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的车票     
为了某种未知的目的,一个无票的法国人必须登上某列列车。无奈的他只有偷偷潜入。在阴暗的车厢角落,他惶恐而疲惫地睡去。恍惚间有人把他摇醒,要他出示车票。他支支吾吾地搪塞,但那人态度强硬地逼问。无票的人知道,如果这样,他将被抛出车厢。为了改变这不利的局面,他急中生智,谎称自己肩负一项重大的使命而急需到弟戎去,这件事与整个法国、甚至全人类休戚相关。既然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他理所当然应在列车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留在了车上。 这个人就是梦中的萨特。在梦里,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车票:为法国、甚至全人类而存在。这…  相似文献   

2.
关心孤儿救苦解难──记一心为残疾孤儿的真禅法师觉醒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悬挂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由真禅法师亲笔所书的这副对联,是多少年来真禅法师关心残疾孤儿心声的流露,也是他近十年来捐款赠物、以实际行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真实写照。1985年,适...  相似文献   

3.
见心 《法音》1994,(12)
本刊讯湖北麻城市法华寺于10月30日举行奠基仪式。仪式由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主持;麻城市宗教局局长彭崇礼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奠基仪式。法华寺原址在宋埠镇柿子树巷,始建于1644年,距今已有350年历史。当时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祖堂、客堂、斋堂以及增察等,常住众数十人,香火兴旺,惜毁于日寇入侵的炮火中叶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华寺由现任住持永光法师主持重建。由于该寺规模远不能适应信众举行宗教活动的需求,现经麻城市有关部门批准,迁址重建,并计划恢复古法华寺各殿堂原貌,并将增建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基督教界,有许多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原沪江大学第一任中国校长刘湛恩,就是一位杰出的基督徒教育家、爱国志士和社会活动家。刘湛恩,生于1896年12月12日,湖北汉阳人,外祖父曾是最早一代浸信会牧师,由于其父早逝,家境贫寒,他的母亲十分独立,在汉阳浸信会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刘湛恩在这里遇到美国医生白桃(D r.Em ilie Bretthauer)。白桃资助他读书,帮助他接受了正规的教会教育。在教会学校,刘湛恩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1918年他在东吴大学求学毕业后,赴美深造。…  相似文献   

5.
热心资生福利 关怀残疾孤儿──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真禅法师刘永华真禅法师在捐赠仪式上"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静安寺及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住持真禅法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多年来...  相似文献   

6.
言行一致     
“你们应按这圣言来实行,不要只听,自己欺骗自己。”(雅1:22)雅各伯宗徒以自己真实的行动回应了圣言的召唤,并最终为这圣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每一个蒙天主召唤的人,都是他所喜爱的。我们不能够只接受主的祝福而不设法回报他,这要求我们该以实际的行动来回应。为了不让我们的眼盲目,主基督亲口交给了自己的门徒一份向主祈祷的经文——主祷文。  相似文献   

7.
非至情至性的人,做不好艺术。弘一大师即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读大师的诗文,几度春秋,几度离情,几番伤感,悠悠读来,感慨泣下……不知世间竟有如此情怀,感入骨髓,痛彻心扉。大凡至情之人,皆有一颗敏感良善的心,活着,用他的生命感动着别人,感动着自己。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2011,(3):6-7
一座城市先要进行规划,才能去建设。一个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先要做好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去做。规划与建设的前提是要认识人生.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认识。人间的痛苦就在于我们追求的东西是错误的,得到的东西也是错误的,这就是人的痛苦。如果我们追求的东西是正确的,得到的东西也是正确的,就不会痛苦,所以,我们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别人给...  相似文献   

9.
法华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法华村东北约1000米处,是五台山最为著名的台外寺庙之一,历史悠久,高僧辈出.从唐代神英感通建寺起,就在五台山佛教发展、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史资料和五台县法华寺现存建筑、碑刻的深入研究,以期再现五台山法华寺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生有了幸福还需要什么?还需要留住幸福;人生没有了幸福还需要什么,还需要留住幸福的种子。这种感悟缘于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孤儿,过着贫穷的日子。这年刚刚进入初冬,他的全部口粮只剩下父母生前为他留下的一小袋豆子了。但是,他强忍住饥饿,把那一小袋豆子藏了起来。之后  相似文献   

