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思想的现代叙述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严肃的拷问和危机中的变革. 从19世纪末"哲学"一语传人我国,严复、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等人尝试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哲学相联通;到五四时代(1915-1928),经西学全盘输人之暴风骤雨般的洗礼,胡适写出<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完成<中国哲学史>之后,"中国哲学"就渐成为中国思想之现代叙述的通行表达方式,"中国哲学史"也在现代中国制度化的学术体系和学科建构当中确立了不摇之地位.这一切的发生都显得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含具了相当充分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就在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鯈然其间而浑不自知之时,被公认是当代最大"哲学家"之一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发话了:"说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科学等等没有问题,但显然去谈这些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穿越欧洲模式之前的中国‘哲学',对我来说则是一个问题."他解释说:"哲学本质上不是一般的思想,哲学与一种有限的历史相联,与一种语言、一种古希腊的发明相联:它首先是一种古希腊的发明,其次经历了拉丁语与德语‘翻译'的转化等等,它是一种欧洲形态的东西,在西欧文化之外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与知识,但将它们叫做哲学是不合理的."因此,中国仅可以说有思想,而绝无严格意义上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对东方世界的奇妙兴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在哲学研究生涯晚期对东方精神世界和中国哲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突破"基督教历史哲学的世界史观",较为接近"文化多元论"的哲学史观。与传统欧洲中心论哲学史观不同,雅氏跃出欧洲中心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3.
王元明 《哲学动态》1998,(12):39-40
作为"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是在美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对欧洲科学和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自19世纪70年代产生后,已经历了从古典实用主义到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结合、再到新实用主义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尽管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之间存在着观点分歧,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主张人以行动求生存,以效果定优劣,以进取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欧阳康 《哲学动态》2004,(11):39-44
解释学在当代哲学的发展中方兴未艾.然而过去我们对解释学的关注多集中在它的发源地欧洲大陆,对于分析哲学传统占统治地位的北美哲学界则关注不够.笔者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哲学系访问时采访了该系一位非常著名的解释学哲学家乔治·格雷西亚(Jorge J.E.Gracia)教授,下面是采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尚杰 《世界哲学》2016,(3):32-41
尼采的哲学,是一种从视域角度重估生命价值的哲学,它的一个重要学理基础,在于凸显瞬间的价值以抵抗传统,而传统与永恒之间,有着隐秘的互译关系。这就使得尼采的思想为现代欧洲哲学奠定了基础,它使哲学走上了生活艺术的方向,当代欧洲哲学延续了这个方向:一方面,强调时间问题引领了全部哲学问题;另一方面,从视域或者差异、不连续性、如何、当下在场等概念,分析"时间哲学",从而在搁置了传统哲学问题的同时,开辟了异域的哲学话题。德勒兹、福柯、德里达等哲学家,接着尼采继续讲述这些哲学话题,这使我们不仅要重新思考传统哲学问题或者"重估一切价值",而且要创造一批不曾有过的哲学概念,这使哲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传统与创造、批判与继承、理想与现实三个方面比较了中西哲学的不同取向.作者指出,中国哲学重传统,西方哲学重创造;西方学术传统蕴涵有"否定"、"批判"的精神,中国学术更重视发扬继承.中国哲学强调"接着做",欧洲强调"重新做",但两者都是"从头做",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对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人们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批判其唯心主义实质和吸收其辩证法思想上,而忽视了它在哲学发展史中由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化的中介地位。首先,它把传统哲学推到了最高峰——将其对思维全体自由性的追求上升为人类思维的反思活动,将其追求统一性原理的对象归结为思维与存在统一的逻辑先在性,将其辩证法升华为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方法,将其发展成果对象化为概念的有机组织,将其发展历史提升为概念圆圈运动的具体内容;同时,它又不自觉地为现代哲学指出了一条走出传统哲学的迷宫的现实道路——哲学视角由客体性原则转换到主体性原则,哲学对象由外部世界和精神世界转换到概念(文化)世界,哲学功能由解释和说明世界转换到规范和改变世界(当然,绝对理念的唯心主义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我国形成一种独特的传统,与哲学的其他研究领域或分支相比,它有自己特殊的思路、倾向、角度、趣味、话语系统甚至写作风格。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直努力维护着这份传统的正常性,并期望它成为我们前行的资本、基础和条件。然而,时至今日,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味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不对传统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和反省,过去珍视的东西就可能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包袱甚至是阻障。因此,对传统既要抱有“温情主义态度”,又要有“审慎的反省意识”。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就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现实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上,胡塞尔是一位重要而颇为独特的人物。抱着为人类知识和价值建立牢固基石的强烈使命,他创立了现象学,以此清算以往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拯救欧洲处于危机中的科学和精神。他认为,现象学是严密的科学哲学,它是绝对真理和科学的基础,人类应当以此重建人的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海滨 《哲学动态》2022,(12):21-27
精神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它主要有三个基本路向:遵循境界逻辑和适用苦乐原理的精神修养,遵循自由逻辑和适用主客原理的精神实现,遵循实践逻辑和适用知行原理的精神解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寻到一个“稳当快乐”的境界提供了智慧滋养;德国古典哲学在主客对立统一的框架中阐明了精神自由及其实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影响精神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基础条件,奠立了以实践为地基、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的推进精神解放的分析框架。在追求天人合一或主客统一的共同目标时,三种路向存在着显著的方法论差异。在推进精神发展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和而不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