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在中国历史上儒、佛、道三教之一的"道教"基于三洞四辅部经典,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三洞部的洞玄部《灵宝经》。道教的诸多教理、科仪都是由《灵宝经》提出,所以《灵宝经》的研究在道教研究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灵宝经》研究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有一个关键性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即陆修静是否直接参与改编《灵宝经》。虽然之  相似文献   

2.
陆修静在历史上被不少道教宗派尊奉为祖师之一。自近代以来,中外学术界对陆修静的道派归属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明代《正统道藏》和敦煌遗书共保留有陆修静著作八种。本文通过对陆修静著作的考察,认为陆修静的道教信仰经历了从最初的天师道向灵宝经转变的过程。至于陆修静在道教史上作为上清派宗师身份的出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唐代李渤《真系传》人为塑造的结果。弄清陆修静道教信仰的转变,对于探讨中古道教经教体系的形成及其确立的历史过程,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22,(6):94-94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型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道教创始于汉代,最初经典很少。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各派道士撰写的经典日益增多。一些著名道士开始搜集整理道书。例如,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广集道书,编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各类道经、符图和医药方技著作,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到了唐朝初年,道书开始汇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正>有关古灵宝经的研究,素来是道教经典研究领域中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学界经过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中国学者陈国符、吕鹏志、王承文、刘屹、谢世维,日本学者福井康顺、大渊忍尔、小林正美、神塚淑子,美国学者柏夷等均有相关论述发表,提出不少真知灼见。然而,由于古灵宝经研究的复杂性及史料的匮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未有突破性进展,犹有胜意可寻。令人可喜的是,王皓月博士新近推出专著《析经求真:陆修静与灵宝经关系新探》对古灵宝经的相关问题予以重新讨论,提出一系列创见,极大推动了六朝道教史及《灵宝经》研究的进展,堪称是近年来少有的道门文献研究之佳作。该书的内容除了绪论和文末附录外,正文部分共计有四编:第一编《真文赤书》研究;第二编《人鸟五  相似文献   

5.
三皇经新考     
道教三洞经教传统,除了洞真(上清)、洞玄(灵宝),还有一洞,就是洞神(三皇经系)。代表洞神的《三皇经》是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可惜这一部重要典籍早己亡佚,故历来研究甚少。围绕着《三皇经》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相关资料重新作了一番梳理,指出:《三皇文》传至葛洪有三条来路,一是帛和所得天文大字一卷本,二是葛玄一郑隐一葛洪这一传承的《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本,三是鲍靓所得、葛洪兼受的“与世不同”的本子。杨羲等人也传《三皇经》,陆修静、陶弘景皆得之于此,可能与鲍靓本有关。此外,根据诸书称引,对广义的三皇经即《洞神经》及其内容、三皇神系、三皇道士的修行方式等,也作了一些探讨。认为:著录的《洞神经》14卷是刘宋陆修静编《三洞经书目录》时的情况,可作为三皇系经书断代的标准。实则称“洞神三皇”之书较此为多,皆陆修静之后增殖繁衍。又认为,南北朝时代三皇道士既有经戒(戒有洞神八戒等),又有法策符图、斋醮科仪等,又有法服,称三皇为一经教派别,也未尝不可。文末将《三皇经》亡佚的时间推测为元初焚经之祸。  相似文献   

6.
"十部妙经"是"元始旧经"在出世最初就提出的观念,一方面它把具有宇宙本源意义的《灵宝五篇真文》看成是"元始旧经"的神圣来源和教义思想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极力强调"元始旧经"本身属于"十部妙经三十六卷"的内在结构。这种观念对"元始旧经"整个创作过程都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自南朝陆修静以来,道教也强调"十部妙经"本身属于一种具有深刻内在关联和逻辑性的经典体系。"十部妙经"观念关系到如何从整体上认识"元始旧经"的教义思想及其在中古道教史上的地位等重要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古灵宝经研究的基本方法问题,并因此在当前研究中具有非常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庭经》     
道教经典。《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之概称。据道教释义,黄者中央之色,喻中央”;庭者四方之中,阶前空地,喻“中空”。黄庭之景,意谓道教修炼功夫之中空景象。《黄庭经》作者,传说殊多。或谓魏夫人(名华存、晋司徒魏舒之女)研审民间草本后所撰,或谓道士口授,魏氏记录而成。成书年代,《外景》始见于葛洪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教目录学则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南朝刘宋著名道士陆修静因对道教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与成就,从而成为南朝道教的一代宗师,名震朝野,故在道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所著《三洞经书目录》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道教目录学著作,是书开创的道教典籍以“三洞”分类的分类法,既具划时代意义,又对后世道教目录学产生重大响影。因此,陆修静在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贡献与历史地位应当加以研究和肯定。作者认为,陆修静对中国道教目录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完全可与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刘向、刘歆父子和佛教目录学史上的道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江苏道教音乐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吸收了多方面营养后逐渐形成的。东汉时期,茅山修炼士周太宾善鼓琴,昔教孙登独弦,能弹成八音。晋时,茅山著名道士葛洪《抱扑子·内篇》中记载“撞金伐革,讴歌踊跃”,这说明在茅山的宗教仪式中已有边敲打。边唱歌、边舞蹈的音乐形式。其中的乐曲《华夏颂》和《步虚声》就是当时流行的名曲。南北朝时期,茅山道士陶弘景,在陆修静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创立了道教茅山派的科仪和音乐。隋唐时期,道教音乐受到帝室重视,江苏道教音乐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江苏道教主要有茅山上清道派和正一道派…  相似文献   

