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其诚 《心理科学》2005,28(6):1283
尊敬的大会主席杨治良教授:尊敬的华东师范大学王建磐校长、上海市教委张民选副主任、上海市科委王晓东秘书长心理学界的同志们、朋友们:在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开幕之际,让我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致以衷心的祝贺!回顾20世纪初,我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张耀翔、唐钺、陈鹤琴、陆志韦等刚刚回国,发起成立心理学会,于1921年8月在南京高师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推选张耀翔为中华心理学会会长。1922年冬在北平中山公园举行第一次大会。这次大会有200余人参加,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后因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学会的活动逐渐减少。中华心理学会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这已是84年以前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报》2008,40(11):1135-1136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新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卓越开拓者,荆其诚先生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2008年9月28日12时45分于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3.
杨文登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9,41(9):902-910
荆其诚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心理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言人。他视野开阔, 是颇具造诣的实验心理学家, 也是功底深厚的理论心理学家。文章没有涉及他在认知与发展心理学方面所做的贡献, 只从理论方面分析他的国际心理学思想及实践, 找寻他对心理学研究所持的基本态度与价值追求。文章认为荆其诚在宏观把握心理学的发展逻辑后, 以“两个阵营的心理学”来界定心理学的现状, 坚信心理学的未来是一种国际的心理学。为了达成这一学术理想, 荆其诚不仅撰文将国外心理学介绍到中国、将中国心理学推介到国外, 还积极投身于国际心理学组织与实践, 长期担任国际心联的领导职务, 组织并主持召开了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荆其诚的一生为彰显心理学的国际维度、促进国际心理学交流、将中国心理学推上世界舞台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心理学会1999年间月25日常务理事会决定,授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荆其诚先生“中国心理学会终生成就奖”。颁奖仪式将于2000年10月在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各省级心理学会理事长联席会议”上举行。荆其诚先生生于1926年3月,原籍辽宁省沈阳市。1947年北平辅仁大学心理系毕业,1950年人类学研究院硕士。现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美国密西根大学荣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美…  相似文献   

5.
《心理科学》2000,23(3):378-379
中国心理学会 1 999年 1 2月 2 5日常务理事会决定 ,授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荆其诚先生“中国心理学会终生成就奖”。颁奖仪式将于 2 0 0 0年 1 0月在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各省级心理学会理事长联席会议”上举行。荆其诚先生生于 1 92 6年 3月 ,原籍辽宁省沈阳市。 1 947年北平辅仁大学心理系毕业 ,1 95 0年人类学研究院硕士。现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美国密西根大学荣誉研究员 ,中国科…  相似文献   

6.
《心理科学进展》1996,14(2):1-1
心理所研究员荆其诚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心理所研究员荆真诚同志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被选为该院院士的第一位心理学家。这是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心理学界的重大荣誉,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联合...  相似文献   

7.
《心理科学》2000,23(3):378
鉴于荆其诚研究员对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和中国心理学会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根据中国心理学会章程第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和“中国心理学会关于授予终生成就称号的办法” ,经中国心理学会 1999年 12月 2 5日常务理事会决定 ,授予荆其诚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终生成就奖。中国心理学会关于授予荆其诚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终生成就奖的决定$中国心理学会  相似文献   

8.
1988年8月16日是马坚教授去世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前的今天,这位杰出的回族学者、研究阿拉伯文化的专家、一位虔诚的穆斯林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尊敬和热爱他的穆斯林兄弟而归真了。他的去世是我国伊斯兰教界。  相似文献   

9.
2001年2月9日,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也是最出名的多学科专家西蒙教授与世长辞了,时年84岁。西蒙教授是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逝世是学术界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我们为西蒙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深感哀痛。  相似文献   

