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犹太人问题"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论者普遍认为,马克思1843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即是他对"犹太人问题"的全部见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从《论犹太人问题》中关于"犹太人问题"的世俗基础和"现实的个人"的提出,到《神圣家族》中辨析"犹太人问题"的"真正的"和"普遍的"意义,以及将犹太人的解放置于与国家、社会、法、世界、民族等的关系中进行考察,才意味着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最终解答和真正解决。梳理从《论犹太人问题》到《神圣家族》对同一问题理解的传承和变化,可以看出马克思思想推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堪称马克思思想"眼睛"的《论犹太人问题》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学术探索,留下了大量的富有启迪性的解读。这些解读尽管角度各异,妙论纷呈,但就解读诉求来说,可以归结为"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与"择其要旨"。就"择其要旨"来说,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表述的观点可概括为:(1)人权天然属于"犹太人";(2)现代人都是"犹太人";(3)人的解放与希望在于告别"犹太人",成为"新人"。概言之,马克思对"犹太人"的剖析就是对"现代人"的剖析,含蕴在其中的对"犹太人"的反思正是对"现代人"的批判性反思,他希望人们告别那种视金钱为上帝、视人生为利己的占有性人生的现代性观念。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通过了《我们的时代》宣言,承认犹太人所拥有的圣约继续有效,这一宣告在动摇了以"取代论"为核心的基督教反犹主义教义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犹太人回归圣地及建国问题的宗教合法性与政治正当性的探讨。显然,天主教会与犹太教方面就此问题的态度并不相同。本文将尝试呈现相异之处并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透过沙特(Sarte)的"不良信念"、"身体"(body)等概念以及他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论述来探讨文化族群认同的问题.在其主要哲学著作<存有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一书中"不良信念"与"身体"虽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脉络,但就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沙特对犹太人问题的看法,除了整理出沙特关于族群问题的论点外,也藉此重新思索文化族群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丹尼尔依据《圣经》与《塔木德》的律例典章和故事,结合成功犹太人的经商之道和自己的丰富阅历,提出了犹太人致富的十条金律:不要瞧不起财富、不要独往独来、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惧于领导、不要逃避变化、不要猜测未来、不要搞错焦点、不要吝啬财富、永不退休。除了这些"致富秘诀",我们还可从中知晓犹太人的财富观,犹太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联,以及"伦理资本主义"等概念。  相似文献   

7.
日本侵占哈尔滨后,从1934年至1940年,殖民当局制定并实施一项秘密政策,即利用犹太人、构筑"大东亚共荣圈",被称为"河豚鱼计划"。如何评价那些"渴望参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犹太人,关系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犹太人问题"在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德国,成为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题。本文通过整编Amos Funkenstein等人的研究,描述犹太人解放运动前后的门德尔松、马克思和赫茨尔试图对解放、同化和融合进行区分的三种理论典型。他们分别以乐观、悲观和介乎中间的心态将犹太人问题看为宗教的、社会的和民族的,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表现出的激进特征。三位犹太思想家思考这一问题的代表作展现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在欧洲一个多世纪里的一个走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对待犹太人与宗教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在马克思看来,不能像鲍威尔那样从宗教的视角来解答犹太人问题,而应该在世俗社会当中寻找犹太人和宗教的秘密;也就是说,宗教的灭亡有赖于宗教需要的消除,而犹太人的解放也只能通过人类解放的计划来实现。在利奥塔看来,犹太人无法消除它的宗教特性,它始终是宗教、伦理和他者的代表,而政治解放的内在逻辑又蕴含着消除伦理(他律)的渴望,于是就产生了政治解放与犹太人之间难以消除的张力,这构成了犹太人问题的核心。但是,利奥塔并不诉诸任何基于理性的政治计划,而只是试图通过唤醒人们心中的伦理(他律)观念来为他者(犹太人)留下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鲍威尔、马克思和赫斯都试图将犹太人问题与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相关联,诊断犹太人问题的现代病根,但三者做出了不同的诊断。鲍威尔认为是宗教本质的局限性与特权的效力,马克思却认为是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冲突,赫斯则认为是种族-民族冲突。虽然现实中的犹太人问题糅合了宗教、特权、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种族、民族等多种因素,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鲍威尔、马克思和赫斯都切中了犹太人问题的现实。但是,三者的诊断并不能等量齐观,因为三者分歧的焦点不在于犹太人问题是什么,而在于现代意义上的犹太人问题是什么。综合考虑三者的理论眼光和现代社会的总体图景变迁,本文认为,相比于鲍威尔和赫斯,马克思的诊断更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1)
<正>《约翰福音》10章记述了主耶稣以"我是好牧人"为主题的一次讲道。这次讲道的听众,以犹太人为主。所以,对于"牧人"这一概念以及"牧人"所指代的上帝,听众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几乎每个犹太人都能脱口吟唱大卫的经典圣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耶稣这次讲道的主旨,是要阐明他是"好牧人"这个事实,但涉及的内容却较为广泛,帮助犹太人正确理解"羊圈"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伯林在犹太人问题上的歧见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理论视角与现实关怀.基于对自身文化的坚持,伯林认为,马克思之所以不重视民族主义运动是因为他不接受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但实际上,这是因为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视为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工业时代所带来的极度分配不公所致.尽管伯林理解马克思是因为重视大工业对人与历史的影响而不强调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但因为关注20世纪犹太人的生存现状及其问题,伯林并没有把这一洞见运用到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13.
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开封犹太人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充分地肯定其外在环境与外来影响,而恰恰忽略了从犹太人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认为,开封犹太人同化的最根本动力来自犹太社团内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即犹太人对犹太教信仰的逐步淡化和对儒教的深层次认同,犹太教的儒化过程正是开封犹太人的同化过程。文章试图以儒家思想所造就的文化氛围为宏观背景,探讨犹太教与儒教的文化交往与涵化,分析开封犹太人认同儒教的种种表象以及形成这些表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提到犹太人,人们马上会想到三件事:一是"二战"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二是无所不精的经商之道,三是独一无二的"家教"。犹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人看来,既有些"另类",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们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才使得这个民族以"头脑聪明"、"游刃有余"而著称于世。犹太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让人惊讶  相似文献   

