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湖恋     
五十载,憧憬锦绣河山,梦系祖国,思念故乡。 到如今,脚染故国泥土, 似梦非梦,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2.
幽幽西湖月     
凌晨一点,城市睡了,西湖还醒着,这里悄然展开了一幅柔情万千的画卷,你来到这里,若有若无的虫鸣会告诉你,欢迎来到夜西湖,这里很安静,说话请小声。夜把山拉远,起伏绵延的轮廓下,是淡淡的墨色,虽然有时明时暗的变化,也只是个大概,幽暗朦胧中,好像是一幅久经岁月的老水墨,恐怕时间再久一点,就会淡至虚无。夜里的湖,如果少了月亮,那就是没了灵魂。月亮是一位绘  相似文献   

3.
幽幽西湖月     
凌晨一点,城市睡了,西湖还醒着,这里悄然展开了一幅柔情万千的画卷,你来到这里,若有若尢的虫鸣会告诉你,欢迎来到夜西湖,这里很安静,说话请小声。  相似文献   

4.
常正 《法音》2005,(7):33-39
人类社会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香料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还是僧道医巫、各界百姓,对于各种香品无不喜爱,与之相应的香具也是林林总总,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道、香文化。一、我国用香的历史与香品的分类1、我国用香的历史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极其久远,在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最早使用香料的时间,其有据可考的历史都可以溯及3000至5000年之前。从现有的史料可知,中国对香料植物的利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了。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以春秋时期所使用…  相似文献   

5.
常正 《法音》2005,(8):42-46
三、香与佛教袅袅香烟,灵动飘逸,上通苍穹,感格鬼神,下怡性情,净化环境,因此香在大多数的宗教和各种祭祀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供品与用品,在佛教中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作用。佛教创立于印度,印度属热带气候,不仅盛产各种香料,而且民间广泛采用香料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也因此,佛经关于香的记载非常之多,如《佛说戒德香经》、《阿含经》、《华严经》、《楞严经》、《悲华经》、《六祖坛经》、《瑜伽师地论》、《玄应音义》、《大唐西域记》以及许多密宗经典等等。佛经中所记载的香品的种类难以计数,现今使用的绝大多数香料在经…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西湖雷峰塔之人文景观,以及景观在历史长河中的推演和流变,系统阐释关于雷峰塔白蛇传说所蕴含的文化因子,并试图通过文学手段对西湖佛塔文化进行建构与解构,从而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脉络。  相似文献   

7.
香菜花     
正说起香菜,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吧?只不过,它还有别的名字,在我的农村老家它叫芫荽。因为有强烈的特殊气味,喜欢它的人为之痴迷,不喜欢它的人呢,是一下也闻不得的。说起来有点怪,我小时候属于不喜欢香菜的那一类人,在家里,不管是做什么汤,爱吃香菜的父亲只能将切碎的香菜单独放进自己的碗里,而且离我远远的才行。但自从到了外地求学,在食堂吃饭,或者到校外的小吃店改善伙食,人家厨师可不问你吃不吃香菜,放了也就放了。怪就  相似文献   

8.
苦楝香     
夜色如水,寂寥抚窗,品着一杯绿茶,享受夜晚的宁静,这时从窗外溜进一缕香气,这气味暗暗的,幽幽的,柔柔的,如涟漪轻轻地荡漾,缓慢地弥漫开来。这样的香温柔沁脾,仿佛一个婉丽女子正给你摇扇,一股清新之气便流入四肢百骸。心里不觉疑惑,但也只是疑惑罢了。奇怪的是,白天这样的香仍有,只需调动嗅觉神经,轻易就能闻到,那香细微如线,柔软似云,悄无声息流动于空气中。好像探密一样寻香而去,来到的是一棵树下。  相似文献   

9.
逸香     
正~~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10)
今年是弘一大师圆寂50周年,海内外佛教界同仁于各地举行纪念活动。本刊特将大师自述在杭州出家的经过一文转载,以飨读者。1936年,杭州《越风》杂志社筹出增刊《西湖》专号,约请大师撰写专稿——《在杭州出家的因缘》,大师因“精治梵典,不得空闲”,且“不便再入世谛文字因缘”故辞谢,其后,该编辑部托当时在厦门大学读书的高文显居士把大师约至南普陀寺功德楼,高据大师口述记录成文,本期刊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1.
香凝中性     
  相似文献   

