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教法,从先知穆罕默德时代起,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到了阿巴斯王朝已登峰造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各种教法派别也已定型,并在各个方面同国家的司法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司法领域内,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争夺与斗争也相当激烈。这些问题,文中都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什叶派穆斯林是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宗教少数派团体。不同的宗教信仰使他们有别于逊尼派穆斯林,而民族归属、祖国观念等因素又让他们内部不断分化,较难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共同体。与主流社会的疏离,为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影响留下了空间,也增加了什叶派社团融入美国社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伊斯兰世界,沙特阿拉伯是唯一以瓦哈比主义(萨拉菲主义)构建国家统治合法性的国家。以严守经训、仿效先贤、劝善戒恶为核心内容的瓦哈比派教义与什叶派教义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对立。沙特将瓦哈比派教义奉为国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决定了其国内什叶派在政治社会生活中一向处于不利地位。与瓦哈比派乌莱玛不同,沙特统治者对待什叶派的态度更多地建立在理性和实用主义的基础之上。在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冲击下,经过瓦哈比派乌莱玛的重新诠释,教义分歧转变为宗教与政治杂糅的教派主义话语。伴随沙特政府对宗教领域掌控力的增强以及沙特国家实力的上升,教派主义成为了沙特对内维护王权,对外追求地区大国地位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话语工具。本文从宗教与政治关系切入,通过分析沙特王室与官方乌莱玛、逊尼派民间宗教力量,以及国内外什叶派宗教政治力量的互动关系,对教派主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史料文献,从教派组织制度、信仰礼仪等方面考察分析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的教派归属问题。认为逊尼派(Sunni)在中国伊斯兰教中始终居主流地位,但什叶派(Shi‘ah)教义主张也曾获得流传,不过在中国伊斯兰教中教派分歧始终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穆塔尔原则是伊斯兰教历史上出现的一种临时婚姻制度,但到了后来对这一形式在伊斯兰教内部有了不同的看法。逊尼派认为其非法,什叶派认为其合法。本文作者对这一问题做了考察。刊出此文的目的意在将这一有争议的穆斯林婚姻制度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柏柏尔人是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土著居民。归信伊斯兰教之前,柏柏尔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或原始宗教。柏柏尔人归信伊斯兰教始于阿拉伯人对马格里布的军事征服。他们的伊斯兰化涉及阿拉伯人与柏柏人之间、柏柏尔人不同支派之间的复杂关系。柏柏尔人谱系复杂、迁徙频繁,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不同部落的柏柏尔人出现过不同的教派选择。逊尼派、什叶派...  相似文献   

