渐深入。三种具有影响力的理论解释得以提出:线索分离假说、差别衰退假说和有用性-有效性假说。睡眠者效应产生的条件也被反复探究。当前对睡眠者效应研究的趋势是探索睡眠者效应的内在机制,并将其整合到统一的态度改变研究中去,同时展开睡眠者效应的应用研究。该文沿着历史的脉络,叙述了睡眠者效应研究中提出的理论,存在的争议和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调整和通达是锚定效应心理机制的两种代表性观点,近年来,关于这两种机制的研究不断推进,产生了有限理性观、社会认知理论、双加工理论、态度改变理论等研究视角。从调整或通达单一解释模型发展到对复合机制的检验;从单锚效应机制的阐释发展到对双锚效应心理过程的探讨。未来研究应在选择通达加工过程的思维层面和内涵、不同性质问题下锚定效应机制的差异性、锚定效应内外部影响因素及神经心理机制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