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新民 《天风》2001,(5):19
中国教会蒙神恩待,主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我们教会。但“庄稼多,作工的人少”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教会之中。群羊饥渴,熬熬待哺。马其顿的呼声在这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代中甚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现状之描述: 中国教会的“义工现象”缘于复堂后“庄稼多工人少”的严峻现实,广大比较老练的信徒出于爱主爱教会的热忱,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在教会各种服侍之中,这为中国教会的恢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会发展到今天,若离开广大义工(平信徒)的事工参与的确是不可想象的。有同工估计,中国教会至少有超过50万人数的义工活跃在教会工场上。  相似文献   

3.
自笔者进入神学院开始,就从神学院老师、教会牧者口中听到教会"青黄不接""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等话语,并以中国教会一位牧师牧养一万人的现状勉励青年传道人兴起。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中国教会有教堂约6万座,圣职人员(牧师、教师、长老)1.4万余人,专职传道员约2.2万人。从发展来说,牧者人数上显然有所增加,但对于教会的需要来说,问题仍然非常严峻,现在大约平均每位牧者需要牧养超过千人,从牧养的压力来说,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杨联涛 《天风》2017,(7):13-14
中国教会不断兴旺发展,几乎每个教会每年都有不少人受洗归入主的名下,更有不少人加入教会义工队伍,奉献时间、精力,活跃于教会各类事工中。然而,愿意报考神学、专职侍奉的青年人却越来越少,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面对发展中的中国教会,面对已经成熟了的庄稼,却没有足够的工人收割,家主心甚忧急:“谁肯为我们去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会庄稼多工人少,教会的发展不得不依靠于义工的参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重视义工是一件好事,符合宗教改革以来教会的优良传统。马丁·路德主张“人人皆祭司”,让每一位基督徒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人人参与事奉;重视义  相似文献   

6.
岳清华 《天风》2017,(7):10-11
近年来中国教会信徒人数不断增加,然而一些神学院报考人数却逐年下降,教牧力量不足,以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的情况难以缓解。是什么影响了青年信徒报考神学的心志?教会应当如何鼓励更多青年走上奉献之路?本期几位作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2)
<正>教会和基督教两会在按立圣职前要做好预备和把关工作,受职者自身也应当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做忠心、良善且有见识的好管家。中国教会中老一代的圣职人员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逝去,逐年减少,近年来各地也按立了不少新的较为年轻的圣职人员。反思教会圣职按立问题,有益于我们按着圣经原则和教会传统,搞好教会圣职队伍建设。一、圣职按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1.按立足够的圣职人员有利于缓解教牧压力。中国教会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庄稼多、工人少的现象,甚至有的地区有近十万信徒,却只有两三位牧师(或长  相似文献   

8.
<正>"庄稼多,工人少"是教会的问题之一,比这更严重的问题是教会缺少合乎时代、合乎主用的工人,这与神学教育有关。本文的讨论即着力破解这一难题。一、培养有爱国情怀的人才中国教会急需能按三自原则办教的、合格的基督教爱国教职人才。福建神学院近年来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学院负责同工担任基督教爱国主义课程的授课,帮助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国基督教史  相似文献   

9.
困惑     
在中国教会常常听到这样的字眼:“庄稼多,工人少”:“羊群多,牧人少”:“到处都是马其顿的呼声”。这的确是中国教会的现实写照。据估计,中国目前有1000多名牧师,而信徒总数约有1000万,也就是说,一个牧师要牧养1万信徒。好多人都在抱怨中国信  相似文献   

10.
一般估计,中国教会信徒总人数大约80%是在农村乡镇基层教会,而肩负基层教会讲道释经的一支重要队伍是一大批义工。所以,广大农村义工的释经路线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影响到日后中国教会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2)
满载着中国1600万弟兄姊妹情谊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9人,完成了对加拿大、美国14个教会组织和机构及11所神学院的访问交流后顺利回国。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就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教育、中国教会事工近况、有关中国宗教政策等主题的专题演讲,让海外教会弟兄姊妹们感受到“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是对普世教会的一种贡献”。在中国教会的信仰具体实践中,中国教会是一个宣讲和服务的教会。  相似文献   

