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君风  姜进章  伍凌燕 《学海》2013,(1):103-112
本研究主要是在组织传播学、媒体丰富度理论、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理论、问题解决型团队理论以及组织沟通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对利用面对面沟通(FTF)的小组和利用电脑中介沟通(CMC)的小组进行沟通满意度和沟通效率的比较.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具体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为沟通形态、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价值观倾向,因变量为沟通满意度和沟通效率.研究认为:在问题解决型团队沟通过程中,对于媒体丰富度理论,如果加入价值观倾向因素,前人研究结果对于有个体主义价值观倾向的人群不适用;在涉及到沟通满意度的时候,媒体丰富度和沟通满意度没有呈现正相关;当涉及到沟通效率的时候则为明显的负相关.媒介的刺激因素会对持不同价值观倾向人群的沟通效率产生影响,FTF对于群体主义价值观倾向人群的沟通效率是积极的刺激,会提高其沟通效率;而CMC对于个体主义价值观倾向人群的沟通效率是积极的刺激,会提高其沟通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实验1采用卡通插图范式和SoMi范式,以628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心理理论类型初中生的社会善念的发展;实验2使用社会互动情境和SoMi范式,以360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社会互动方式与反馈类型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社会善念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但7年级中高情感心理理论初中生的社会善念显著多于高认知心理理论初中生;(2)7年级初中生在积极反馈条件下的社会善念较多,而8年级初中生在消极反馈条件下较多,9年级初中生在这两种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合作情境中,初中生在积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而在竞争情境中,初中生在消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研究说明初中生的社会善念具有跨年龄和跨性别的稳定性,并且会受到心理理论、社会互动方式及反馈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2×2被试问实验设计,通过128名被试组成64个两人组参加的一项模拟商业谈判,考察了CMC与权力对分配式谈判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EM与IM两种不同CMC条件下,成交价没有显著差异;(2)卖方权力较大时,成交价显著高于买卖双方权力平等的条件;(3)IM条件下,权力不平等时,女性组的成交价显著高于男性组;(4)IM条件下,权力平等的谈判者的主观价值感显著高于权力不平等者;权力不平等的条件下,男性的主观价值感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Fan范式编写实验材料,以眼动仪为工具,选取4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不同Fan范式下工作记忆对记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低的条件下,目标项与干扰项的错误率存在显著差异(F=3.72,p<0.05),不同地点Fan等级的反应时存在非常显著差异(F=5.55,p=0.00)以及注视点数存在显著差异(F=3.50,p<0.05)。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对记忆提取的结果有影响,眼动能够有效反映记忆提取的过程,实验支持独立因素眼动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借助经典的最后通牒博弈范式(UG)和独裁者博弈范式(DG),将回应者/接受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公平条件、平等条件下社会排斥对社会决策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发现:(1)在面对高不公平性的分配方案时,被排斥组比被接纳组更倾向于拒绝接受该分配方案;(2)被排斥组对高不公平性分配方案的满意度要显著低于被接纳组;(3)被排斥组在不平等的博弈(DG)条件下对分配方案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平等博弈(UG)条件下对分配方案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说明,社会排斥情境下的被试对公平与平等因素更加敏感:在高不公平条件下,被排斥的个体表现出更少的合作互惠行为,甚至不惜放弃自身经济利益,也要惩罚博弈对方的不公平行为;此外,在不平等的博弈条件下,被排斥的个体产生了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本文的研究结果提高了社会决策研究的生态效度和传统决策模型的预测效度,有利于更加完整透彻地了解社会决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社会印象:意识,还是无意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爱保 《心理科学》2000,23(4):440-445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在自然判断和社会判断条件下社会印象受意识控制情况的不同特点.实验-采用2×2×2×2的混合设计,给被试提供不同声望、不同性别的人名(组内设计),考察了在再认判断和频度判断条件下(组内设计)被试性别特征(组间设计)对社会记忆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2×2×2的混合设计,给被试呈现不同性别的人名(组内设计),考察了新、旧人名(呈现与否,组内设计)在声望判断和影响力判断条件下(组内设计),被试性别特征(组间设计)对社会印象影响;同时,还探讨了信号检测论(SDT)方法对测量内隐社会印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判断的任务条件下,被试的记忆出现了"名人优势效应";在社会判断的任务条件下,被试的辨别力非参数指标A'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其判断标准B则在被试性别、判断类型上表现出了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操纵记忆提取的条件,本实验比较了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褒义/贬义)任务下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1)自我参照编码在再认测验中出现了显著的提取优势(F(2.41)=6.097,p<0.01);(2)自我参照编码在颜色一致/不一致判断中未出现显著的提取优势(F(2,41)=1.039,p=0.363);(3)再认测验中,颜色不一致旧词的再认辨别力高于一致条件(F(1,41)=3.139,p=0.084).  相似文献   

8.