10.
洪谦先生是引导我进入哲学殿堂的第一位老师。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就是洪谦先生,他讲的课程清楚简洁,逻辑性强,很有吸引力。在我担任贺麟先生助手期间,我仍然从洪先生那里得到许多启发。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洪先生的晚年生活比较凄凉,但他坚持自己的哲学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正车子进入科罗拉多州的玻顿小镇,寻找通往李泽厚家的小路,我生怕弄错,舒建华——我的同伴,说不会错,美国的屋子都有门牌,好找。建华是我当年在浙大指导的研究生,来美国发展已是十多年了。果然,我们顺利地寻到了通向李泽厚家的小路。小路边一排排别墅,屋前繁花似锦,非常漂亮。路不宽,转了个弯,很快,到了。  相似文献   

12.
忆马坚教授     
“勿妄自尊大,勿妄自菲薄;认清时代,努力前进。”这是马坚老师留给我的嘱咐,我永远不能忘怀。马坚老师去世已有十年了,这些年来,老师的影子一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1946年我在北平三里河清真寺学习,有一天,马松亭阿訇陪同一位身着长衫、戴着眼镜、教授模样的人来到三里河寺,直向满鸿学老师房里走去,后来传出话来,才知道是马坚教授,不由得心中肃  相似文献   

13.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于一九八○年九月不幸逝世,终年84岁。消息传来,我们深感悲痛,这不仅是瑞士心理学界,而且也是国际心理学界以及整个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谨表示深切的悼念并向皮亚杰教授的亲属、同事和瑞士心理学的同仁致以诚挚的慰问。皮亚杰为当代具有世界声望的学者,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早在少年时代,他就显露出科学研究的才华。22岁获得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巴黎大学学习变态心理学、认识论、逻辑学和科学史等课程。皮亚杰曾在苏黎士(Zurich)、巴黎  相似文献   

14.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丁祯彦先生1999年11月28日上午10时在与博士生谈话时突发脑梗塞,经抢救无效,于下午1点04分不幸逝世,享年65岁。丁祯彦先生是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华东地区咨询中心负责人,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上海市社联委员,上海哲学学会顾问;曾任华东师大哲学研究所所长,政教系副主任,哲学系副主任等职。先生生前对易学研究极为重视,曾多次与本刊主编通信讨论易学问题,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哲学史界的一大损失。丁祯彦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15.
教授的解说     
传媒按摩引述了一个故事——教授的玻璃瓶:盛放了高球,再倾入石子、渗入沙粒,最后还可以把一杯咖啡轻轻倒进去。教授指导我们,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必须自己安排、调动。玻璃瓶  相似文献   

16.
方辰教授(号旦明)是广东省著名心理学家、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广州市第五届、第六届人民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方辰教授是湖北省鄂城县人。1904年10月生,1983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方辰教授192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1933年担任武昌中华大学讲师,1942年担任四川白沙女子师院副教授、教授,1946年任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教授,1949年任南昌中正大学教授。解放后历任南昌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1953年任华南师院教授、图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8月16日,在巴西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当主持人宣布来自中国的聂凤以精湛的美发技艺获得金牌时,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22岁的聂凤身披五星红旗,兴奋地冲上领奖台,在绚丽的灯光下,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世界职业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世界最顶级的运动员同台竞技一样,参加世界职业  相似文献   

18.
糊涂的教授     
一教授有三副眼镜,一副看远,一副看近,还有一副用来找这两副.二教授:咿!我的鞋呢?学生:在您脚上穿着哪!教授:幸亏你看见了,不然我要光着脚回家了.三教授在门洞里转了六个钟头,他忘记是要进来还是要出去.  相似文献   

19.
《原道》2015,(3)
<正>我于1983年在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即考上本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马积高教授是我的指导教师。关于马积高教授的生平、行状及学术成就等,师弟廖可斌君评述颇详,~([1])在此不赘。但有关马积高教授的几件往事,令我难以忘怀。马积高教授身材比较高大魁梧,头发稀疏霜白,说话时带有浓重的衡阳口音。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政协常委、民革山东省常委顾问、原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傅统先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8月2日在上海归真,终年七十五岁。傅统先教授是回族著名学者,青年时代就从事伊斯兰教史研究,曾主编回民刊物《改造》,撰著《中国回教史》;支持哈德成、达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