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及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文化认同减弱;文化融入进程对个体取向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间接地减弱集体取向;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宗教中国化的最终标准,就是看是否融入中国文化。宗教中国化既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愿望,又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行为,更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结果。所以,在"宗教中国化"定义中,必须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要求。"宗教中国化"的定义不可能做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精确,但是要在理论上把它说清楚,在实践上把中央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对它的定义就必须尽可能精确。  相似文献   

3.
佛教创生于印度,传入中国已有2000年。佛教传入中国,全面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社会,中国佛教徒在弘扬佛教中充分吸收与改造外来佛教,又结合中国传统思想做了创造性地发挥,撰写大量经书,建造大量寺院,创立中国宗派,为繁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并  相似文献   

4.
释庆道 《法音》2021,(4):21-24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佛教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丰沃的土壤中,渐渐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佛教不仅是第一个实现中国化的外来宗教,并且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又成功地融入了本土的社会价值观中;而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的佛教,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邵立良 《天风》2017,(1):40-41
新的一年来临了,有基督徒认为传统春节有很多活动带有迷信色彩,基督徒应当注重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元旦新年,而非传统春节。的确,基督徒当怀着虔诚、敬拜和感恩的心对待这些基督教传统节日,感恩上帝的恩典和拯救。但春节作为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基督徒不应该排斥,而应当融入和吸收。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沃土,但传统节日中确实有一些不合基督教信仰传统的迷信活动,对此我们应当破除迷信,融入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融入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两个维度 (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 )、四种方式 (整合、分离、同化和边缘 )及其与中国留学生适应的关系。采用一套问卷测验 (包括文化融入指数、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及主观幸福感等测验量表 )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 1 57名中国留学生。结果表明在调查的中国留学生中 ,整合者占40 1 % ,分离者占 42 7% ,同化者占 8 3% ,而边缘者占 8 9% ,中国留学生的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指标均与心理适应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 ;在心理适应方面 ,整合者最好 ,其次为同化者和分离者 ,最差为边缘者。对于留学生出国前的选拔和培训 ,出国后的教育与学习 ,有关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其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方式等因素 ,以便更好地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类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有重要影响。现代招贴设计以其视觉价值承载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在招贴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并汲取外来优秀的设计理念及方法,是中国现代招贴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0.
理净 《法音》2012,(10):61-65
一、佛教"慈爱"与"孝道"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思想和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佛教同样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很多方面更有甚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22,(4):48-49
山东省日照市委统战部积极研究探索宗教中国化在基层的实践路径,引导宗教界自觉探索宗教中国化的内在基础和外在表现,在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政治认同,突出法治思想融入,夯实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山东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对飞天艺术的现代研究中,自贡青年画家曾浩可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他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原本古今难容的元素竟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自己的艺术理念融入到创作中,再现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蕴,于古韵中渗透出现代美,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展现古典与摩登、矜持与时尚、典雅与腾飞的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13.
赵月 《中国宗教》2018,(5):72-73
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完成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化的佛教音乐促使佛教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手风琴艺术起源于德国,20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逐渐本土化,融入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和精神气质。线条美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显著特征,也体现在现当代手风琴音乐表演当中。  相似文献   

15.
张志刚 《天风》2014,(11):52-53
<正>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基督教中国化可为构建文明对话神学奉献中国智慧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的",首先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致力于妥善处理宗教关系,呼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程静 《美与时代》2014,(10):48-49
近几年来,在国内、国际服装设计的舞台上,服装设计师们纷纷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服装设计中融入大量的现代时尚元素。由此可见,在服装设计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己经形成了一种风潮。然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盲目跟风、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是没有价值且毫无创新的。通过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深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精神内涵,希望找到一条充满东方文化的特色的设计思想,以期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志华 《天风》2018,(7):13-14
理念必先于形式,实践之前定是神学先行。《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指出,基督教中国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扎根中华文化,以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表达信仰",并在具体做法上提及:"倡导教会崇拜礼仪、圣乐诗歌、教牧服饰、教堂建筑等融入中国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体现中国特色。""组织中国传统音乐旋律或地方曲调赞美诗歌的采风创作.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杭州市基督教两会自觉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以“三融”推进文化润教,努力形成中国化的基督教信仰表达方式,在神学思想、释经讲道、崇拜礼仪、信仰生活等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之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引导全市基督教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杭州实践。  相似文献   

19.
卞景 《中国宗教》2018,(1):72-73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扎根到中华大地上,对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都影响深远。春节的习俗,也加入了许多佛教的元素。人们在春节里去寺院撞钟、敬香礼佛、燃灯祈福、逛庙会等,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净化了心灵,增添了生活乐趣,能够领略到佛教带给人精神上的安定祥和,也丰富、深化了春节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许多流行的经典作品都融入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准确地把握这些内容,而它的现代设计元素和完美结合的深刻内涵,赋予了它是一个新的时代气息和活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准确地使用我们珍贵的文化作为现代标志设计服务,使我们的现代标志一个更好的结合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