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2,(6)
陕西省三原东关教堂,原名“救世堂”,始建于1915年,系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 教堂是以砖混为基础的土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最大跨度约12米,可容纳500余人同时作礼拜。该堂在建筑上既有西方教堂的特点,又有中国建筑的模式,两种特色完美结合,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相似文献   

2.
苏喜乐 《天风》2018,(5):11-12
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教堂建筑中国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过往人们总是以西方教堂的样式为教堂建筑的“样板”,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丰富的建筑文化,基督教在某一处境中要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这融合当然也包括基督教教堂建筑方面的融合。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同工讨论教堂建筑应有的中国元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杜庆余 《天风》2003,(2):49-49
教堂建筑总给人一种美感,有的教堂建筑高大雄伟,给人一种力量感;有的线条流畅,给人一种节奏感;有的玲珑精细,给人一种遐想感。教堂建筑风格各异,好像凝固的音乐符号。那种哥德式、罗马式、拜占庭式的建筑,好像传统的经典音乐符号凝固在空间;那种后现代主义新潮式样的建筑,好像时尚的跳  相似文献   

4.
灵泉活水     
葛蕤 《天风》1996,(6):16-16
1996年4月13日下午,灵泉堂举行献堂典礼。一座崭新的高20米可容纳1000人的哥特式建筑的灵泉堂屹立在上海闸北区的北翼彭浦新村。人们从她那十字架形屋脊、玫瑰窗、檐口勒脚、立体跨度为18米长18米宽结构以及彩色玻璃“耶稣是好牧人”的图画,感受到教堂庄严、神圣的气质。教堂围墙由封闭式水泥墙和开放式铁花墙组成。四周均有绿化,还有好几个花坛。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8,(12):F0004-F0004
武汉救世堂建于1930年,原名大通巷福音堂。教堂坐北朝南,面向汉江,是武汉早期的教堂之一。1993年被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教堂系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红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教堂建筑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南立面顶部的具有浓郁中国南方地域色彩的单檐庑殿琉璃瓦屋顶。  相似文献   

6.
伍艺 《天风》2003,(1):57-57
<正> 这位木匠出身的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在80至90年代建筑界,是一位引起世界建筑界产生巨大反响的人物。 他的一组以“风”、“水”、“光”为主题的教堂将人带入赞美上帝的美善和奇妙中。安藤忠雄的教堂建筑蕴含着他对建筑内质的深悟,如同许多建筑大师的评论感悟到他充盈租驿动之心,凸现了建筑与人对话的追求和张力。当我们细细品读安藤的教堂建筑,都有如此感触。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堂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堂建筑文化 漫步教堂文化,领略圣殿风采,欣赏优美的天际轮廓线……,令人心旷神怡。 在教堂这一文化载体中,浓缩着深刻的神圣的艺术思考,蕴藏着高超的技术经验,凝结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和适应性。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宗教政策逐步深入落实过程中,笔者有幸涉足教堂设计与建设工作。从了解教堂的起源及沿革,认识圣事仪式的不同时空表现,从十余座教堂建筑设计实践,笔者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8.
在广州市中心繁华的一德路上,坐北向南面向珠江矗立着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全部用花岗岩石砌造,被称为“石室”、“石室耶稣圣心大教堂”或“石室教堂”。教堂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建筑总面积2754平方米。它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也是目前国内甚至东南亚最大的一座双尖塔哥特式石结构、保存比较完整的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石室建筑的美与价值哥特式建筑艺术包括五个元素: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束柱、屋顶的尖拱、强劲的飞扶壁和花式窗棂。石室教堂把这几个元素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走近石…  相似文献   

9.
李世峥 《天风》2012,(6):69
陕西省三原东关教堂,原名"救世堂",始建于1915年,系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教堂是以砖混为基础的土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最大跨度约12米,可容纳500余人同时作礼拜。该堂在建筑上既有西方教堂的特点,又有中国建筑的模式,两种特色完美结合,成为中西合  相似文献   

10.
罗威 《福建宗教》2001,(2):35-35
乌尔姆(Ulm)位于德国南部,一座11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整个城市布局围绕着市中心的敏斯特教堂(Ulm Minster)展开。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度为世界第一。这座砖石结构的教堂从设计到建成经历了近600年人世沧桑.凝结了数代工匠的智慧和血汗。  相似文献   