王争艳  雷雳  刘红云 《心理科学》2004,27(5):1056-1059
该研究利用协方差结构模型的方法,对青少年的亲子沟通与其行为问题、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就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影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用多样本比较分析了普通学校初中生和工读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理论模型与数据吻合很好,家庭亲子沟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2)父子沟通与母子沟通对学生的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和学业成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各观察变量中,父子沟通时间和母子沟通态度对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亲子沟通(父母)时间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3)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多样本比较表明,普通校与工读校的青少年在模型结构上存在差异。工读校的青少年,其母亲的沟通态度和选择的沟通场合对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其父亲对沟通场合的选择和母亲的沟通内容对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父亲沟通的内容与主动性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有影响。(4)普通校学生的同伴关系对行为问题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工读学校,同伴关系对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887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以及自己的社会适应情况,以此探讨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报告的亲子沟通问题并不是很多.在9项亲子沟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行为约束,排在最后一位的问题是缺乏信任.除高二和高三学生外,男女生,以及初一到高一学生的情况基本与总体相似;(2)男生报告的缺乏分享明显多于女生,而在9个方面的亲子沟通问题均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且随年级升高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在缺乏分享方面,初二学生的得分最高,而其余8个方面均为初三的学生得分最高;(3)所有亲子沟通问题均与青少年的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4)亲子沟通问题的不同方面可以预测不同方面的青少年社会适应,但对自尊和抑郁的预测作用超过对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亲子沟通研究存在测量工具缺乏理论依据、测量层次和内容混乱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从元素、关系和系统三个层面考察亲子沟通状况,并以此模型为基础编制了相应测量工具.经过文献梳理、理论建构、工具编制等环节,逐步完善了模型和相应测量工具.以371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为被试,检验了亲子沟通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考察亲子沟通基本状况.结果表明,(1)亲子沟通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能够用于相关实证研究中;(2)被试家庭中,父母的沟通能力优于儿童,母子沟通质量优于父子沟通,母亲的沟通地位比父亲高;(3)父母的倾听能力能有效预测亲子沟通质量,提高父子沟通质量是让父子和母子两种沟通更协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专家记忆优势效应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政 《心理学报》2002,34(2):39-45
依据专家记忆优势效应三个主要理论 (即模板理论、长时工作记忆理论和限制调节理论 )的不同特点选取变量 ,以中国象棋为实验材料 ,采用 2× 2× 2× 2混合设计 ,对三个理论进行检验比较。研究发现 :(1)被试在记忆棋局条件下的包含测验成绩 ,优于选择着法条件下的 ;(2 )棋局与棋手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3)棋局与提取时的意识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对局中的外显效应大于排局中的外显效应 ,而棋局的内隐效应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相对而言 ,长时工作记忆理论能够对专家记忆优势效应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吴明霞 《心理科学》2000,23(3):373-374
1 引言个体差异是催眠领域的核心特征之一 (Kirsch&Lynn ,1 998)。催眠个体差异的决定因素可能因暗示语性质不同而不同 (Woody等人 ,1 997) ;催眠感受性的个体差异可能是类型上的而不是维度上的 (Oakman&Woody ,1 996)。也就是说 ,在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和感受性低的人之间 ,有一些根本区别 ;另一个有关个体差异的研究 ,将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分为易产生幻觉与不易产生幻觉两类 ,功能性脑表象揭示出这两类人脑激活的模式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幻觉这样的复杂情境中 ,也表现在简单情境中 ,因此催眠感受性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比较推理内容与推理形式对毒品成瘾者推理成绩的影响,以探究影响毒品成瘾者能力成绩的主要内在机制。实验采用了2(四卡片形式vs选择项形式)×2(描述性规则vs社会契约规则)混合设计,以240名男性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在不同推理内容与不同推理形式下的条件推理作业成绩。结果发现:(1)就规则内容来看,描述性规则内容在选择项形式上的得分好于四卡片形式,社会契约规则内容在两种呈现形式下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2)就规则呈现形式来看,四卡片形式下的描述性规则得分显著地低于社会契约规则得分; 选择项形式下两类规则内容得分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毒品成瘾者的条件推理行为既受到推理内容的影响,也受到逻辑规则呈现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720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要求被试分别报告亲子沟通、学习成绩、自尊、抑郁、羞怯和问题行为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中,关系定向的沟通明显多于观念定向的沟通;随着年级的增长,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的沟通都有明显的增加;(2)在亲子沟通的类型中,保护型亲子沟通最多,其次为多元型亲子沟通,放任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最少;四种亲子沟通的年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放任型和保护型亲子沟通多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多元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多于初中生;(3)同一种亲子沟通既可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社会适应,同时也可能增加青少年的消极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妇产科临床工作中不同场景及时序的语言沟通调查,进行语用学层面的医患叙事沟通剖析,从规范临床用语的途径探索建构医患双主体互信模式。