12.
中外教会历史说明,教会健康发展与教牧同工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教会的复兴祈望神兴起大批优秀的教牧同工。现实的近况:1.从数量上看:"庄稼多、作工的人少!"尽管这三十年各地神学院校、培训中心竭尽全力,培养了许多神学人才,但与需要量相比仍有杯水车薪之嫌。近几年不少地方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但也有些地方却是青黄不接。2.教会事工日益繁重,教牧人员往往"上至海陆空、下到阴沟洞",事无巨细包括牧养、行政甚至工程等工作都需要教牧人员兼顾,以致教牧人员所有时间全被教会事务占据,未能有时间好好培育灵命,更没时间顾及家庭需要。休息对教牧人员来说几乎被看为"体贴肉体"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4,(12):20-21
丁光训主教说:中国基督教应向教会化、年轻化、神学化发展。 中国教会产生主教的问题,已经是进展到实质性的阶段,我也是协商一员,我很愿意中国基督教两会加强教会性。现在计划中国教会产生主教,这样可以使中国基督教更具备教会性。我希望将来中国教会产生的主教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的责任,即对教会负责,同时也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开创中国教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俞伟忠 《天风》2011,(9):4-5
二、对当前中国教会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1.教会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人才培养 教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会长远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教会能否进行神学思想建设,能否进行教会中国化建设的问题。面对“羊多牧少”的挑战以及信徒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培养新时代的教会工人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增强对教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的认识,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异象。教会既需要有形的教堂,更需要由优秀的工人来服侍。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郇玉峰 《天风》2001,(6):45
从圣经中的“三自”原则到中国教会“三自”道路的实践,中国教会走出了一条充满祝福的道路,成为普世教会一盏明亮的金灯台。为第三世界国家教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结了经验。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中国教会面对着新的挑战,为更好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中国教会积极地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这是深化“三自”,全面实现了“三自”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陈小勇 《天风》2023,(2):22-23
<正>诚静怡“曾经用种种方法使教会‘中国化’‘本色化’”1。他曾断言,国家要从帝制过渡到共和,教会亦是如此,从传教时期过渡到中国教会时期,从教会在中国转变为中国的教会2。以中国教会为中心,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中国教会,是诚静怡论中国教会的着眼点。本文非一探诚静怡之中国教会观的全貌,仅择其部分观点作为探讨,期冀对今日教会的中国化探索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天风》1998,(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与海外教会的友好关系有很大发展。但海外仍有一小部分教会或教会团体不尊重我们教会的三自原则,擅自以帮助中国教会的名义,搞一些不正当的活动,如过去较多的募捐走私圣经进入我国,现在又来了一个募捐帮我们建神学院之事。不是说中国教会不能接受外援,问题是海外教会或教会团体必须尊重我国教会的三自原则。这一点我们一再申明,但有些人置若阁闻,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正>一、今日中国教会简介今日的中国教会处在一个后宗派时期,也许比世界上其他的任何教会都更早进入这一阶段。在中国,教会的联合在中西教会领袖之间的讨论在形式上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期,后来又在二十年代重新开始,三十年代后期日本侵略时促进了这一讨论。关于教会联合的讨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当然也在日本得到了促进。日本人的压迫推进了基督徒的联合运动。那些在日本人委任统治  相似文献   

19.
<正>丁光训主教曾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相应地,我们可以说,中国神学就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中国教会在自己处境中的思考。有人说,中国的教会缺乏教会性,要办好中国教会,就需要加强其教会性,让教会成为教会。历史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差传的教会,曾经宗派林立,基督的身体被撕裂。现实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后宗派的教会,或者更合适地说是一个联合中的  相似文献   

20.
单渭祥 《天风》2010,(9):62-62
感谢教会元首耶稣基督的恩典,把中国教会带进了一个复兴的春天。教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将得救人数天天加给我们。然而,中国教会复堂之后普遍存在、也是至今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羊多牧少”,尽管这些年来各地教会培养了大批青年走上了侍奉岗位,但与与日俱增的信徒人数相比,教牧同工的数目仍旧赶不上教会的实际需要,加之在位同工也缺乏相应的训练,面对社会问题以及教会内部变得更加多元化需要时,牧养工作更加显得有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