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野是基督教一个恒久主题与发展动力。《旧约》中荒野有多重指向:魔鬼与死亡之域、上帝与人立约之地、冥想与神启之地、避难与净化之所等。荒野意义多重,既可以是道德的荒漠,又有成为乐园的可能;既有考验、甚至惩戒的意义,又具有精神提升和灵魂净化的价值。荒野作为庇护和净化场所的传统得以在《新约》中延续。对美国殖民地时期清教徒移民而言,美国荒野在延续旧大陆荒野意义的基础上,又负载了新的涵义。清教徒希冀在荒野中建立一座花园。荒野既是考验清教徒意志与信仰之地,同时也是希望、自由的象征。尽管"可怕的荒野"令人厌恶,却包孕对荒野欣赏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欧洲殖民者从殖民地作为回迁移民返回宗主国的同时,来自殖民地的非欧洲国家移民也大量进入欧洲。  相似文献   

3.
胡永辉  董群 《学海》2014,(4):198-202
本文以"清教思想研究之父"派瑞·米勒的清教契约观念为理论依据,从宗教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五月花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包含的恩典契约、社会契约和教会契约三个不同维度的契约伦理思想。《公约》的恩典契约确立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上帝拣选清教徒到北美承担荣耀上帝的圣城建设使命;《公约》的社会契约确立了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尘世中的任何团体组织都无权剥夺个人的天然权力;《公约》的教会契约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会采用的公理制管理方式保障了移民个体之间的平等。《公约》在为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移民提供了一个世俗的民族身份同时,更赋予他们一个特殊的精神身份。  相似文献   

4.
望天 《天风》2009,(11):45-45
我们知道在美洲每年11月都要过感恩节,“感恩节”始于十七世纪,那时英国的清教徒移民至美国后,在普利茅茨和印第安人共同举行丰年庆,感谢上帝帮助他们渡过万难,使他们得以在新土地安定下来。后来,林肯总统把感恩节定为国定假日。到了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令,把感恩节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相似文献   

5.
移民宗教研究有助于解释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近代广东移民与广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探讨了移民对基督教在广东传播所起的推动作用、域外广东基督教移民社区形成过程、域外广东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等问题。研究发现,借助移民社会网络,近代广东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发展为一个联系海内外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6.
移民宗教研究有助于解释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近代广东移民与广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探讨了移民对基督教在广东传播所起的推动作用、域外广东基督教移民社区形成过程、域外广东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等问题。研究发现,借助移民社会网络,近代广东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发展为一个联系海内外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在欧洲一千多年来 ,欧洲先后共接纳了约 150 0万穆斯林人口 ,因而欧洲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自伊斯兰教进入欧洲后 ,在欧洲虽然发生了世界上两种文明———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 ,但这个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过程却一直是和平的 ,非暴力的。穆斯林向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出现于 2 0世纪 6 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西方经济的繁荣及柏林墙的出现。欧洲总人口中有 2 %——— 3%的人是穆斯林。经过经济危机的打击 ,各国相继关闭了接纳移民的大门 ,当移民群体意识到在欧洲范围内自己的身份有可…  相似文献   

8.
张亚东 《学海》2004,1(2):111-120
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到达美洲后成为美洲殖民地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他们大多以契约劳工的形式出现,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丧失人身自由而沦为白奴,契约期满后则恢复自由并可另谋生计。在重商主义者看来,白人奴役制有严重缺陷,即在商品制造和贸易方面会与宗主国发生竞争。他们  相似文献   

9.
《原道》2017,(1)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内地的22年间,三民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没有完成。国民政府光复台湾,使台湾人从殖民地的二等属民变成一等国民,民族主义得以实践。国民党在台湾实施土地改革,民生主义得以造福台湾人民。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结构也必须回应台湾民众参与政治的需求,实施地方自治,地方自治选举成为台湾政治活动中的焦点,民权主义也得到实践。国民党台湾的三民主义实践相对成功,却也在近30年间遭受台湾社会的拒斥,这一现象与国民党政治基因的先天缺陷有关,也有着历史原因。国民党基于其在冷战时期的处境和自身的"现代化"情结,使得三民主义尚未完成本土化过程,便向根源于日本殖民地时期的日本观、地方势力妥协,出让理念和权利,因而完全略过了接收前殖民地所必经的去殖民化过程,为其三民主义实践遭到反覆的命运植下祸根。  相似文献   

10.
处境神学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神学。处境神学的倡导者认为,神学必须是处境的,也就是说,自古以来的任何神学都是处境的神学。从新约时期之后的神学家们对福音的解释可以知道,他们一直在尝试着从希腊文化来解释福音。比如,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用的是斯多亚主义,奥利金用的是柏拉图主义,奥古斯丁用的是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思想,而“后君士坦丁时期”的教会体制反映出的则是罗马帝国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画家们的两难处境中世纪的哲学家和神学家都本着柏拉图的精神来解释基督教"福音"。特别在十分希腊化的拜占庭东方教会,基督耶稣完全是一位以希腊哲学为其精神内核的上帝。耶稣基督的肉身特性为人类的"偶  相似文献   

