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春 《周易研究》2015,(3):F0003-F0003
刘秀兰著,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出版,全书共686页。全书旨在探究宋代史事易学的义理内涵,从宋儒注《易》所引证的史事当中,发掘其人文关怀以及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易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易学著作,易学成为经学研究中的显学.宋代理学家几乎都是借易学建立自己的理学体系,经学研究因而呈现出子学的特征.同时,在易学研究的象数与义理的两大方向中,义理之学成为宋代易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正吴钧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6年8月初版,全书20余万字,394页。本书是运用易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翻译学理论与实践,也是从翻译学研究的角度对《易经》的全新感悟。作者首次提出"译易学"命题,旨在以易学原理阐释翻译的规律与法则,为中国翻译学研究开辟新的道路。本书分为两编,共五章。第一编属理论研究。作者探讨了译易学理论问题,将"易"与"译"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与论说。如从"太极""两仪""四象"几个方面探讨了"易"与"译"的相通之处,认为翻译的"太极"就是由"原语"与"目标语"这"两仪"所  相似文献   

4.
正林忠军、张沛、张韶宇等著,齐鲁书社2016年6月出版,全书452页,36万字。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易学研究"的成果之一。作者在近三百年的明代易学史中遴选出二十五位较有影响且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易学家展开具体研究,诠释其易学概念,解读其易学体系的真实内涵,从而厘清明代易学的整体脉络。全书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明初程朱一尊格局下的理学易。作者指出,明初理学易处在程朱之学居于绝对主流的文化格局之下,虽  相似文献   

5.
<正>刘玉建著,齐鲁书社2012年1月出版。全书共22.8万字,298页。为刘玉建先生主编的汉代易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汉代易学的理论先导———《易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该篇分为四个部分,集中探讨了作为《易传》思想体系核心  相似文献   

6.
正林忠军、张沛、赵中国等著,齐鲁书社2018年9月第1版,全书共两册,计62.6万字。该书系《明代易学史》姊妹篇,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自主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易学研究"结项成果。清代是易学兴盛的时代,也是易学研究的转型期。此时期易学诸家林立,历经多次变迁。本书对清代三十位兼具影响力和时代特色的易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其关于《周易》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张克宾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全书327页,32万字。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朱熹易学的思想系统:从朱熹治易的基本观点《易》乃卜筮之书入手,以三圣易说为线索,分其易学为先天、后天两部分,并最终统摄于太极阴阳的义理架构中。是书共分六章,首章言朱熹易学思想渊源与转变。据作者考证,朱熹易学主要受三方面影响:一为谯定  相似文献   

8.
<正>王新春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480千字,458页。刘大钧先生专门题写墨宝:"修德不堕虚拟,治经肯彰风要"。作者基于文化意识之自觉,从哲学的视域和研究方法出发,着眼于《周易》、易学的哲学史、思想史意义及其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相关论述。本书的主体部分有四: 一、易学与中国哲学及其研究视阈与方法; 二、《周易》经传与易学哲学天人之学的  相似文献   

9.
易学史上对《太玄》与孟京易学关系的探究,受到两个有争议问题的影响:一是《易纬.稽览图》和孟京《易》的先后关系,一是《太玄》源于孟京《易》还是源于《易纬》。本文以《太玄》为基点,在尝试解决"争议"的基础上,具体探究《太玄》象数构建如何取于孟、京卦气说,其义理阐释又如何别于孟、京灾异说。  相似文献   

10.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其学以《易》为本,他"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后又获道教异人传授,于《参同契》多有发挥。其易学可分为义理易、象数易、道教易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其义理易学思想。俞琰易学的义理之学源于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又以程、朱易学为本,多有发微,形成其富有特色的义理思想。其内容具体包括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三个不可割裂的部分,其天道观援"气"入"理",秉承儒家"至诚无息"、"天道好谦"、"天道好生"、"福善祸淫"的义理传统,是其人性论与修养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人性论则是法天道以立人道的表现;修养论则是其实现回复天道、止于至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杨自平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为林庆彰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四编)第4册。全书对吴澄易学的易学方法和易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绪论部分阐述了作者的研究目的和思路,指出吴澄经学研究承继朱熹,并就吴澄对朱熹经学《诗》与《礼》部分的承继进行了简要说明。其下用八章的结构,力图透过《易纂言》与《易纂言外翼》,  相似文献   