11.
江湖艺人魏立德有一个绝活:双脚踩在4枚鸡蛋上手劈大理石。他这招一经在湖南电视台表演后立即引起轰动。他说自己能如此是因为自己会硬功和轻功。  相似文献   

12.
非常喜欢一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句话平实、美丽而深刻!清清楚楚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关系和人生在世最自然最根本的需要。生活在生命与生命相互维系的氛围里,别人需要我们或我们需要别人,就象维持生命的水对整个人类是必不可少的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身边的人都弃我们而去,我们的生命将何以为继?有些人在生活不如意时,会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以为他对自己的生命掌握着生杀大权,其实这是极端自私和残忍的表现。天主用爱救赎了人类,为了我们的重生,他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使我们藉着他的痛苦和死亡得到生命…  相似文献   

13.
卡尔是一位奥地利富商,长期从事家具和室内装潢业,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身家达到数百万英镑。他不但没有去享受金钱带给他的欢乐,相反,他正准备变卖自己的全部家当,把所得捐给慈善机构,用于资助南美洲的孤儿和穷人。他的家产包括一处总面积为;3455平方英尺、价值200万英镑的豪宅,还有一处面积达17公顷、售价61.5万英镑的乡间衣舍。  相似文献   

14.
在穷人的集会前,你应表示和气;在长老前,你应谦抑你的心灵;在官长 前,你应低首下心。你要高兴倾耳垂听穷人,并归还你的债务,又要和颜悦色地向他答礼。应从压迫着的手中,拯救被压迫的人;在宣判时,不应畏缩。对待 孤儿应如慈父;扶助他们的母亲,应如丈夫。如此,你才算是至高者听命的儿 子,他必要比你的母亲更爱你。(德4:7-11)如何对待各级人士  相似文献   

15.
感恩之心     
单渭祥 《天风》1996,(6):31-32
A. 不知何时曾阅读过一篇名家的短文,题为《时时心存感激》。大意是说无论生死祸福、痛苦欢乐,都当存心感激。缘因我们究竟有机会品尝了这生命的内容。这位作家为文时远不是基督徒,但是从字里行间已充分能看见他对自己生命的位置有了一种感觉。他没有呼出神的圣名,可他却已体认了自己的渺小。当这渺小面对隐藏在万有背后的伟大时,他就悄悄地流露出了这充满宗教情愫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6.
林佳 《佛教文化》2012,(6):95-97
“学员”对苦的强烈感受,正是月佛学来宣导他们的基础。一个被判处20年监禁的“学员”,如果能够正视自己的境遇,回到当下,调整好心态,那他本人的心理会好受很多,少了烦恼,提升了生命品质,如此才能安心改造。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以为,生命是一种坚持。 生命的坚持是需要一种信念的。在挫折、艰辛或各种美好的诱惑面前,我们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追求。或许我们曾经皓首穷经仍无皇皇大作,或许我们曾历尽失败仍远离成功。然而,请对自己说:生命需要坚持。在坚持的一路风尘中,你充实了生命,生命因你的坚持而获得最好的诠释。于是,你倾斜的信念之塔重新端正;你身心俱轻,拥有了那份恬静。当然,能够做到如此,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坚持有清醒的认识,不管它是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树立的宏伟目标,还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或是一份小之又小的个人心愿,生命里的这份坚持必须是真实的,这样才能持久永恒。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3,(11):59-59
[随感]将自己的孩子明码标价卖钱,如此父母令人心寒。可是,若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网上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现在,有越来越多有形的、无形的商品、服务都可以用来交易,会赚钱当然无可厚非,但金钱不能大过一些基本的底线——人不能被当作商品买卖。归根到底,这样的行为是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有灵的活人”与万物都不同,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使人的生命何等尊贵,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该尊重,即使父母也没有权利买卖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当22岁的他大学毕业后重新回到养育自己的乡村时,乡亲们都投来诧异的目光,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脑子进水了,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生命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凯特是一个孤儿。直到21岁那年才被人收养,在这之前凯特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其实21岁的凯特已经参加了工作,完全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根本不需要他人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