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初在福建霞浦等地发现大批摩尼教科仪文献引发学界研究热潮,业内多称其为敦煌摩尼教之延伸。然文献内容驳杂,世俗化色彩较浓,故或以为其宗教属性尚难明。余以为不然,径将《摩尼光佛》等早期霞浦文书列为直承敦煌《下部赞》的"呼禄真典",余者多称"林瞪文典",乃瞪所传道化文书。无论早典近典,多以佛道之皮裹摩尼之灵。每彰"五佛崇拜",实非法师强拼多教,而本为摩尼教元典固有之意,在回鹘中流行较广。霞浦摩尼教崇拜耶稣等五佛或五教主,却不尊崇上帝或阿胡拉而只奉明尊,故知其断为摩尼;霞浦摩尼教的多元与世俗化乃顺承中华三教合流之大势,实非别立一宗。  相似文献   

2.
福建霞浦摩尼教科仪典籍重大发现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世纪初我国敦煌和吐鲁番出土摩尼教汉文经典唐写本之后,而今又在福建霞浦再次发现数量可观的摩尼教斋醮科仪典籍,引起国内外摩尼学界的普遍关注。霞浦新发现的科仪文书中包含不少佛、道教的术语、概念和佛神名号,不免令人产生其是否为摩尼教文献的疑惑。今将已现世的唐写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摩尼教残经》和《下部赞》,与新发现的科仪典籍《摩尼光佛》、《兴福祖庆诞科》等,进行全面的系统比较研究,发现无论从形式上对帕拉维语"音译文字"和偈颂赞呗的运用,还是在内容上对佛、法、僧"三宝"的推崇以及对"五佛颂"、"天王赞"的宣扬,两者皆一脉相承,具有完全相同的宗教属性。换言之,即两者在摩尼教固有的传统神灵信仰、基本教义、教法和教理等方面,虽因产生年代不同,受佛、道两教的影响有别,而显出某些差异,但本质上合若符契,别无二致。  相似文献   

3.
景教即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亚与中国传播福音时每每因循其情,方便说法,而大量援引外教术语入教,佛教、摩尼教皆是其选。景教所用历法、景教信徒所用教名多有源于摩尼教者,而其"舟船"譬喻借鉴摩尼教、佛教尤为明显。圣经本经中所涉船只、船主皆为实指,而八篇景教文献之中凡涉舟船,皆为譬喻,而多与耶稣及耶稣所说之法相关,其虽未明示,然以船主暗喻耶稣,其文字甚明,此船主耶稣形象堪堪近似于摩尼教之光明耶稣,亦大似佛主释迦牟尼,是知二教对景教影响之深,亦知景教经中之耶稣形象,不仅有道尊、儒圣、佛祖,亦有摩尼教之摩尼佛与光明耶稣之影子。  相似文献   

4.
景教即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亚与中国传播福音时每每因循其情,方便说法,而大量援引外教术语入教,佛教、摩尼教皆是其选。景教所用历法、景教信徒所用教名多有源于摩尼教者,而其"舟船"譬喻借鉴摩尼教、佛教尤为明显。圣经本经中所涉船只、船主皆为实指,而八篇景教文献之中凡涉舟船,皆为譬喻,而多与耶稣及耶稣所说之法相关,其虽未明示,然以船主暗喻耶稣,其文字甚明,此船主耶稣形象堪堪近似于摩尼教之光明耶稣,亦大似佛主释迦牟尼,是知二教对景教影响之深,亦知景教经中之耶稣形象,不仅有道尊、儒圣、佛祖,亦有摩尼教之摩尼佛与光明耶稣之影子。  相似文献   

5.
福州福寿宫,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祇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祇交互杂处。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以来,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量摩尼教遗物,接着,在福州、屏南等地相继发现摩尼教遗存,既有文献、文物,也有摩尼教庙宇,尤其是屏南降龙村,家家户户供摩尼光佛和林瞪。2013年7月、2016年3月,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调研组两度赴福建考察摩尼教遗迹,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看出,摩尼教是一种活态宗教,在福建省霞浦、福安、屏南、福州、晋江乃至浙江省南部都有存在,均可归入霞浦摩尼教系统。与原始摩尼教不同,霞浦摩尼教在流播过程中,因应形势的不同而逐步佛道化甚至民间化,这大概是霞浦摩尼教能够在福建、浙江一带绵延不绝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以来,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批摩尼教文献,计有经典《摩尼光佛》和多种科仪书,此外还有不少其他历史文物与遗迹。从中不难看出,摩尼教流播霞浦,千年不绝,其间因应形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为拘泥于原始经典的窠臼,而是朝着人生化、现实化和世俗化的方向转变。霞浦新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非常重要,是研究宋元以后中国摩尼教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特别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州福寿官,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祗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祗交互杂处.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摩尼教的“光耀柱”和“卢舍那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对粟特文、回鹘文、汉文摩尼教忏悔文的比较,重点讨论了摩尼教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的翻译问题,认为汉文摩尼教经典借用佛教的神名,主要是因为其“受难耶稣”这个理念出自诺斯替教,在东方颇难表达清楚。借用“佛种”、特别是借用光明遍照、无处不在的卢舍那佛的形象来表述,显然比较容易为当地信徒所理解。  相似文献   

