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不是信徒,也不是神学家或宗教学家,但《圣经》却是我的案头书之一。我读《圣经》,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也可以说是从“好读书、不求甚解”者的角度。从我这个角度看,《圣经》确实是一本充满精神  相似文献   

2.
今日所普遍使用的中文《圣经》,是国语和合本《圣经》(简称“和合本”)。这部为读者所珍爱、学者所赞赏的百万字译著,已有80多年的历史,却鲜有人知道它的来历。不过在“和合本”之前还有其他译本,其数目之多、年代之久,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基督宗教只寻求出世,信众的世界观暗淡,对世事漠不关心,似乎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不少教内人士也有这种错觉。其实基督宗教确实是一个出世的宗教,但又是一个极其关注世俗生活的入世宗教。这一点经常被人们忽视。 基督宗教教义的最根本依据是《圣经》,《圣经》之外就是圣传。《圣经》用拟人的手法的形式告诉我  相似文献   

4.
《圣经》,英文名为The H oly Bible,由古希伯来民族文字写成的《旧约全书》和用希腊文字写成的《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记载着耶稣降生及其传道、受难、复活的一些传说,其主要思想是“人如何摆脱罪恶,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完善,最终归向上帝”。《圣经》中的主要冲突是“善”与“恶”的冲突,上帝与撒旦的冲突是核心,这一点从《圣经》开篇《创世纪》起就连续不断地体现出来,亚当、夏娃因为受到蛇的诱惑而偷吃禁果是这种冲突的第一次。此后,《圣经》中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是这种善与恶的原型情节冲突的再现。《圣经》文体囊括了叙述性散文、诗歌…  相似文献   

5.
宗教传播的历史业已证明,经典翻译对外来宗教的传布至为重要。圣经汉译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同步,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圣经》成为基督教汉译经典书名却不足百年,其间经历了从“经”“圣经”“遗诏书、圣书”“《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到《圣经》的演变。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基督教在中国如何实现关联化、本色化的过程。不同时期译名的选择,反映了译者的此种考虑。众多不同名称的汉语《圣经》译本的存在,既丰富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也构成中国版本史上一道绚丽的风景。此诚可视为基督教传华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实质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建成 《天风》2018,(11):I0002-I0002
我自幼生活在一个有基督教信仰的家庭中,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指着书柜中一本本厚厚的“书”说:“孩子,这可是咱家的宝贝。”“什么宝贝?”“这些是圣经。”直到懂事之后,与大家一起背诵圣经金句,我才渐渐懂得圣经是上帝的话,是最宝贵的礼物。在我家柜子里有各个时代、各种版本、各种语言的圣经,但其中最珍贵的是1919年出版的《官话和合本圣经》。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22,(9):94-94
最早的《圣经》中译本可追溯到7世纪的“景教本”,由景教传教士阿罗本等人根据叙利亚文《圣经》所译,现已失传,部分译文散见于敦煌文献中。元代天主教传教士约翰·孟德高雄诺曾用蒙文译出《新约》和《圣咏集》,但译本也已失传。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亦曾将《圣经》的部分卷章或经文汉译。此外巴设于18世纪初译有部分《新约》,而贺清泰于18世纪末也曾译出《圣经》大部。这些译文被称为“明清本”。  相似文献   

8.
《友弟德传》《友弟德传》是我们天主教“旧约史书”中的一部名人传记似的经典著作。犹太教和基督新教认为,它是在公元前二、三个世纪间,以“圣经”的形式写成的但不是正典圣经著作。而我们天主教和东方的正教则认为,它虽然未被列为“第一(批)书目”中的“首正典圣经”之中,但却被列为“第二(批)书目”中的“次正典圣经”(Deuterocano nical Bible,简译“次经”或“次圣经”),即被确认为是受天主默感启示的一部圣经著作。人们知道,我们天主教常说:“首经(正典圣经)是(圣)经,次经(次正典圣经)也是(圣)经”,两批书目,在审定时间上固有“先、后”或“首、次”之分,而两者却都是正典圣经,这是毫无疑问的。最近,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各自源远流长的经典解释与理解的传统,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代表,其正统的学问就是经学,而构成西方主流文化的基督宗教,其正统的学术是《圣经》诠释.当基督教传入中国,它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宗教经典”的世界,一方面要处理和其它宗教典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发展出合乎本土处境的圣经解释,这决定了汉语语境的《圣经》诠释要对其他的经文诠释传统做出回应.本文选取吴雷川(1870-1944),民国时期较具影响力、但还没有被充分研究的中国基督教神学家,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解读,发现其创造性之处在于自发地引入儒家的诠释传统解释《圣经》,概括而言,他运用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法以及“人格会通”、“设身处地”等经学方法,在儒经和基督教经“广引经文,串联互通”,试图解决两大经典相遇所产生的释义学冲突.本文将详细分析儒家经典解释的思想旨趣、致思路向和诠释意图等,是如何影响其对《圣经》文本的理解,并形成一种中国本土化的诠释策略——粗糙的“跨文化”、甚至是“跨文本”的圣经解释学.  相似文献   