15.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是马克思在巴黎居住期间写成,作为对鲍威尔于1842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犹太人问题的文章的反驳,这是身为犹太人的马克思最重要地公开评论本民族问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对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犹太人进行了批判,但这种批判背后却隐藏着典型的犹太思维方式以及犹太文化精神的影子.这一吊诡现象使研究《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有了十分有趣并重要的意义.本文即意在挖掘隐藏于《论犹太人问题》一文背后那些影响了马克思思想的犹太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并未因马克思对自己犹太人身份的抵触而消失,反而在其思想中处处显露出了特有的标记.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斯是第二圣殿后期重要的犹太作家,其作品在记载相关犹太历史的同时,也极好地体现了两希文化的融合.尽管受到第一次犹太战争的影响,约瑟夫斯的历史观念和历史书写依旧体现出极强的犹太特性,反映了在艰难的历史环境中犹太知识分子的求索历程.本文围绕着犹太人与上帝的关系,犹太人如何看待自身的命运,以及犹太人如何对待异族人的问题,分析了约瑟夫斯的上帝观和先知论、"神权政治"论,他对犹太民族灾难的反思,他对族际关系的态度以及他的末世论.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约瑟夫斯的历史观,成为左右其历史书写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邵珊 《天风》2016,(4):29-30
正抛开有无宗教信仰,"人不能说谎"、"说谎是恶"等观念已是人们普遍的道德共识。因此,人们经常教导孩子"不许撒谎"。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又经常会遇到不得不说谎的情况。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些人为了保护犹太人,将犹太人藏在自己家中的隐蔽处。当遇到德国军人前来质问家中是否有犹太人时,他们应该如何作答?是因为不能说谎而如实告知犹太人藏身之处呢,还是为了拯救生命而选择说谎?  相似文献   

18.
犹太人无国度而幸存千年现象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谜".本文以伊斯兰世界崛起时犹太人为研究切入点,梳理伊斯兰世界犹太人的社会组织、经济生活和文化历史,揭示犹太-穆斯林文化的跨文化关系.这两种文化不断交融,互助共生,创造了犹太历史上最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最伟大的文化遗产,架起了古代和现代之间的一座宏伟的桥梁,从一个侧面解析犹太人幸存之"谜".  相似文献   

19.
张礼刚 《学海》2006,(1):200-202
荣振华、李渡南等编著:《中国的犹太人》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474页中国的犹太人是犹太民族散居历史长河中一朵独特的浪花,备受世人关注。开封犹太人以其独特的历史境遇和结局成为中国的犹太人代名词。自从利玛窦发现开封犹太人的消息传出以后,开封犹太人问题遂成为中国犹太人问  相似文献   

20.
犹太人在伊斯兰教法中属于"顺民".<欧麦尔条约>是伊斯兰传统规范"顺民"地位最基本的文件,它反映了穆斯林和信仰其他一神教的非穆斯林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犹太人和基督徒只要接受条约中的限制性条款就享有宗教自由.在不同历史时期,条约得到力度不同的执行,由此引发了西方学界对犹太人在伊斯兰世界流散的两种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