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庄子》的有关记载中,发现《庄子》一书中的孔子既“具有道家思想的儒者形象”,又有“道家的反面形象”。进而又从书中“以重言为真”的写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儒道两家之间既互相矛盾又互相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朱熹说过,“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义利观的问题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范畴的角度看,它具有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等多层面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伦理范畴之网上的纽结,内容丰富杂芜。从历史上看,义利范畴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自战国后为各家各派思想家所重视,影响至今不辍,是弥  相似文献   

3.
"学"在孔子的思想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孔子之"学"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至今鲜有严格依托《论语》及相关经典文本的论证。通过文本证据考察孔子所志与所好,可以证知,孔子"学"的本质是"为己之学",主体是以"周学"为代表的"古学",目的是修习君子;孔子"学"之灵魂特色在于其方法,尤见于《学而》开篇三问,其中"学而时习之"指明"学必力行"的方法总纲,"有朋自远方来"提出以"友善士"作为外部手段,"人不知而不愠"则强调树立"为己"的根本修习目的。  相似文献   

4.
《孔丛子》六卷当出自“汉魏孔氏家学” ,其前三卷记孔子、子思言行 ,可能是辑先秦孔氏遗文。《孔丛子·记义》篇载有一大段孔子对《诗》的评论 ,其与上博简《孔子诗论》有着内在的关系 ,可以将它们视为同一个体系而相互参释和补充。《孔丛子》“诗论”与上博简《诗论》都反映了先秦儒家早期说诗的风格和内容 ,而与汉代形成的《诗序》传统不同。《孔丛子》“诗论”对朱熹的《诗经集传》有一定影响 ,在从汉代诗学向宋代诗学的转变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春夏之交,忽接尹志华博士来函。阅之不禁一惊,继之以喜;既惊又喜的是,其多年来的苦心孤诣之作,《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一书,已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如其人。在2011年1月于济南举行的全真道与明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尹志华博士已就清代全真道的历史发端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全新的探索,其《清初全真道新探》一文,无论是资料还是观点,均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孔子儒学研究形势喜人,一些富有开拓性的著作不断涌现在读者面前,2003 年 1 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骆承烈教授精心编制的《孔子历史地图集》便是其中的一部。该书既是我国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专人历史地图集(据悉, 以前只出过《徐霞客游记》地图,然止一人一事。以空间表现人物者,中国地图出版社原计划出三本,前二本:毛泽东出成“革命战争图”,孙中山出成“辛亥革命图”,最后兑现的只有本书一本。),又是孔子文献类型领域填补空白之作。它将孔子放置于当时特定的时空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场景、画面再现孔子…  相似文献   

7.
<正> 孔子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内容丰富;二是灵活性大。因为内容丰富,人们常常各取所需;因为灵活性大,则易被人们歪曲。加之孔子诞生至今已二千五百多年,其思想流传至今,走样的地方可想而知。要探索孔子真实思想,当然主要是研究孔子本人的一言一行。一般孔孟并称,事实上孟子的思想已和孔子有很大差别,甚至孔子嫡孙子思的思想也已起变化。孔子弟子这么多,总的来讲可以说是继承孔子的,但他们的思想也有千差万别,还需加以具体分析。我们知道直接记载孔子和他弟子们言行的著作就是《论语》,但《礼记》中的《檀弓》也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的,应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论语》。《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就是言多于行,而《檀弓》中  相似文献   

8.
皇侃的《论语义疏》作为六朝《论语》注解的集大成之作,塑造了一个与汉儒和宋儒理解均不同的独特孔子形象。一方面,随着皇疏将孔子定位为有别于前代圣王的"圣师"角色,《论语》的性质发生改变,成了对夫子"平生应机作教"之迹的记载,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呈现为一个深入凡俗世界的行教者形象。另一方面,皇疏中的孔子还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即超凡绝俗、学不可至的圣人本体,借助"隐圣同凡"的说法,皇侃将孔子的两种形象统合于一。而透过这一独特的孔子形象,得以窥见汉学向宋学转向的一丝端倪。  相似文献   

9.
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谓巨大,因此,关于孔子,可以说是一个常说常新,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远都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的话题。近期由齐鲁书社出版的陈金文博士的《孔子传说的文化审美研究》(2004年 5月)一书,正是一部研究孔子的扛鼎之作。该书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总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个选题很有意义。对于孔子的评说与研究,向来都是立足于上层文化,从所谓“信史”的角度去探讨,而从下层民间文化的视角研究孔子的著作却难得一见。该书把上、中、下三层文化中保存和记录的孔子传说作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中探讨社…  相似文献   