10.
孙金 《天风》2005,(6):34-34
神就是爱(约壹4:16),这是上主永恒不变的属性。也贯穿着整本圣经。这位爱的上主他的慈爱不但在《新约》圣经中彰显,在《旧约》圣经中他的慈爱照样已经显明。我们可从《何西阿书》中来看上帝的慈爱。当以色列民悖逆神的时候,他们随从外邦人拜偶像,在“米斯巴”和“他泊山”敬拜假神。他们离弃了他们列祖的上帝。然而作以色列民“丈夫”的耶和华上帝,却要用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他们为“妻”。  相似文献   

11.
何光沪 《天风》2009,(7):45-46
《论语》是一部越读越有味道的书,圣经也是(卡尔·巴特说圣经里有一个“奇妙的新世界”)。两部书对照起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相似文献   

12.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亚当和夏娃(伊斯兰教中称阿丹、好娃)是人类的始祖,地球上的第一对夫妇。《古兰经》和《圣经》关于人之初的描述有共同之处,也有诸多不同。《圣经》中的人之初《旧约圣经》的《创世记》中有两处关于人之初的描写《,新约圣经》的《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中在解释基督对人类的救赎时也提到亚当。第一处描写:神决“定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让他“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活物”。神赐福于人并要“他生养众多”。神欣赏他的造物,造人之前,每造好一物,都为其取名,而且“神看着是好的”。第…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即使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文化人,也应该认真阅读。西方学界不但把《圣经》和耶稣作为信仰的对象,而且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大体与人文主义发展是平行的,成绩斐然。因此,在学者阅读《圣经》的时候,最好能同时看看西方学界对于《圣经》和耶稣其人的研究成果。由此至少可以看到,《圣经》的形成与神学家的解释不同,历史上的耶稣与《圣经》里的耶稣不同,历史上的基督教也与传教布道中的基督教不同。真、善、美是基督教赞扬的美德,在信仰之前,首先搞清楚信仰对象的真实性,也符合基督精神。《圣经》有多种读法,耶稣也有多种精神。从什么角度,吸取些什么,这是关键。在中外的一些伟人中,不少是基督徒或称扬基督教者;中国的知名文学家中,也有一些是受到基督教熏陶和影响的,耶稣的人格和他的牺牲精神,也往往对革命者起激励作用。但他们对基督和《圣经》的理解,可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不用说非基督人士了,即使信仰同一部《圣经》和同一个耶稣的基督教内部,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经过痛苦———包括流血的分裂而现在并存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就是大相径庭的历史见证;至于当前的新教,究竟有多少教派,恐怕谁也数不清。《读书》杂志所刊《宽容及爱》,就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各地教会都在努力推广读经运动。广大神长教友,也越来越意识到圣经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的重要陛。“原来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基督”几乎成了大家的基本信念。要想实现《礼仪宪章》对我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惠地”参与礼仪的要求,我们基本的想法是需要对礼仪中所读圣经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推广读经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各种版本的圣经也已陆续翻译出版发行,基本能满足大家学习圣经的要求。大家学习圣经的热情很高,这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错觉:以为“凡是圣经记载的都是神所赞同的”,所以,每每生活中要判别所周遭的这事或那事,都以圣经中“有没有”为人记载行事为人的准则,其实这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当我们说圣经是神所默示之时,只说明圣经整个信息之源头在于神(圣灵),并不等于说这里面每句话每件事都是神所赞许的。 圣经不是一本报喜不报忧之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和合本》圣经,有不少信徒,甚至不少传道人感到不解,圣经就是圣经,只有新旧约圣经,哪有什么《和合本》圣经?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新旧约圣经就是《和合本》圣经。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年。这一百年来,中国教会和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就是《和合本》圣经。在基督徒的心目中,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上帝的灵所  相似文献   

17.
赵建敏 《天风》2023,(1):45-48
<正>现今,天主教中文新旧约圣经有两个全译本。一个是《思高译本》,由香港思高圣经学会参照圣经原文译出,于1968年出版全译本。《思高译本》以学风严谨、忠信原文、语风沉稳独具特色。《思高译本》也是第一个中文圣经全译本。另一个中文圣经全译本是《牧灵圣经》,由天主教国际圣经学会和圣母圣心爱子会共同翻译,于1998年出版发行。顾名思义,《牧灵圣经》以牧灵为宗旨,用现代语言风格,辅以牧灵性理解注释,也深受信徒欢迎。相对新教而言,天主教中文圣经全译本出版较晚。  相似文献   

18.
保守你心     
张克全 《天风》2008,(20):14-15
重视心灵对人生命生活的作用,是圣经的一个特点。圣经谈到“心”的经文有多达四五百处。《箴言》是希伯来人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圣灵感动下对生命、生活思考的成果,其中也论到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效法基督     
《效法基督》是深受普世教会所喜爱的一本中世纪灵修名著,据说在教会书刊中除《圣经》外,这是译本最多的一本书,有6000来种不同的版本。在天主教内,它几乎是每个神职人员的必修课,有人甚至将它列为必读的“圣书”之一。东正教许多爱主的人,也喜欢渎这本书。在基督教中,也流传很广。该书有几种书名不同的中译本,如《效法基督》、《遵主圣范》、《师主篇》等等。可以  相似文献   

20.
《圣经》伦理简述陈霞本文通过对《圣经》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契约书”、《阿摩司书》、“登山训众”和《罗马书》的伦理思想的分析,考察了《圣经》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指出:早期伦理强调上帝与人立在两块石板上的约,后来的使徒们则强调上帝与人的心灵之约。《圣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