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黄前程 《管子学刊》2012,(3):26-28,38
“道”、“法”、“名”都是黄老之学的重要学术范畴。但名学思想,或者说“名”这个范畴,对于黄老之学来说,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简言之,名学思想是将“道”、“法”、“名”三个范畴绾合起来,并建立起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的纽带;“名”使“虚无之本”得以向“因循之用”进行贯彻,也使法术之治得以“名正而法顺”地实施。可以说,名学思想,或者说“名”,是我们深入认识黄老之学的另外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张才圣 《孔子研究》2023,(5):75-84+159
孔子思想之“共同体”意涵,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和”“礼”是孔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核心、实践理想和实现途径。孔子“共同体”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包括:国际合作要坚持“和合思维”,反对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排他主义;全球治理要倡导“仁政思想”,反对以武力威胁解决争端;国之相交要遵循“底线原则”,拒绝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倡导“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全球治理的合理变革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有与无是中国哲学关于世界存在的一对重要范畴。本文探讨了初唐道教的重要教义书《道教义枢》对“有无”的论述,并分析了“有无”与“道”、“常”和“无常”、“碍”和“不碍”、“体用”、“道性”、“真性”等范畴的联系,指出该书在论述“有无”时始终围绕着非有非无、不着二边的中道进行,通过对有无的双非双遣,揭示出了重玄之道的内蕴  相似文献   

4.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欣 《哲学动态》2023,(4):61-70
《论语》中的“文”含义丰富,既反映了不同语境下的多重含义,更折射出诸子时代前后思想史上的重要转折——由德礼体系向仁礼体系的创造性转化。西周春秋时期的思想史围绕且聚焦于“德”,并塑造了德礼体系;孔子则进一步突出“仁”的意义,在仁礼互动关系下重新阐发了“文”。孔子和儒家学派将六经作为经典之“文”的重要代表,亦通过天人之道来论说“斯文”,进一步深化“文”的哲学价值,由此建构出基于秩序性与神圣性的思想文化传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世界和儒家哲学史的发展脉络,至今仍有重要的启发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给心清毒     
现代保健新观念提倡“清毒”比“进补”更重要,为此人们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选择膳食,戒烟戒酒,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与此同时,心理状况也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新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头等要素,所以给心“清毒”应成为现代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苟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苟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与上帝同义,所以“天”当时为一个宗教范畴。“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天”与“命”在…  相似文献   

8.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师范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有助于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的有效进行。本对上海市各中学校长进行调查,得出师范学生心理素质按重要性次序为:“敬业精神”、“进取”、“创新精神”、“爱心”、“自信”、“成就感”、“公正”、“兴趣广”、“合群”、“耐心”、“乐观”和“幽默”。  相似文献   

9.
佛门常被喻为空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空”,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空”,是以“空法”看待万事万物,是缘起性空的“空”,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相似文献   

10.
“道教仙传”和“神魔小说”中的“去欲就善”思想苟波道教认为,凡人要成仙,除了依据一定的方法进行身体锻炼外,还需在精神上合“道”,超越凡境凡念,即在心性和行为中符合道教的伦理要求,这也是道教神仙观念的重要内容。道教伦理从“道”以“静”为本,道“常无欲,...  相似文献   

11.
赵锦程 《管子学刊》2004,(3):5-7,22
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中管仲的法律思想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从道法结合、礼法并举、以法统政、重刑慎罚、富国强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管子》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其中的法律思想具有浓厚的民本理念,文章从“循人情“量可能”、重视民众民心、善待民众、利民富民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华夏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齐国贤相管仲倾毕生之精力,内行富国强兵之大道,外建春秋首霸之伟业。本文从尊王攘夷、使华夏文化渡过一场行将中断的危机,接纳周文化、使齐文化最终融入华夏文化圈,管子学行世、华夏文化喜添奇葩三个方面,论述了管仲对华夏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管仲是法家的先驱者,最早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本文对管仲法治思想及其对现代法治的借鉴意义作出理性探析,管仲提出的治理国家法律之治优于智慧之治,法应当符合事物客观性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法应是公平、正义之法,君主、官吏应同样守法的思想,体现或隐含着现代法治的法律至上原则、法律平等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对现代法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管子》民本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始终围绕着顺民心,应民情而展开,在政治上,崇尚德礼,爱民惠民;在经济上,提倡节约,重民富民;在法律方面,主张严格执法以安民。《管子》的民本思想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民本思想归根结底是为君主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以唯物史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之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成为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出现了不少分歧和争论.有的学者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做比较,有的学者同中国古代的民本观做对照,有的学者结合现代管理学中的以人为本观念进行阐释,更多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条件下提出以人为本,尽管也是吸取以往的思想资源和合理因素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崭新表述,所以只能是以人民为本而不是以作为个体的人为本.也有学者提出,应该把作为"政治理论"的以人为本与作为"学术"的以人为本进行区分,前者就是以人民为本,后者则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齐文化民本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具有丰富的思想精华和智慧资源,其所阐发的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兴亡的重大作用、为政爱民、重视民众利益的价值法则,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品质,对后世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然其君主论的专制主义实质,价值观上的人治传统、官本位意识的流弊却遗害至今,妨碍着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仲施政思想的基石,其言论.行动中都展示着民本思想的精华。而体现管仲思想的《管子》一书,对人才思想有较系统的论述。本文试以管仲为例,以《管子》一书为中心,来探析其人才思想中的民本因素,即“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的人才原则,包括其产生原因、表现方式、对后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论《管子》的富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越 《管子学刊》2007,34(1):9-12
《管子》的富民思想是齐国强盛的主要思想根源。它以对人性的认识作为哲学基础,以对民众巨大力量的认识为现实考虑,在实践层面具体演化为行之有效的富民治国方略。《管子》的富民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不仅对秦汉及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作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实践则更显突出.正因为齐国有为君臣注重爱民、重民、富民,注重民众的作用,才使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梳理与研究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不仅可使齐国治国思想的研究深入,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