12.
黄梅栀子香     
程然 《佛教文化》2011,(2):112-113
黄梅很有名,有禅宗的四祖寺和五祖寺.六祖慧能舂米写偈子的地方就在五祖寺.而近代作家废名亦是黄梅人.火车由北向南开的时候,路过九江长江大桥,路过黄梅,我心里就念着这里了. 晚上在江边散步,看着夕阳在壮阔的江面上缓缓落下,那对岸的星星点点,可就是黄梅人家?  相似文献   

13.
逆风的香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里静坐,突然闻到园中的花,随着黄昏吹来的风,飘过来一阵一阵的花香。平常有风吹着花香的时候,由于心绪波动,不一定能闻到花香。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又不一定有风吹来,所以也嗅不到花香。那一个黄昏,阿难的心情特别的宁静,又是春天——花朵最香的时节:正好春风飒飒,缓缓吹送。在这么多原因的配合下,阿难闻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妙的花香。  相似文献   

14.
香云地     
昨晚夜色混沌,普济寺大圆通殿外拜台,上的宝鼎香炉虽然近在咫尺,却被忽略了。第二天,来大圆通殿礼拜毗卢观音,众人围绕的大香炉吸引了我的目光。香炉底为宝鼎,上如宝塔。游人环绕它,不是烧香。而是向炉中投硬币。  相似文献   

15.
只有香如故     
在旅途的火车上,翻过山,越过河,只为看一眼初春的梅。  相似文献   

16.
香与色     
偶尔听了一堂烹饪课,讲师说,有两种苯一般不做主料,一是香菇,二是胡萝卜。炖鸡时放几块香菇会增香味,放多则味浑,甚至显臭;炒青菜时放少许胡萝卜会增色,万绿丛中一点红,赏心悦目增人食欲,放多则色浊,无从下箸。偶尔听了一堂化妆课,讲师边演示边说,香水一滴为妙,二滴便为过,三滴则大错特错。清香一缕,最是迷人。浓香不绝,肺腑难消;胭脂淡淡一抹为最佳,若隐若现不即不离,似有似无不着痕迹。反之丘壑对垒高低不平,咋看咋不顺眼。  相似文献   

17.
香萦碧云寺     
第一次去碧云寺,还是在大学时候,和谁同往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去香山的人很多,从学校到那里倒了很多趟车,在车上差点被挤成柿饼,下了车又随着人流走了好长一截子,才挨到碧云寺的门口。那是深秋,去香山的人都是奔着看红叶的,熙攘人声,参差黄栌,令北京的秋极为喧嚣。  相似文献   

18.
从香说起     
香,本指谷类、植物之类成熟后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如稻香、花香等;或是指有香味的原料制成品,如麝香、檀香等。中国传统,子孙祭祖必要焚香祝告,可见香的来由已久,与中国人民的关系非浅;可是与香的因缘最深的应该首推佛教。世尊释迦牟尼说法时,众生就用香来供奉,以表示对佛的敬仰与虔诚。《金刚经》上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佛教徒在吟经之前,  相似文献   

19.
意外香严寺     
《佛教文化》2012,(6):69-69
到香严寺,踏进山门便觉诧异。天下丛林,无论少林、白马、灵隐……未例外,迎门便是弥勒佛、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这里却未供任何佛菩萨,是——关羽。高高的坐像,丹风目卧蚕眉,绿袍。他在这里凝视丹江山水不知多少年头了,也不知还要再看多少年头。他身边没有关平伴,孤零零的,关平不在周仓也不在,这和天下庙中关羽神塑“规制”也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20.
四月樱花香     
毛毛 《美与时代》2003,(4):32-32
如果说秋冬季的到来意味着思乡,那么春天的回转则令人雀跃.在日本的春节,每人都沉浸在对一夜之间绽放的樱花的赏玩中.但是奇迹总是稍纵即逝,樱花是美丽而脆弱的,丝绒般的花瓣或是剔透的白色或是淡淡的粉色,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