采用"当下医患沟通中的语言困局及其破解之策"课题组调查问卷调查,并通过头脑风暴收集语料。以基于语料库的语用分析,列出医患沟通用语分类(暖语、禁语)及警示分级(A/B/C/D/E/F)。妇产科医患叙事语言沟通有其特定专业性及服务性特征;医生应主动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交互的提问技巧,避免语言过于简单、直白、制式化和命令式,沟通语境中着重回应患者叙事以表达关爱、尊重和礼貌。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反应线索条件下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中有两个反应线索:言语性反应线索(实验一)与非言语性反应线索(实验二), 两个实验均采用2(调节取向:促进/防御)×2(建议策略:渴望/警惕)的混合设计。实验一、二的被试分别是81和79名在校大学生, 年龄均在19~25岁之间。实验结果表明, 在言语反应线索条件下, 调节匹配时人们对建议的采纳程度更高; 在非言语性反应线索条件下, 防御取向时, 调节匹配时人们显著提高了建议的采纳程度, 但促进取向条件人们对建议的采纳程度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促进取向下非言语性反应线索对调节匹配具有干扰作用, 这个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任赫  陈平 《心理学报》2021,53(9):1044-1058
计算机化分类测验(Computerized Classification Testing, CCT)由于具备分类的功能, 目前在职业资格考试、健康与护理问卷等以分类为目的的测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CCT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止规则不仅决定测验停止的条件而且直接影响分类准确率及测验效率。然而, 目前少有研究对多维CCT (Mulitidimensional CCT, MCCT)的终止规则进行探索。针对已有MCCT终止规则的不足, 提出两种新的MCCT终止规则(即基于马氏距离的多维序贯似然比规则Mahalanobis-SPRT和随机缩减的多维广义似然比规则M-SCGLR), 并开展模拟研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比如, 不同的题库结构、能力维度间相关及分界函数)考查它们的表现。结果表明:(1)在使用补偿性分界函数的条件下, Mahalanobis-SPRT规则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与同类方法相近的测验长度; (2)在几乎所有实验条件下, M-SCGLR规则不仅在测验精度上大幅优于已有的多维随机缩减规则, 而且具有较短的测验长度。  相似文献   

18.
分别探讨了不同速度(慢速、快速)和不同音色(人声、钢琴)的音乐对英文阅读(实验1)和中文阅读(实验2)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无论在英文阅读和中文阅读条件下,都表现出有背景音乐下的阅读效率低于无背景音乐下的阅读效率;(2)在英文阅读条件下,快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低于慢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在中文阅读条件下,结果正好相反;(3)在英文阅读和中文阅读条件下,都表现出人声音乐下的阅读效率高于钢琴音乐下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选取3个具体内容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以小四、初一、高一、大三的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命题内容对青少年条件推理的影响机制及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对同一年级而言,不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相同推理(MP、MT、DA、AC)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对不同年级而言,相同内容的条件命题的四种推理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2)青少年的条件推理过程似乎是一种基于对事件发生概率估计的直觉判断,这一判断过程主要取决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增长和主体认知水平的提高,而用形式逻辑的标准来衡量个体条件推理能力的高低似乎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老年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老年抑郁个体和老年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线索化范式,以及分离的情绪Stroop范式考察了刺激呈现时间、线索呈现条件对老年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并探讨了老年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发生阶段。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线索任务中,当刺激呈现时间为250ms或500ms时,老年抑郁组与老年正常组的返回抑制效应在各种情绪刺激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即老年抑郁个体没有呈现出对任何情绪刺激类型的注意偏向现象;当刺激呈现时间为750ms或1000ms时,老年抑郁组的返回抑制效应在不同情绪刺激条件下差异显著,F(2, 66)=3.22,P=0.046,而老年正常组则不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在情绪刺激类型上的差异(P>0.05),提示老年抑郁组对不同情绪类型的刺激注意返回抑制能力不同;进一步检验得知:返回抑制效应在悲伤条件下,存在组间差异,分别是F(1, 33)=10.03,P=0.003;F(1, 33)=18.21,P=0.000,即老年抑郁组的返回抑制效应弱于老年正常组。(2)在Stroop实验中,老年抑郁组在单中性、双中性与单悲伤面孔、中性悲伤面孔、双悲伤面孔线索类型下的反应时差异显著;且当线索类型为单悲伤面孔、中性悲伤面孔、双悲伤面孔时,老年抑郁组与老年正常组的反应时差异均显著,即老年抑郁组的反应时明显长于老年正常组,F(1, 41) = 5.37,P=0.026;F(1, 41) = 7.08,P=0.011;F(1, 41) = 7.28,P=0.010;而当线索类型为单中性和双中性面孔时,老年抑郁组与老年正常组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抑郁组可能在自动化注意选择分配期存在注意偏向。研究认为,老年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可能发生在注意初始分配阶段和解释阶段,且受加工深度的影响。在刺激呈现时间较长的条件下,注意偏向的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