11.
王经文 《天风》1996,(5):26-26
走进山西左云县基督教堂,发现这个教堂有些异样:既不是过去西方教堂的形式,也不是现代建筑模样,而是一座古老的民族建筑。粗大挺立的红柱,严整凌空的飞檐,虽经二百多年的沧桑,仍然雄伟壮观。若不是屋脊上高高耸立的十字架,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一座“基督教堂”。 原来这是清朝的官府衙门。解放后曾作为干部开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有时坐在火车、汽车上旅行,隔着车窗蓦地发现鲜红的十字架高高耸立在一建筑物的尖顶时,我内心都有说不出的惊喜:“那就是教堂!”我会向旁边的朋友介绍说:“是信靠耶稣基督的人敬拜、赞美神的神圣地方。”好多不信主的朋友也会随和说:“是啊,虽然我们还没有皈信基督,但一走进你们的教堂,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5,(4):90
江苏省苏州市杨家侨天主堂始建于189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教堂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南北檐墙每间辟五彩玻璃圆花窗。教堂清水砖墙、小青瓦顶、亮花筒十字脊顶的设计,很有江南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特色。今天,古朴典雅的教堂依然延续着中国江南水韵和天主教传统,展示着独特的中国式教堂的魅力和人文情怀。2011年,杨家侨天主堂被评为江苏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4.
房赢 《天风》2007,(8):33
一月的无锡,空气中迷漫着冬的气息。走进一个引人注目的广场,自然地就看到了一座西式的教堂。红色的砖墙,独立的钟楼,立刻令人感受到了教堂的威严和神圣。虽然这个主日的清晨让人觉得一丝寒冷,但教堂门前“热闹”的景象却让人感受到春的温暖。一眼望去,教堂的门前攒动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的是到教堂聚会的弟兄姊妹;有的是教堂进行接待侍奉的义工;有的是看到这样一座独树一帜的教堂而走过来观望的“外人”;有的则是  相似文献   

15.
在俄罗斯大地上散落着无数座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东正教堂,它们是千年以来俄罗斯人信仰的结晶。不论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只要是有俄罗斯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东正教堂。这些散发着迷人古韵的教堂是俄罗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被称为“石头建筑的编年史”。它们的金顶红墙已经融入了俄罗斯的风景,与俄罗斯的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公元988年东正教成为国教后,在罗斯建起了最早的东正教堂。它们虽深受拜占廷建筑艺术的影响,然而却以独特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教堂的顶部都饰以多个“洋葱头”形的圆顶,据俄国学者考证,989年在…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去参观位于山东济宁戴庄医院内的一个德国天主教堂。目前管理这个教堂的天主教会的周会长引领我参观几栋教堂建筑。教堂建筑已经超过百年,但是,我看到,整个教堂建筑依然庄严肃穆,依然完好无损,特别是内壁墙上的各种雕刻塑像依然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7.
恩惠 《天风》2013,(4):49-50
2012年年底的一天,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牧师,为我感谢神!我被评为2012年度平安人寿全国总冠军……陈君。” 这位陈君,是我们教会的一位年轻姊妹。自她开始随母亲来教堂礼拜,我们就认识了。别看她年轻,但在保险界她可是赫赫有名,被人誉为“保险皇后”。  相似文献   

18.
叶小莲 《天风》1996,(11):12-12
云南的气候宜人,云南的弟兄姊妹对真道的渴慕更令人振奋。8月4日是主日,马牧师在锡安堂讲道,我在三一圣堂讲道。三一圣堂谈不上雄伟、漂亮,她是一所古老破旧的危房,她的外貌虽然不惊人,但她的“内涵”却是非常动人。我一进教堂,就看见一位长辈拿报纸分给信徒,我很希奇,礼拜天怎么叫信徒看报?原来这报纸,是作垫当凳子坐的,因为教堂小,人很多。  相似文献   

19.
何琦 《天风》2001,(1):40-43
80年代以来,中国教会在历经文革极左路线的封杀、停滞多年后再次获得新生。文革中被关闭的教堂重又开放,由于各地教会发展迅速,为满足会众崇拜活动的需要,各地教会陆续开始建筑了许多新的教堂。细心的人若仔细查阅近些年来的宣传介绍各地新建教堂的图片资料,便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中国各地教会所新建的教堂大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的教堂。似乎,新哥特式教堂已成了中国新建教堂的唯一仿效的建筑样式,这实实在在是中国新建教堂在建筑设计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同价值体系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建筑艺术也对应着不同阶段的人类价值体系。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显示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体现着人类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内心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简单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种类型的建筑艺术形态应运而生,不仅在功能上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使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有了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