12.
正朱彦民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全书263页,37万字。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跨学科视野下的易学丛书》(第一辑)中的一部。该书旨在以史学为视角,对易学发展史进行综括式探究。全书共8章,第一章以史观易,梳理了先秦两汉至现当代易学研究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从古至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传世之作。第二章易史学观,阐述了《周易》的历史观念及其  相似文献   

13.
易学与道教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已逐步为学术界所承认。但是,过去,学者们多注意《周易》象数学对道教的影响问题,而相对忽略了义理派在道教理论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义理派对道教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作者首先分析了易学义理派对道教造成影响的原因,进而具体阐述了易学义理派在经典注疏、教理建设诸方面对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史事宗易学研究方法析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夫援史证《易》本为易家释《易》普遍之现象,然自赵宋三李一杨(李光、李杞、李中正、杨万里)开宗奠基后,历宋元明三朝而踵继者众,至有清一朝,更以超迈往古之姿,创猗欤盛哉之势,将史事易学推至极盛。由于此派易学著作甚多,易家援引史事形貌多样,不仅丰富史事易学之内容,亦充实义理易学之内涵,并建构出此派易学独特之体系,值得吾人深入研究。海内外曾从事相关研究者虽不乏其人,惟此派易学研究方法仍有讨论之空间,愿将个人研究之拙见,提供未来研究者之参考,冀收后出转精之效。其内容包括史事易学之定义、史事易家之典型、史事易学发展史略、援史证《易》研究之重点(如援史动机、援史类型、援史与卦爻比附之切当性、援史之史观、以说理为本以援史为末),以及史事易学研究之发展性等等,希望透过文献资料之搜集与分析,进而从易学与易学史之角度推论,俾有助于史事宗易学研究方法之建立,与史事易学研究深度广度之推扩。  相似文献   

15.
<正>向世陵主编,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分《基本理论卷》、《儒学复兴卷》和《理学体贴卷》三卷,共104万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结项成果。该书有别于一般经学或哲学研究,突出儒家经学自身的变革和经学内在的哲学思维的生长,涉及宋代经学哲学的历史考察、思想变革和哲学理论创新等多个方面。三卷互为首尾,共同  相似文献   

16.
正丁四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全书274页,计17.7万字,为"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之一种。作者认为,"国内的易学研究,……实始于出土易学,始于所谓数字卦问题",大量易学材料的发现,丰富了易学知识,提出了新的易学问题。本书分三编,共九章,由作者发表过的九篇论文略加编辑、润色而成。第一编分两章。"从出土材料论《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认为《周易》卦爻画的来源经历了从五十五数揲蓍法到五十数揲蓍法,从爻体六、一(七)到一(七)、八的演变,今本及出土诸本《周  相似文献   

17.
正刘乐恒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出版,共263页,是作者在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增补修改而成,系珞珈国学丛书研究系列之一。本书关注马一浮、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四位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疏解他们藉由易学概念所申说之哲学思想,而探讨现代新儒家之易学论题与思想特色。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寂感·观象·六艺——马一浮易学思想新诠、第二章《周易》语境下的‘本体—工夫’论——马一浮知能观疏解,通过梳理马一浮对寂感三易观象知能等易学概念之阐发,揭示  相似文献   

18.
“引史证易”是杨万里易学的显著特色。相较汉唐的“以史注易”“以史解易”,其“引史证易”更注重义理学构建。他认为《易》乃通变之书,试图由《易》之理洞照天人之理,再以“史证其理”完成易道即天理的哲学构建。在心性论上,杨万里受到了湖湘学派的影响,主张“性体心用”;在工夫论上,他推崇二程的诚敬工夫,强调工夫修养必须落实在日用常行、经世致用之中。究其根本,“引史证易”只是其治《易》的方法、工具,其目的在于从浩瀚的史实中梳理出盛衰治乱之理,进而把注解《周易》与拯救国运的现实关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援史释《易》成为宋儒解《易》的常用方式,虽然此种注《易》方式并不始于宋代,但大量用史在宋代易学阐释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当与宋代儒学复兴、史学发展以及宋代士人的政治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北宋与南宋的史事易学又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北宋援引史事是出于解说义理的需要,而南宋则用史事解证卦爻辞,直接将《周易》视为一部极具历史借鉴及指导意义的经典。南宋卦卦有史的《周易》阐释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北宋援引史事以证易理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健 《周易研究》2012,(5):F0003-F0003
王新春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480千字,458页。刘大钧先生专门题写墨宝:“修德不堕虚拟,治经肯彰风要”。作者基于文化意识之自觉,从哲学的视域和研究方法出发,着眼于《周易》、易学的哲学史、思想史意义及其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