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与哲学》2 0 0 1年第 1期 ,发表了颜青山博士撰写的《论“推定同意”的伦理限制》一文 (以下简称颜文 ) ,该文就邱仁宗先生所倡导的器官捐献中的“推定同意”问题提出了质疑 ,无疑给人以新意和启迪 ,但正如作者所“推定”的 ,是否确实有“言过其实”之处。笔者在此就“推定同意”问题略陈管见 ,以期与颜先生共勉。1 关于推定同意的形而上基础首先 ,颜文认为 :“自愿捐献因为高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 ,因此其形而上基础是个人主义的”[1] 。不知颜先生在此所指的“个人主义”是何意 ?一般而言 ,个人主义指称以个人为本位 ,强调个人利益的…  相似文献   

2.
"模型的构建"不是"科学的目的"--与张其成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其成同志在《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兼论走出中医现代化悖论的怪圈》一文(见《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12期,以下简称“张文”)中提出,“中医学关注的是‘模型’,‘原型’往往服从于‘模型’,‘藏象’即是一种典型的模型,对藏象模型的构建成为中医人体生命科学的目的”。对于此论,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中西医学虽然思维方式有别,采用的模型不同,但其模型的构建都是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都是在于认识、掌握和应用于原型———人和疾病及其相关因素。原型是他们共同的研究对象,决定了作为医学的本质。张文关于中医学里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王强、辛国芳在《“模型的构建”不是“科学的目的”》(见《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6期 )中对笔者提出的“模型论”与“原型论”是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的观点表示反对 ,其表层原因是王强等先生对笔者“模型”与“原型”说的曲解 ,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彼此观点的迥然对立。他在《中国医药学报》上与笔者已有几次交锋 ,论争的焦点就在于以什么样的评判标准来评判中医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医究竟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王强以“科学”(实际上是现代自然科学 )的标准评判中医学 ,认为中医学有“科学成分” ,也有“不科学成分” ,因而主张“剥离” ,主张…  相似文献   

4.
《管子·内业》篇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子》中的《内业》篇与《心术》(上、下)、《白心》一起被多数学者视为重要的哲学论文,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着力探讨这四篇的医学思想。(李似珍:《<管子>的哲学与医学思想》,《自然辨证法通讯》,1986年,第1期)甚至有人提出《内业》篇的“内业”“也就是今天众所周知的‘气功’”。(马非百:《<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管子学刊》1988年,第4期)笔者认为,在《内业》等四篇中,《内业》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以养生学为主题的医学专论之一。  相似文献   

5.
北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的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 2 0 0 3年第 3期的《医学与哲学》上 ,刊登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2 9个单位数十位教授、专家提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 ,引起了医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笔者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 ,深深地感到这个建议提得非常及时 ,非常正确。对刘德培院士等专家提出的从“全方位多层次弘扬医学人文精神”的观点表示赞同。笔者在北美访问学习期间曾对此问题进行了认真考察 ,现整理成文 ,供同行参考。1 北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的现状北美高校历来注重人文素…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内人文社会医学研究的权威专业期刊,《医学与哲学》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医学哲学与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增进学术交流与沟通,更好地推进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医学实践以及医疗保健事业,《医学与哲学》编辑部历经一年多筹备的医学哲学网站(http://www.yizhe.org)现已正式启用,网站主要分为五大板块:新闻动态、精彩文章、文献检索、在线期刊及论坛。在“新闻动态”中将及时报道国内国外医学哲学、医学人文学研究的学术新闻和研究动态,增进学术互动。“精彩文章”栏目将根据《医学与哲学》现有…  相似文献   

7.
20年内容尽在其中  任何领域一点即通  《医学与哲学》创刊于 1980年 4月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亦是国内仅有的一本关于医学科学发展的理论探讨的综合性学术杂志 ;是一本品味高雅、学术性强、内容丰富的理论刊物。《医学与哲学》是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创刊 2 0年来 ,《医学与哲学》以刊载有关医学领域的先进观点、思想、观念和价值等理论问题而著称。诸如医学模式、医学伦理学、卫生体制改革、医院管理学、心身医学、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临…  相似文献   

8.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5期发表了笔者的《伦理是一种智慧》一文之后 ,彭启福先生撰文与笔者商榷 (《伦理与智慧》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9期 ,以下简称“彭文”)。在此 ,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谢彭先生 ,不管他承认不承认我在上文中所表述的观点 ,但是他毕竟阅读并思考了我在上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这对于一般的学者来说已是莫大的安慰。彭先生对我文中观点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第一 ,认为我对于“‘伦理是一种智慧’ (这一 )主题的理解与诠释 ,未得要领 ,陷于偏狭”[1 ] ;第二 ,认为我“以一句‘他律阶段的伦理道德因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4期《医学与哲学》发表了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蔡定芳教授《变亦变 ,不变亦变》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知识社会中的中医学》的两篇具有学术争鸣性的文章 ,读后颇有启发。两篇文章都提出中医学术要“变” ,我完全赞同 ,但涉及“变”的具体内容和观点 ,在某些地方略有不同。现在我按照《医学与哲学》编者提出的“欢迎大家参加讨论”的要求前来参加讨论。1 变与不变的辩证性唯物辩证法认为 ,我们的宇宙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运动之中 ,世界上所有一切事物 ,也都无时无刻处于不断变化运动之中 ,所以 ,“变”是绝对的。恩格斯也曾说 …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日本、韩国、一些西方学者和国内学术界颇为关注老庄关于心理治疗的问题。笔者曾在《医学与哲学》(2 0 0 1年第 8期)发表一篇文章 ,其中提到“玄览 -心斋疗法”,其后 ,收到一些询问 ,现将想法进一步写下 ,向同仁们请教。1 玄览 -心斋疗法的理论基础玄览 :语出《老子》第 1 0章。玄 :指本原。览 :指镜子 ,心镜。老子说 :“除玄览 ,能无乎 ?”原意指“洗净这面镜子 (心镜 ) ,还能照不出瑕疵吗 ?”此处用玄览 ,取其“洗净镜 ,照出暇疵”之意。心斋 :语出《庄子·人间世》。斋之原意指饮食中的不荤不酒。心斋 ,指心灵的空静 ,保持清洁…  相似文献   