10.
王德成 《管子学刊》2007,(1):125-126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今本《孔子家语》作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和《后续》.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引三国魏王肃注《孔子家语》所附汉孔安国后序说:"《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  相似文献   

11.
韩非阐述自己学说的方法之一,是对孔子儒家身份的消解以及对其法家新形象的建构。韩非批判儒家仁义立场在治国上的缺陷与不足,认为这种立场会使家、国之间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是以损害国家与君主利益为代价来保全个人及家族宗法伦理价值的。在弱化乃至消解了孔子的儒家身份以后,韩非以法家立场重塑了孔子为政以法、注重刑罚的法家式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司强 《现代哲学》2017,(4):24-29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康德哲学中的"自在之物"不再仅仅是解决近代哲学中的认识论难题或者重构形而上学的努力,而且是物化现象的理论表达。在卢卡奇看来,《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可视为对"自在之物"问题的不同解答,并且为后康德哲学解决物化问题开辟了道路。以"自在之物"概念为核心,卢卡奇在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之间架起了桥梁,为理解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与《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论《诗》的内容 ,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孔子的《诗》学思想。以往人们认为孔子对《诗》只有使用层面上的阐发 ,今据上博简《孔子诗论》则可知孔子以“情志”论《诗》 ,对《诗》旨也有精确允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子贡称赞颜子的闻一知十章,在以往的解释中皆强调颜子才智聪颖,但是陆九渊针对此章提出子贡不知德。陆九渊认为,孔子批评子贡弗如也,不是在道问学的知性层面,而是在尊德性的德性层面上批评子贡不及颜子。通过对《论语》和《孔子家语》的再考察,可以发现对于子贡执着于外在知识而忽视内在德性修养的方面,孔子确实有所不满。孔子一向首重个人德性的培养和成就,并主张以此实现文以化人的教化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收录的305篇诗歌中,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占有很大一部分,其不仅为读者所喜欢,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引用模仿。《诗经》中描写了很多"女神"形象,她们美丽、温柔、端庄、高挑、轻盈、文静。《诗经》中的男子追求女神的形式也五花八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先人的浪漫,领略爱情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孔子?如何看《论语》?一方面是高处不胜寒的专业学术,一方面是仰望经典而又视之为畏途的普通大众。墙里墙外互不相见的结果往往就令产生误解和距离感。而近期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韩喜凯先生撰写的《名家评说孔子辨析》(齐鲁书社2008年2月出版),建造的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了楚简《民之父母》中孔子五至说的内在理路,并进而考察其在先秦儒学史中的理论定位。理解孔子五至说的关键在于志字,本文据《左传》六志将其理解为好恶喜怒哀乐。五至的基本理路是,物至于心,则好恶喜怒哀乐之志感物而动,志待习礼、以礼为节制而后定,以礼节之之志最终发为与民同其乐、哀之情。这种由以礼定志而养成的仁心推扩于民、与民同乐同哀既是恕道的表现,也是为民父母的君子爱人之仁的表现。孔子的五至说以如何节制君子的好恶喜怒哀乐为基本问题意识,而强调了礼之于节情、修身乃至治人的重要性,其思想可以理解为《大学》格物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寻找人性———孔子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人性》)一书,是王恩来先生的处女作。王先生此前名不见经传,又是业余作者,出人意料的是,斯人所著斯书在出版一年左右时间即将重版,值得关注。在此,我选择“语境”转换这一视角加以分疏,目的是想聚焦一点,重现王先生转换语境、柳暗花明的程途;同时,希望学界同仁不吝赐教。长期以来,孔子在一些学者那里成了“游戏”的对象,排列、组合、分析、综合其概念、范畴、论断,写出一篇篇、一本本或赞赏、或批判、或批判地继承的论文或著作;在唯心唯物或辩证法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之间游…  相似文献   

19.
孔子强调“学” ,认为学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他对子路说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将学看成是修身之本。“好学”则是孔门对人的最高评价之一。孔子在回答鲁哀公哪个弟子最好学的问题时说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唯有颜回被孔子称为好学。好学 ,孔子自称也是其最大的长处 ,他说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相似文献   

20.
子谓《韶》《武》章是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关键。后世学者往往以对舜、武的历史评价,代替孔子对《韶》《武》的艺术评价。朱子从艺术与道德的角度区分了美与善的不同意味,但《韶》《武》的艺术身份,仍不免被道德的话语所遮蔽。然而,美与善首先是乐本身的美与善,是孔子在观乐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的艺术经验。道德的精神在音乐艺术的演绎中具有了感性的形象,给人以特殊的境界觉受。只有从乐的首出地位出发,才能理解孔子乐德合一思想的真实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