10.
《度人经》     
道教经典。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或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由《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元洞玉历章》和《前序》、《中序》、《后序》及《元始灵书》上、中、  相似文献   

11.
《阴符经》全名为《黄帝阴符经》,在道教发展史上被视为与《道德经》、《南华经》并列齐名的重要道教经典之一。《阴符经》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和正反两方面的道理来教化与劝诫世人要时刻珍视和保护自然环境、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阴符经》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高度审视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又通过哲学思辨、自然可知的理论,教化世人顺应自然、保护环境,不做违背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事,以防止自然的无情报复,进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之上的《阴符经》环保教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2.
《清静经图注》是彭德源借注解道教经典《清静经》以传教的青莲教系统之作品,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通过对海内外藏书机构和民间收藏的多种《清静经图注》重刊本进行甄别与断代,并梳理其源流,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民众观念的变迁。《清静经图注》不仅在庶民阶层中广为传刻,而且在士绅阶层中也有所传读。清末地方官员胡薇元所作《清静经笺注》即参照《清静经图注》分章及注文来注解《清静经》。以《清静经图注》为切入点,可以管窥晚清、民国时期民间宗教与传统道教的互动关系以及儒家士人对民间宗教与传统道教文献的接纳与转化。  相似文献   

13.
有些学者据陆修静《灵宝经目序》认为灵宝经的“元始系”和“仙公系”在主神、思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陆修静在元嘉十四年作“灵宝经目”时“元始系”经仅十或十一部存世,敦煌本“灵宝经目录”反应的是陆修静泰始七年目录的面貌。但他们对《灵宝经目序》存在严重误读。《灵宝经目序》中“仙公授文于天台”等语是指葛玄接受“十部妙经”,而不是“仙公新经”;“出者三分”是指葛玄将灵宝经分成三份流传,而不是说已出经的比例。敦煌本“灵宝经目录”中的“伪目三十五卷”是指伪的目录,而不是伪经的目录,“三十五卷”仅是数字崇拜的把戏。陆修静两部目录关于灵宝经的记载应该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太上洞渊神咒经》共二十卷,一名《洞渊神咒经》,简称《洞渊经》、《神咒经》,为图谶式道教经典,收于《道藏》卷六中。史学界一般认为该书前十卷为原始部分,大致成于西晋末至南北朝的宋齐时期;后十卷成书于中唐乃至唐末。曾经“盛传于隋唐时代,被列为道士受经的第二阶”①,在道教典籍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以宣扬大灾将至,劝人“学仙”、“修道”、“度人”,以及多做善事,积累功德为主体思想,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神咒经》的德育思想包括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两个方面,现概括如下:一、道德教育内容《神咒经》的德育内…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魏晋时期的《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与刘宋出世的《三天内解经》,都是宝贵的道教典籍,蕴含着当时正一道的神学思想。经过认真剖析,本文从前者归纳出7条神学思想,从后者归纳出6条神学思想。从中可以发现,在魏晋到南朝初期的正一道经典中,不仅关注的神学问题有所转换,一些神学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可以窥见道教的主体性与佛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道教《灵宝经》中"元始旧经"的含义存在误解。主要问题在于,不区分教理上的元始旧经和在人间实际存在的元始系《灵宝经》,这不仅导致《灵宝经》的关于经典出世的教理被曲解,在探讨经典实际历史编纂顺序之时也容易产生混乱。实际上,《灵宝经》具有镶嵌式结构,元始系《灵宝经》记录的是元始天尊等神格传授天界的"元始旧经"的经过和内容,即"元始旧经"为"经中之经"。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上清派经典《黄庭经》在宋代颇为盛行。苏轼道学修养深厚,《黄庭经》对其影响较为深刻。具体体现为:苏轼在其诗文创作中,大量引用《黄庭经》中的词汇和故事,诗歌内容、体式模仿《黄庭经》。苏轼的养生思想、生活态度、艺术观等受到了《黄庭经》的影响。苏轼对《黄庭经》的接受对其子苏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庭经》是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是一部谈养生修真之术的道教经书。现传世的《黄庭经》有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但《黄庭中景经》系后人所作,因而《道藏》仅收录内、外二经,《黄庭经》即指该二经的合称。《黄庭经》养生教育思想围绕长生久视、强身健体之目的,立足于哲学与医学两大基础,以存思内视、漱咽津液、吐纳行气、服气积精为主干,兼容恬淡虚无、心专意精、守一养神、脏腑调养等原则与方法,形成了融养生、医学、哲学与宗教于一体的名垂道教教育思想史的养生教育方法导论。笔者不揣浅陋,欲作初…  相似文献   

19.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修真玉经》(以下简称《玉经》)乃道教正一派弟子受“盟威”的必读经典。近百年来,《玉经》散佚,授时缺此经典。公元2001年6月,嗣汉天师府道教经典整理小组在浙江民间发现了《玉经》手抄本。经文系民国初期岩峰梁声闻誊写。为更好地发掘、抢救和整理道教传统文化,现将《玉经》全文抄录于后,供正一道友和专家学者们研究之用。经文中的标点、注释系作者所加,如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修真玉经(正文)三八治图①《修伏阴神律》。正一真人姓张名道陵,字辅汉。其先②本徐州沛国丰人也。少业③儒术,精通经史,系袭…  相似文献   

20.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是陆修静专为授度灵宝经箓、法位而创制的科仪,在道教科仪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考察其文本来源,可以发现陆修静创制科仪所遵循的思路与方法——皆有所本、主辅分明、教义为先以及其为编纂科仪文本所做的巨大努力,凡此种种不但使其获得了巨大成功,对后世亦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