12.
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澄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的标题系因《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 1期董志强先生《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批判》一文而起。笔者认为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和思想魅力 ,同时也容易引起明显的误解。对误解的澄清 ,特别需要重视如下三点 :( 1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活动的整体旨趣中把握这一概念 ,将其视为语言批判方法中的一员、思想链条中的一环 ,放弃“家族相似观”是一种普遍的概念理论的看法 ;( 2 )必须从语言活动观 (语言游戏观 )的角度出发理解这一概念 ,坚决放弃指称论的视角 ;( 3) (至少 )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 (见《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尹文”) ,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6期 ,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 ,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 ,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 ,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了”《老子》一书的“主题”。现扼其要 ,简答如下 :1 .老子虽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但终于“自隐”而做了隐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 :“老子 ,隐君子也” ,又谓“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相似文献   

14.
《医学与哲学》1997年增刊发表了二位先生的大作《论老庄哲学与现代认知疗法》 ,提出 :“认知治疗通常采用认知重建、自我指令训练等方法 ,而老庄哲学中的处世养生之道 ,恰恰是一付缓解精神紧张的清凉剂 ,其中不少内容经过提炼整理 ,都适合于重建认知或作为自我训练的指令。”[1] 之后 ,杨德森先生在他主编的《行为医学》一书中 ,又专辟一节 ,论述“道家处世养生法的认知心理疗法” ,把道家认知疗法与森田疗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当肯定的是 ,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并使之在各种心理疗法中占有一席之地 ,是中国医学…  相似文献   

15.
张一兵先生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拉康哲学的问题式》(以下简称张文,凡引该文只注页码)的论文。该文从哲学史(主要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角度,运用哲学的论证方法(如证伪法和辩证法),向我们展现了理解拉康理论的一个全新视角,对进一步推动国内哲学界有关拉康理论的讨论不无裨益。张文的论证路子似乎暗合了拉康理论所具有的浓厚哲学色彩,不过,笔者却以为,从哲学角度来理解拉康理论,譬如张文从存在论的角度来解释,并不妥当。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求教于方家。一张文一开始就亮出其观点:“依我的理解,拉康的所谓思…  相似文献   

16.
贵刊1998年第9期发表了孙学刚、贾钰华二位老师之文《实用主义对中医学的消极影响》。笔者拜读以后感到有些问题要提出来,以就教于二位老师和广大读者。1 该文一开篇即声称“西方医学……迅速超过了中医,中医学……步履维艰”云云。笔者对此不敢认同。医学的任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以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从这个角度讲,中西医并无优劣之别。何况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知识体系,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也难分仲伯。至于说到发展,西学东渐以后,西医有个快速发展的过程。而中医自秦汉《内经》时期发展到今天大规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也是处于…  相似文献   

17.
再论中西医思维的直观与抽象及其他———答张挥、董万金的商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常存库张玉清宋诚挚我在《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5期发表了“直观与抽象”一文,此文为我中医认识论研究系列论文的一篇,专论中西医的不同思维特点及其在中西医体...  相似文献   

18.
科学美学与科学理论———答樊嘉禄先生山东针灸研究所全息生物医学研究室(济南250014)陈少宗笔者在《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6期曾发表“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一文[1](该文的原名是“从科学的美学原则看全息生物医学理论的科学价值”,编辑加工时更名为“...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 ,《医学与哲学》创刊的那一年我跨进了大学校门。我从 2 0年前对《医学与哲学》的一无所知 ,到今天受聘为《医学与哲学》的特邀编委 ,可以说《医学与哲学》伴我渡过了对我个人来说最为重要、也最为宝贵的 2 0年的光阴。 2 0年来 ,《医学与哲学》给了我许多启迪 ,也让我逐渐学会了思考。可以这样讲 ,从我提出全息生物医学到涉足科学美学 ,从我关注、介入中医学重大理论问题及其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到对现代时间针灸的拓展 ,每行一步无不渗透着《医学与哲学》的启迪和帮助。1 《医学与哲学》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哲学2 2年前我读高中时 ,有…  相似文献   

20.
答“关于《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异议”山东省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271608)周慕瀛《医学与哲学》1993年3期刊出拙文“全息生物学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马文光先生在同一刊物1994年4期对《质疑》提了异议(以下称该文为《异议》,现作答如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