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永涛 《天风》2023,(4):11-13
<正>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著名的教会领袖。他积极参与和推动普世教会运动,在国际基督教界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赵紫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赵紫宸的圣经观的确与基要派的圣经观存在较大区别,但也并不像有人所批评的那样,指责他完全放弃了圣经在信仰上的权威。赵紫宸力图在回应教外对圣经的质疑声中,寻找基督教信仰的圣经根基。尽管在20年代的论著中,赵紫宸关于圣经观的论述并不多见,但通过对有限论述的阅读,仍能重构赵紫宸早期的圣经观,探索他对圣经的理解,以及他对圣经权威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严锡禹 《天风》2008,(17):32-33
前清翰林吴雷川归信基督 吴雷川先生名震春,雷川是他的字.教会中人都称他雷川.赵紫宸先生为他写的传,用的标题就是“当代教育家吴雷川先生”。吴先生祖籍杭州,1870年出生在江苏徐州。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1898年考中进士,不久被点为翰林。他的后半生主要任教于燕京大学,曾为该校第一任华人校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不愿在伪政府供职,搬离燕大。  相似文献   

4.
<正>一母校举行"金陵协和神学院65周年院庆暨教堂落成感恩庆典",同时举办"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实乃喜事盛事大事,史工圣工大工。王神荫主教在《赞美诗(新编)史话》一书中,对神学家赵紫宸博士创作《团契歌》的背景介绍说,当年赵先生在北京燕京大学任职,受燕京大学青年学生信徒和北京市教会信徒邀请,"借香山召开夏令会、秋令会,以研究基督教的道理,培养造就灵性。香山有座卧佛寺,大门  相似文献   

5.
余音 《天风》2018,(11):F0002-F0002
2018年9月19日至21日,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出席“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纪念赵紫宸诞辰130周年暨浙江省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第十八次研讨会”的系列活动。高峰牧师在会上盛赞赵紫宸先生学贯中西,并在文学、书法、诗歌等艺术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且他尤其擅长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形式表达基督教神学,堪称基督教中国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赵紫宸(1888—1979)在1925年底撰写的《耶稣的人生哲学》等为文本依据,讨论他早期神学中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他提出上帝、耶稣、人共同都以“人格”为本质规定性。这种人格论哲学,一方面展开在赵紫宸对耶稣之人格上帝观的理解中,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中。赵紫宸把上帝诠释为一种观念性的人格存在,历史上的耶稣是对此的一种人格性的彰显,而人的使命就是在效法耶稣的人格日新中建立自己的人格。文章指出,这种人格论哲学,最终否定了上帝的神性、耶稣的基督性,无意识地在中国教会里以“非上帝”即“否定上帝”的方式,呼应了同时代的非基督教运动。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11)
<正>丁主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教会领袖之一丁光训主教研究专家魏克利博士在其《丁光训主教与中国教会——在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上的讲话》一文中说:"丁主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教会领袖之一。"魏博士肯定丁主教在世界教会的地位,原因是由于他对20世纪教会有深度的认识和研究,从而对丁主教做出如此评价。由于丁主教是世界教会伟大的领袖,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才有意义,对丁主教的神学思想和所建立事工所做的研究才有价值。丁主教既是"最伟大  相似文献   

9.
夏莹 《天风》2023,(4):15-17
<正>赵紫宸是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1。赵紫宸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备受瞩目,是近几年国内基督教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本文另辟蹊径,不拘泥于基督教神学的研究,而是以宗教学的视角探究赵紫宸宗教观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创造论在赵紫宸的神学思想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索的神学主题。赵紫宸在其所著的《基督教哲学》和《神学四讲》中集中论述了创造论中的"恶的存在"及其原因,赵紫宸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解决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赵紫宸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思想及其实践做了评析与介绍,指出:赵紫宸准确地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特征,找到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点:自然倾向、伦理倾向、艺术倾向、神秘倾向;也论证了二者会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他自己文章著述中,从构思立意,到题材内容,乃至体裁语言,都力图贯彻这一认识,留下了一部部熔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于一炉的典范。赵紫宸所开创的事业,仍然有待来者继承与继续。  相似文献   

12.
宁办 《天风》1998,(12)
应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韩文藻博士邀请,美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会高级代表团在其总干事琼·布朗·坎布尔博士率领下,于1998年10月8日至15日访问了中国。这是坎布尔博士在两年之内的第二次访华。 “代表团中国之行表明,美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会高层领袖在力求了解中国政教关系现状”,坎布尔博士这样说:“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中国的教会保持着联系,所以在解释  相似文献   

13.
林玉解 《天风》2014,(8):20-22
在今日教会中,圣乐侍奉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或城镇中的大多数教会都有诗班,有些教会还有不止一个唱诗班.在诗班中,诗班指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用陈康博士的话说,诗班指挥起到的是教会音乐家、领袖、教师和圣乐行政人员的作用.但各地教会情况不同,诗班指挥角色不能被无限放大,从宏观角度而言,诗班是教会大家庭的其中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隶属于教会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5.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效法三博士     
冀慎杰 《天风》2002,(12):18-19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生在犹大国的伯利恒城。他的降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大喜的信息,也是我们每一位上帝的儿女最欢喜、最快乐的事情。每逢圣诞佳节,普天之下、世界各地的教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贺、讴歌主耶稣的诞生。其中最常见的圣剧就是“东方博士朝拜主”。在这出圣剧中,东方博士向主耶稣献了两种礼物。一种是看得见的,就是黄金、乳香、没药。另一种是看不见的,就是东方博士的心。  相似文献   

17.
吴微 《天风》2011,(5):38-41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是教会的希望,青年牧养事关教会的前途和社会的见证。所以,麦哲恩博士说:"牧者若不重视青年工作,那是对教会的亏欠,对圣工的失职。"本期每月话题讨论的是"关注教会青年牧养",希望能对各地教会牧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海外消息     
《天风》2017,(8)
<正>世基联总干事指出普世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关联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总干事奥拉夫·费斯克·维特博士(Rev,Dr Olav Fykse Tveit),2017年6月18日在瑞士教会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活动中致辞。他围绕"上帝的国在乎公义、和平及圣灵中的喜乐"(参罗14 17),指出宗教改革的核心是重新发现基督福音是爱与恩典的福音,揭示福音是拯救世人的福音。而今天教会的普世运动正是爱与恩典的运动,将教会从过去的偏见中  相似文献   

19.
游士丁     
游士丁是第二世纪的希腊教父。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护教家和殉道者。在教会历史上,传统称其为“殉道者游士丁”(Justin martyr)。他是使徒后时期用希腊哲学思想阐述基督教信仰的先驱,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位引导西方“博士”来朝拜耶稣的伯利恒之星。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反异端战士。他的神学著述和护教作品对后世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教会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处于农村教会,所以就从农村教会的光景说起。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快,可以说凡集镇都有礼拜堂。许多农村信徒为了上集镇做礼拜,也会跋山涉水,敬虔准备,这是值得的。但一个没有看见的信徒,就不会像东方博士那样长途跋涉心甘情愿付代价来拜他,而是忙乱、草率、轻忽。匆匆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