12.
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境不利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有许多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时会遭遇一定的困难,并使得建立起的友谊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特点,不同理论流派、研究对于他们遭遇友谊困难的原因的解释,以及与同伴积极、亲密的友谊对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要:在中世纪的欧洲,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与萨法迪姆犹太人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犹太社群,而拉什和伊本·以斯拉分别为这两个犹太社群的释经代表。拉什遵循圣经字义与塔木德传统,他对《创世纪》开篇的解释,开启了圣经历史批判的篇章。伊本·以斯拉则深受伊斯兰教哲学家阿维森纳的影响,关注圣经的理性传统与处境的维度,他对摩西的五经作者身份与《以赛亚书》之作者的探讨,直接启发了17世纪的斯宾诺莎。因此,作为三大"圣书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宗教经典诠释领域呈现出互动与融合。这在中世纪的历史处境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察1930年英国沃伦·费希尔委员会报告中关于成立统一的殖民地公职机构的内容和实施殖民地公职机构统一计划的情况.关于费希尔报告和英国殖民地公职机构的统一,学术界有所论及,但未见专著或专文考察.费希尔报告介绍了英国殖民地公职机构的状况,分析了实现统一的困难和好处,建议成立单一的殖民地公职机构.20世纪30-40年代是英国殖民地公职机构统一方案付诸实施的时期.费希尔报告的出台和实现殖民地公职机构的统一,可以说是英国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面对方兴未艾的民族解放运动,面对自身国力相对衰落和经济困难,采取了加强经略帝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李泉 《现代哲学》2012,(6):81-89,97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虽然发展出一种以市场交换关系为主导的完整的社会关系体系,但却在促进社会团结以及良性运转的功能方面存在着缺陷。本文在梳理马克斯·韦伯对清教伦理所作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超越韦伯的视角去理解近代以来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渊源及其制度基础,即一套建立在清教徒市民美德基础上的盟约社会的组织方案。研究发现,历史上受盟约神学教义影响的清教徒不仅成功塑造出一种自主和能动的个人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对于生活共同体及其内部伦理关系的独特理解。这两方面的共同意识构成了清教社会市民美德的核心,并主导了社区的治理实践。基于此,文章认为基于盟约的市民社会理想类型可以成为市场交换关系主导的市民社会的一种修正模式。  相似文献   

16.
穆斯林社区的发展 尽管穆斯林迁居英国开始于19世纪中叶,但是导致移居的直接因素则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凿.随着英国和殖民地之间贸易往来的日益加强,英国在船舶和港口急需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容易选中的是也门人.他们是第一批到达英国加的夫、利物浦、伦敦港口的穆斯林移民.  相似文献   

17.
二月十二日上午,澳门总督高斯达夫妇参观了上海玉佛寺。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玉佛寺都监淦泉法师在山门迎候贵宾。进入大雄宝殿,总督向法师询问了佛像名称及长明灯的意义。见到一口铜钟,淦泉法师介绍说,佛门子弟认为敲钟象征幸福,听到钟声,人们的烦恼就会消除。总督夫妇听了法师的介绍,立刻兴致勃勃地亲自敲钟,并叫全体随行人员都敲一下。在玉佛寺,总督夫妇参观了一八八三年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2):83-92
新城市化下外来移民大量聚集于大都市,引发新"土客"矛盾。本文借鉴西方移民态度理论,以上海随机调查样本分析了城市居民的移民态度状况、群体差异和成因。结果发现,基于文化认同的排斥稳健而强烈,但以客观社会经济结构壁垒测量的现实利益威胁假说未得到验证。分析表明,过去和未来的利益和状况的主观判断成为影响本地居民移民态度的关键:对于新移民一代(有或无本地户籍),移民排斥主要源于其对未来生活状况的预期,而本地人的排斥受到其过去改革进程中利益受损评估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本地人移民态度形成的"受挫怨恨"假说,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拓展了"悲观预期"假设,并呼吁加强对本地居民的移民接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团队中出现搭便车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伦理和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借鉴清教徒工作观以重整工作伦理的观点。同时,运用团队有效性模型进行了问题诊断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伽达默尔提出以"效果历史"理论为核心的解释学普遍适用的观点,哈贝马斯根据对语言、日常交往行为与认识过程关系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要求,科学理论的形成并不受哲学解释学所提出的认识困难处境的影响。即使在哲学解释擅长的日常交往领域,它也存在明显局限。哈贝马斯在哲学解释学异军突起时主动捍卫解释学方法论意义并完成解释学向批判解释学转型,这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哈贝马斯过分强调带有明显理想性的自由交往理论建构,也遭到了伽达默尔的有力反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