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彬、孙航、宋立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全书520页,计53.6万字。本书的出版,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11YJA720012)"项目资助,得到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孔子与中  相似文献   

2.
<正>马王堆帛书《易传》出土四十多年来,学界从不同角度了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帛书《易传》六篇,仅其释文就计72种之多。刘彬教授很久以前就关注帛书《易传》,倾其全力对其研究,扎硬寨,打死仗,对其进行漫长、艰辛、细致的校释研究,打下良好的文献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对孔子易学思想进行深入的考证和探讨,最终形成了训诂、考据和义理兼备的综合研究体系。2016年9月,《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下简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帛书〈易传〉初探》廖名春著 ,台湾文史哲出版社 1 998年出版。该书收集了作者自 1 992年至 1 995年期间发表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研究帛书《易传》的 1 9篇论文和 6篇释文。全书按照内容共分五编 :第一编“帛书《易传》简说” ,收有四篇论文 ,主要介绍了帛书《易传》中《易之义》、《要》、《二三子问》、《缪和》、《昭力》的基本内容。第二编“帛书《系辞》论辩” ,收有 5篇关于帛书《系辞》的论文。重点探讨了帛本《系辞》和今本《系辞》的关系、帛本《系辞》的学派性质及今本大衍章的问题 ,提出了今本《系辞》早于帛本《系辞》、帛本《…  相似文献   

4.
廖名春著,齐鲁书社2001年8月出版。全书27.7万字,379页。本书是以逼近法,以传统文献和出土材料相互发明的方法,系统而有选择地探讨《周易》经、传和易学史的一部专著。全书共17章,分为上、中、下、外四编。上编《易经探源》共4章,主要利用新出土的帛书  相似文献   

5.
<正>于豪亮先生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全书212页,28万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有三部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卷后佚书和《系辞》。其中,《六十四卦》即我们今日所说的《经》;《六十四卦》卷后佚书,除少部分见于今本《系辞下》以外,其余皆为不曾流传下来的佚书;帛书《系辞》同今本《系辞》有一定差别:一方面,帛书《系辞》没有今本《系  相似文献   

6.
正唐纪宇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全书共324页,37万字。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该书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学研究"是对程颐经学观点与解经方法的总结,下篇"哲学研究"是对《周易程氏传》内蕴哲学思想之阐释。上篇中,作者按研究对象分为三章。第一章"《易传序》疏解",顺序疏解了《周易程氏传》卷首  相似文献   

7.
《帛书易传初探》,廖名春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该书收录了廖名春1992年8月至1995年9月关于帛书《易传》的19篇论文和6篇释文,另附首次发表的帛书《易传》的16张照片。是迄今为止帛书《易传》研究最为重要的成果,因此获得了由东方国际易学研究基金委员会和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联合设立的1999年度第一届国际易学龙马奖。 本书分为5编。第一编“帛书《易传》简说”由介绍帛书《易传》(除《系辞》以外)基本内容的4篇论文组成。它们发表于1993年8月,是研究帛书《二三子》、《衷》、《要》…  相似文献   

8.
<正>杨淑琼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为林庆彰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初编)第1册。全书重在解读虞翻《易》学的"卦变"和"旁通"思想,并进一步探讨虞氏解《易》的观念和方法,试  相似文献   

9.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正>谢金良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年12月出版,25万字,328页,《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之一。据卿希泰《〈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缘起》及本书《序言》可知,此书原为谢先生2003年于南京大学所撰博士论文。全书共六章  相似文献   

12.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出土,给《易传》思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帛书《周易》包括帛书《易经》、帛书《易系辞》、帛书《易传》性书。帛书《易传》佚书又包括《要》、《二三子问》、《易之义》、《缪和》、《昭力》等著作。这些新出土的帛书《易系辞》、帛书《易传》佚书,其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言论,这些言论有的冠以“孔子曰”,有的冠以“子曰”。(其中《缪和》《昭力》两篇的“子曰”,指谁的言论,需另作研究。)如果把孔子这些言论和通行本《易传》、《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孔子集语》等著作…  相似文献   

13.
刘震 《中国哲学史》2006,3(4):15-20
本文从《周易》的首卦——《乾》卦入手,详实对比分析了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中的《文言》关于其爻辞的解释,就两者解读的异同展开论证,探究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敬涵养论是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经典文献中关于"敬"的记载,义理性最强的莫过于《易传》"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一语,所以程朱的主敬涵养工夫多依此立论。在程朱的讨论中,《易传》的"敬、义"与《大学》的"正心"、《论语》的"直""仁"、《中庸》的"中和"、《孟子》的"集义"等都发生了直接的内在关联,"敬义夹持"的修养工夫在他们的诠释下也成为儒家有别于佛家的重要特征。正是在这些对经学的选择性凸显与内在关联性诠释中,理学逐步建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对帛书《系辞》前半部分的解读,在对照今本《系辞》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及出土资料,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对帛书《系辞》中异于今本或晦涩难解之字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进而,由帛书《系辞》所释之义,结合汉初历史背景,参照汉魏诸家易说,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帛书《系辞》以"马"代"象",当源自古《易》图,是"马龙出而大《易》兴""法之画八卦"的"马图""马龙"之简称;帛本"鼓万物而不与众人同忧",今本为适应"独尊儒术"后皇权"官学"的新身份,改"众人"为"圣人",当以帛本为是,证明今本《易传》经过了汉初修订;今本《系辞》多出"冶容诲淫"一句,考前后文义及所释经文,应是当时整理今本《系辞》的儒生们之随意发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分析了《二三子》、《要》、《衷》等帛书《易传》中所蕴含的卦气思想,说明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卦气思想是与其前的卦气思想一脉相承的,汉代的卦气思想,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构完善起来的。探讨帛书《易传》中卦气说的存在,对于推进两汉象数易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姓名后、圆点前的数字为期数,圆点后的数字为页码) ·简帛易研究·再论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连劭名(3。35)王家台秦简“易占”与殷易《归藏》………………………………………………………一一”梁韦弦(3。38)论帛书《缪和》《昭力》的内在分别及其成书过程……………………………………………丁四新(3‘44)从帛书《易传》考察《文言》的实义一…………………………………………………一·‘[港]邓立光(4。40)简论帛书《易传》中的卦气思想……………………”………………………………  相似文献   

18.
龚鹏程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为林庆彰先生主编《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初编)第3册。据《辑刊.总序》及本书《序言》,此书原为龚先生1979年于台湾师范大学所撰博士论文。全书共五章,第一章以自  相似文献   

19.
帛书《易传》中有关于《恒》卦的四处解释,仔细研读这四处解释,了解其内在含义,一方面对于推知帛书的成书年代或有帮助,另一方面可知帛书《易传》中所出现的不同卦序正是《周易》自身变化的重要标志,透过帛书《易传》,可以对《周易》中的占筮与德行有着新的认识,并且对于重新把握孔子的易学思想亦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心性"范畴的理论内涵,是儒家学术思想的核心。据现传《易传》可知,先秦时期儒家学者在阐释《周易》时,强调仁义之道源于天地之道,肯定人的道德精神的作用;这种思想以"恒德"说为核心,主张通过体认天地恒常之道实现道德精神的社会价值,但是《易传》对天地之道与道德精神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进行系统地论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为我们补足了这一理论缺环。其内容着重于德义精神,重视人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其中的阐述和传世《易传》一起构建起了先秦儒家《易》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