10.
《冥福请佛文》为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所发现的大批摩尼教文献之一。该文献为法师在做道场时请佛之用,虽篇幅较小,但所请之神甚为庞杂,有摩尼教、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的各种神祗,尤其是文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佛教地狱十王思想,其内容与教煌等地发现的《佛说十王经》、《地藏十王图》有不少关联,堪称摩尼教在福建地区走向佛教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一摩尼教(Manicheism)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约于6至7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据宋代文献《佛祖统纪》记载,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原地区则是在武周延载元年(694)。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屏南县新近发现三本(两种)民间摩尼教文书及三尊摩尼教神像,揭橥摩尼教沉潜民间,混融巫、道、佛教,产生以民间道教科仪为框架,以摩尼教教义为内容的民间道坛仪式。同时,屏南文书也呈现承传唐写本《下部赞》《摩尼教残经》《摩尼光华教法仪略》的特质及与霞浦摩尼教文书的渊源。福建东部各地托身民间道坛的摩尼教孓遗,不是孤立存在,其科仪、文书有一定关联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地区在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新疆地区中西佛教艺术的最早交汇就在此处,而现在已湮灭的摩尼教,其珍贵史料与艺术遗址亦多发现于此。摩尼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源起在波斯,由教主摩尼(MANI)创于3世纪中叶。3—15世纪曾在亚非欧三大洲很多地区流行,吸收了不少东西方宗教思想,形成二宗三际的独特教义后,又影响了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一些教派,甚至与佛教也有交互影响,但是摩尼教(东方教区)佛教化的程度远过于佛教中吸纳摩尼教的成份。新疆的古代遗迹与文书中有不少摩尼教的踪迹。考古工作成果可分为两次大的发现,即20世纪初德国人的发现及80…  相似文献   

14.
正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0年11月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由摩尼在波斯创立的世界性宗教。摩尼死后,摩尼教传入中国,并在公元8—9世纪因受回鹘崇奉而得到广泛传播。唐武宗会昌灭法后,摩尼教在国内受到沉重打击,在呼禄法师带领下逃往福建,此后逐渐吸收中国的本土宗教,在民间继续存在,因其后续缺乏清晰的记载而使人们对其的理解受限,并认为摩尼教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相似文献   

15.
柯磊 《福建宗教》2000,(5):43-46
摩尼教,旧译“明教”、“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三世纪由一个名叫摩尼的人创立。他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以二宗(即崇尚光明,反对黑暗)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意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论为根本教义。最高的神是四位一体(察宛、光明、威力、智慧)。三至十五世纪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约六至七世纪传人中国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法音》1998,(2)
佛言祖语·1·佛言祖语尔时佛姨母昙弥比丘尼,告一切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优婆夷及一切女人,而作是言:佛法大利,一切功德,三种果报,唯有如来佛法海中乃具有之。一切众生皆悉有分,而我等一切女人如来不听,以一切女人多诸疑惑,执著难舍。以执著故,使诸结...  相似文献   

17.
摩尼教与回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鹘 (古代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 )在唐代宗宝应年间开始信奉摩尼教 ,这之前 ,信奉萨满教。自牟羽可汗时期 ,摩尼教即成为回鹘国教。摩尼教师在汗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在议政、出使唐朝、入贡、和亲、经商等重大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参与。由于回鹘在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作用 ,摩尼在中原内地也广为传播。 840年 ,回鹘衰败后西迁 ,摩尼教也随着回鹘的衰落而在中原内地衰落。作为宗教 ,摩尼教对回鹘政权的巩固发展 ,在回鹘与唐朝的交往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在内地 ,摩尼教一直延续到五代、北宋 ;在西域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一直在回鹘社会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摩尼教兴衰因缘及其罗山草庵遗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尼教在公元 3世纪由南巴比伦人摩尼创立 ,后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公元 6、7世纪传入中国 ,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摩尼教的教义在古代曾经对下层人民起到了鼓舞作用 ,但因遭到上层统治者的诋毁 ,在世界上已经湮没。在我国尚存的福建罗山草庵摩尼教遗迹 ,引起了世界宗教史研究者的浓烈兴趣。笔者多次造访罗山草庵 ,研讨有关资料 ,认为其所存文物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京藏敦煌摩尼教写经之音译词语,在西方语言学研究的相关成果上,着重从历史学和文献学角度加以申论,认为唐代来华摩尼僧,为实现教主在全世界传播福音之宏愿,不遗余力,因应华情,把本教的义理,甚至每个术语,都尽可能用华人所能接受的汉文宣介,即便是音译词语,选用的汉字亦力依华俗,慎选音义,至于纯属音译者,盖万不得已。了解唐代摩尼僧的译经传统,或有助于对福建霞浦新发现的某些科仪抄本,进行相关的历史文献学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学术界所出现的关于晋江摩尼教遗址———草庵肇始于元代与创建于宋代的两种观点,并对草庵肇建于宋代进行新的考证:(1)对有关史料进行分析,认为何乔远在《闽书》中关于草庵为“元时物”的记载只是孤证;(2)对弘一法师在《重兴草庵碑》中关于“草庵肇兴,盖在宋代”的论断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学术界对草庵肇建于宋代的论述尚缺乏较强的说服力;(3)分析了民间史籍《西山杂志》中关于“十八名贤”于“龙泉庵”读书的记述,及草庵前“明教会”瓷碗发现的情况,说明这些为草庵肇建于宋代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分析了“”字有“释”与“身”的含义,因而草庵摩崖石刻的“喜本师圣像”可能含有“身奉佛”之义;并根据族谱资料说明陈真泽兄弟等人只是“修建草庵石佛”,从而否定了摩尼光佛雕塑于元代至元五年的说法。最后得出结论:草庵应该是肇建于宋绍兴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