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城市文化的继承,另方面要注重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一个城市情感的流露,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城市建筑、道路、设施等景观构成要素中要注意色彩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城市文化的延伸,要选用具有特色的城市色彩,营造宜居的美丽环境。  相似文献   

2.
王佳誉 《美与时代》2014,(11):36-36
装饰色彩的运用,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将空间、人和物进行合理的组合,用洗练的笔触,描绘出丰富动人的空间效果,在简洁轻快的现代生活环境中彰显出时尚个性,才能品味出优雅的生活环境。可以说,装饰色彩是东方传统的一种内在审美文化情结,与人们生活不可分离。在现代城市规划合计中,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息息相关。在大众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的背景下,如何安排巧妙地在城市景观中运用装饰色彩表现元素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创造符合城市特质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使城市建筑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又能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形象,已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城市色彩设计时,要遵循统一中有变化、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等原则;同时要做好城市整体建筑色彩的规划与控制,使每个城市都找到自己独特的色彩感觉。  相似文献   

4.
李玲 《美与时代》2014,(10):120-121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在校园建设上进一步加大了力度。然而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质量却存在许多问题。文章结合地域环境、历史文脉及学科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探讨色彩规划在当前乃至未来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阐明高校校园色彩规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消费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尤其以环境生态问题为代表性从而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后现代的思潮,即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提出了对历史文脉、自然生态意识的思考,主张非理性态度,提倡人本主义,人情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6.
刘璇 《美与时代》2014,(9):17-17
城市色彩是该城市特有的特色。土地、植被等的自然环境,经过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的设计,赋予了该城市的所属色和专有特色。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被其该有的公共生活空间的文化色彩,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增加其神秘性。许多城市有其代表的颜色。比如巴黎的色彩代表为奶酪色,罗马城市颜色代表即为橙色。因为城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色彩是被人们所感知,感受到的。所以城市色彩设计是城市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城市以其特有的特色,外貌,文化,给人不同的感受。武汉是百湖城市,以东湖为最。武汉的租界,有着两洋的文化特征。青山的红钢城,有着古老苏联的居民居住特色。这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最坏的城市。这是武汉。  相似文献   

7.
王思天  王芃 《美与时代》2014,(12):18-19
为了能够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美观、宽松和谐的城市环境,加强对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是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就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显的分析,旨在能够对有关单位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营造良好的城市色彩体系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城市色彩作为城市面貌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特色,还反映出特色区域内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且发扬传统文化,发掘传统色彩在城市色彩中的研究,使城市文脉作用于城市这一载体的时间沉淀,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趋势下对其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文明的成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公共生活环境中,不仅追求基本生活功能的满足,还在文化内涵、精神慰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中对观者产生最直接的观感元素,有着重要地位。合理的色彩搭配会令人身心愉悦,不合理的色彩搭配会产生视觉污染,甚至造成心理疾病。通过对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表现进行阐述,结合色彩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总结出设计中合理的用色的方法,来优化艺术设计的色彩规划,使色彩能够更好地运用到设计中,充分发挥出色彩的魅力,进而让设计作品能够达到预期的传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视觉系统对于色彩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色彩能最直接地冲击人类的视觉系统。色彩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也是一种诠释情感的新方法,并且在室内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探讨色彩对人的心理环境和居住环境情感的表达,不仅能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又能够达成居住者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1.
樊飞 《美与时代》2014,(10):53-53
一、色彩的物理、心理与生理效应 (一)色彩概论 1.色彩由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要素构成。固有色是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如叶子是绿的,花是红的,天是蓝的,柠檬是黄的等。光源色是光源照射到白色光滑不透明物体上所呈现出的颜色。环境色是物体所处环境色彩的反映。物体受光源照射时,一般除受主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照射外,同时还可能受到次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影响,只是影响比前者弱,次要发光体(主要是反光体)所呈色彩在物体暗面的反映,就是环境色。  相似文献   

12.
原迪 《美与时代》2014,(8):28-28
现如今我国居住区的规划建设规模迅速递增,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居住要求后,精神形态领域内的居住区色彩关注度日益上升。居住区色彩的设计,不仅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色彩的搭配也要和城市整体美感相融合。不同的色彩经过人们的认知会带来不一样的行为心理,产生不同的设计效果,密切联系着人们的居住生活,它不仅能表现出居住区的居住功能,更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和优美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人们对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广大规划者、设计人员如何规划设计出兼具公众性、艺术性,与环境相契合的宜居空间,已然成为当前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绿色理念的内涵特征入手,分析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的必要性,阐述了绿色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原则,探讨了绿色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因具有强大的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功能,很快取代农村,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居住地。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到2007年,占世界大多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其中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已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还在不断膨胀。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形成,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但与此同时,过快发展的城市规模也必然伴随产生一系列负面问题。正如伯林特所注意到的:到处是缺乏特征的办公楼、商业区、市郊住宅区和购物广场。这些地方并不产生标准化和无个性的居住者,而是产生一种普遍的不满。有的环境给人以压迫感,有的环境让人感到荒凉而缺乏生气,有的环境让人感到在其中生活的人的主体身份会被降低。这些环境都具有一种欺骗性,是一种不成功的环境,而人们却不得不忍受这样的环境,有时甚至认识不到这种环境对自己造成的侵害。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美学的兴起,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尤其是对城市环境越来越关注。我们能否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城市,并对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建造提出建议,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一个分支,就是“把美学用到城市的考察和研究之中,从审美的角度分析和解释空间环境营造和社会生活发展等方面的规律,以城市的美和城市特有的审美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阿诺德·伯林特作为世界著名的环境美学家,在城市美学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张杰 《美与时代》2014,(11):22-22
通过阐述本土文化的概念以及与立体车库相结合的几个点,和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与环境,色彩结合的案例进行说明,最后提出立体车库与西安本土文化结合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环境设计中最直接、最活跃的视觉要素。在展示设计的创作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必须对展示设计空间做出有创意的主题定义;其次要真正了解展示设计中色彩的功能和作用。整个展示空间应有一个统一的色彩基调,以增强整体感,色彩搭配设计必须以突出展品为前提。对重点展品,要利用各种色彩对比表现的方式来加以突出。  相似文献   

17.
王雅楠  罗健 《美与时代》2023,(1):113-115
方言一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但近年来在普通话深入推广、社会文化传播条件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方言日渐式微,这不利于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城市形象的构建。方言节目主要是依托影视传播的方式,增强方言和城市文化生命力,对于保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具有重大价值。在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对方言节目的创新开发,并综合考虑方言节目在记录城市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方言电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进一步发挥方言节目的人文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地铁公共空间已经成为地域文化的展示窗口之一,已从一种单一的等候空间转变成了一种文化综合展示空间,是城市地域文脉、城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从地域文化融合的角度对现代地铁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分析,并从地域文化激活地铁公共空间的多维营造视角,提出合理的设计原则和融合方法,以期彰显城市的地域文化,展现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9.
童沁 《美与时代》2013,(12):31-31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它必然就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它的自身文化也决定了它必然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相反,它的出现也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公共艺术承担着各种角色,比如城市雕塑、壁画、建筑、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些角色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里也承担着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但是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门艺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基于实用唯美主义的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提出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