7.
自奥斯曼时期以来叙利亚形成了各教派分省自治的传统,复兴党执政后教派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开始减弱,阿萨德时期政府的严密控制维持了教派间相对平衡。巴沙尔统治时期叙利亚什叶派出现了明显增长,不少逊尼派信徒改信什叶派,同时什叶派内部的阿拉维派和伊斯玛仪派也转向主流什叶派信仰,这使叙利亚教派格局发生渐变。伊拉克什叶派的大批迁入、伊朗朝圣者入籍叙利亚、伊朗加强传教活动及叙政府的扶持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什叶派的强劲增长。什叶派增长对教派关系产生极大影响,打破了教派间的相对平衡,使教派矛盾不断升级并向冲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也门共和国是西亚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1990年5月22日由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合并组成,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13万,首都萨那。 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也门,如今伊斯兰教是也门的国教,99%的国民信仰伊斯兰教,大多数人属于逊尼派,小部分人为什叶派。也门,阿拉伯语意为:“富裕和幸福的国土”,这里有许多古老的伊斯兰教名胜,本文介绍如下: 伊斯兰教胜地 萨那 也门的首都,世界著名伊斯兰历史文化名城,位于该国的萨那盆地内,海拔2350米,四面环山、气侯宜人、草木长青,有…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教派和解运动在逊尼派和什叶派宗教界兴起,1947年伊斯兰教法学派和解协会的成立便是其最重要的标志。在30多年的时间内,和解协会推动了两大教派的交流,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走向解体。和解协会的兴衰历程为伊斯兰教后继的教派对话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土耳其的宗教少数派,阿拉维派是许多信仰仪式和实践迥异的异端派别的统称,萌生于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派冲突之中,诞生于奥斯曼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地区,长期处于受压制和迫害的境况,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种族特征的内婚制宗教群体。土耳其阿拉维派是一个将神秘主义、什叶派宗教神学、安纳托利亚传统文化乃至基督教神学相结合的宗教教派,所以其宗教信仰涵盖了苏非主义、什叶主义、基督主义与安纳托利亚传统文化思想,属于广义的什叶派范畴,并通过"赛姆"和"审问"等宗教仪式来实践宗教理念。在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阿拉维派是凯末尔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与左翼政党结盟,反抗逊尼派伊斯兰主义。目前,维系阿拉维派的传统纽带进一步瓦解,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起诸多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虽然已超越土耳其国界成为一种国际现象,但还要为争取合法身份地位进行艰难抗争,要为彻底摆脱边缘化处境作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广州回族社区及其伊斯兰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广州回族社区的建立和稳定阶段,社区的建立者以军人为主,夹杂商人、传教士、游学者等,他们在宗教生活方面受到一定的优待,在建立社区的过程中,与国家权力形成比较顺畅的互动,奠定了日后广州回族社区的基础。随着外来人口尤其是中外传教士或游学阿訇满拉的进入,广州的伊斯兰文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在逊尼派教义学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苏菲派倾向和什叶派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22日,伊拉克中北部萨拉赫丁省萨迈拉市的什叶派穆斯林圣地阿里·哈迪清真寺遭到炸弹袭击,致使清真寺金顶和宣礼塔被严重毁坏.这一事件使伊拉克教派矛盾(逊尼派和什叶派)以其独特的言行方式成为国际社会和国际政治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3.
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Twelve-Imam Shi-ites)履行的宗教仪式与逊尼派(Sunnis)大体相同,仅在礼拜姿势和祈祷词上有些细微的差别,就象逊尼派内部各学派之间的细微差别一样,只是在召唤词中增加两句召唤词而已。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穆斯林》1995,(6):43-44
伊斯兰教常用语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李文彩辑原文音译意译哈乃菲(派)逊尼派教法学派沙斐仪(派)逊尼派教法学派马立克(派)逊尼派教法学派罕百里(派)逊尼派教法学派哈瓦利吉(派)中世纪伊斯兰教派名格迪目中国格迪目派名称孕迪林耶中国尕迪林耶派名称库布林耶中国...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常用语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李文彩辑原文音译意译哈乃菲(派)逊尼派教法学派沙斐仪(派)逊尼派教法学派马立克(派)逊尼派教法学派罕百里(派)逊尼派教法学派哈瓦利吉(派)中世纪伊斯兰教派名格迪目中国格迪目派名称孕迪林耶中国尕迪林耶派名称库布林耶中国...  相似文献   

16.
埃及爱大长老塔依卜博土会见沙特阿齐兹博士 (据“中东报”2011年10月10日报道)2011年10月9日,爱资哈尔大学长老艾哈迈德·塔依卜博士在爱资哈尔总部会见了应邀访问的沙特伊斯兰事务、基金、指导部大臣萨里赫·本·阿卜杜·阿齐兹博士。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磋商,并达成共识将共同应对企图破坏逊尼派伊斯兰社会团结稳定的图谋,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对伊斯兰逊尼派的渗透。双方还讨论了当下穆斯林社会所处的境况,以及所面临的各种不同的伊斯兰思潮与流派。  相似文献   

17.
香港教门略述易卜拉欣·陈穆斯林的构成香港的穆斯林主要来自中国广东(如广州、肇庆等地)和巴基斯坦,另有少数人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穆斯林之间,虽国籍不同,但相互通婚者却比较普遍。香港穆斯林有的是逊尼派,有的是什叶派;他们的外事活动较多,对...  相似文献   

18.
蒋真 《世界宗教研究》2012,(2):158-166,194
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思想是在伊朗反对君主专制、反帝反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并形成的。霍梅尼对伊斯兰教什叶派传统教义的创新,既体现了他对君主专制和政教关系的看法,也包括了他对教法学家社会地位的思考,以及未来国家治理机制的构思。霍梅尼关于建立伊斯兰政府、改革伊斯兰教育以及输出伊斯兰革命等思想,对伊朗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在教育上的主张,对革命后初期伊朗的文化和科学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政治纲领,奠定了伊朗政教关系的基调,也给伊朗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争论。  相似文献   

19.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第二大教派。"什叶"意为"宗派、同党"后来专指拥护阿里的人,故称什叶派或阿里派。该派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及其后代才有资格成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即哈里发。四大哈里发的前三位和后来伍麦叶时代、阿拔斯时代的哈里发被视  相似文献   

20.
阿里·侯赛尼·西斯塔尼是当代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整个什叶派世界声名最为显赫的宗教领袖之一。伊拉克战争后,其宗教政治思想实现了从无为主义到半寂静主义的转变。这种半寂静主义介于伊斯兰教无为主义与行动主义之间,是平衡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与伊拉克现实政治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张弛有度的政教关系理念、独立自主的国家观和人民主权的选举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西斯塔尼的宗教政治思想及其实践在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政治稳定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