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峭,字景升,号紫霄,泉州人,南唐国子司业谭洙之子,具体生卒年代不详,五代后周时期尚见其活动之迹。谭峭无意仕途,学得道教辟谷养气之术,隐入山林,常以酒为乐,以云游传道为业,恣意行事,终其一生。其事迹最早略见载于欧阳修《新五代史》中。①后有宋人张君房在《云笈七签》中为其立传。据《佛祖统纪》卷四二所记载:“显德四年957年),隐士谭景升居终南山,与陈抟相师友。著《化书》百十篇,穷括化原。”谭峭所著《化书》是五代时期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探索自然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的同时把道家的寡欲无为和儒家的仁政德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管子》一书具有很丰富的经邦治国思想。本文从以法治国、礼义治国、以道治国、明君治国、贤臣治国等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管子》民本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它主张治国安邦以民为本。如何做到"以民为本"呢?《管子》认为首先要重民、爱民、富民、利民;其次,在治国方略上必须礼法并用,德法并举,即以法来维护人民的利益,同时,以"礼"来维护社会秩序,使社会和谐发展。再次,在用人制度上必须坚持尊贤授德,察能授官,重视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4.
<化书>的和谐思想涉及人自身的和谐、人际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即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诸多方面,本文力求通过清理<化书>关于"社会和谐"的理想构想,并探讨这种理想的现实性基础与条件,而从思想上追溯<化书>社会和谐思想的逻辑根源,以求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 《化书》旧名《齐丘子》,南唐时宋齐丘撰。此说有见于宋初张来《书宋齐丘化书后》、马令的《南唐书》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但与宋齐丘同时代的陈抟则以为非。据陈景元(号碧虚子)《化书后序》记载,陈抟曾对其弟子张无梦说: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治国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礼法并用、德刑并重,发展经济、农商并重,为历代君王将相和学者所尊崇和探究。文章立足于《管子》成书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从周公和姜太公两者的治国思想探讨了《管子》治国思想的渊源,以期从历史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管子》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7.
管仲在诸侯并起、争霸称雄、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以政治家的胆识、思想家的睿智,洞彻社会发展趋势,胸怀宏伟政治抱负,从实际出发,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深刻改革,做出了很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治国思想。今天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管仲的治国思想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以法治国,涵及治农、治政、治军、治贪、治商工等方面,使齐国由弱变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为现代的“依法治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不是将法治绝对化,而是深刻认识到了法治与农业经济、德治以及法律实施的辩证关系,认为发展农业经济是法治的基础,主张“富民”是法治的前提;同时认为法治是实现德治的保证和手段,二者并不排斥;还强调公开、严格、公平地实施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轴心时代让人类拥有了精神觉醒的意识,并开始了理想治理模式的探索。孔子与柏拉图是分别屹立于东西方的思想巨人,在治国理政方面都阐发过系统精湛且意义深远的论述。孔子以杰出的历史理性,将以修己为本、安百姓为旨归的仁学之道导入体现尊尊之制的君臣父子伦理关系之中,确立了以道德与政治的高度统一来治平天下的德治路径。柏拉图则以卓越的逻辑理性,运用正义与善的理念构建了三个等级各司其职、互不僭越的理想城邦治理模式。通过较为深入的比较互鉴,可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治国理政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谁为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以德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还论述了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及要实现"以德治国"就必须加强以人民为主体的权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探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江泽民同志去年初在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去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重申,要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今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又一次提出,在坚持不懈地依法治国的同时,应该坚持不懈地以德治国,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以德治国的含义及其学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就是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重视与充分运用、发挥道德的诸种社会功能 ,使道德成为治理国家与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方法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以德治国不是只要德治不要法治 ,而是要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弥补 ,使二者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的客观依据和科学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世纪初将"以德治国"上升为治国方略,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首次.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有些人对于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提,还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些模糊认识,因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论证"以德治国"的方略,无疑是当前理论界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拟从为什么要提出以及怎么样实施"以德治国"这两个方面做一点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改革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管理学,也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运用得法,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有助于我们探讨现代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主客体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一项指导社会政治实践的道德活动,是道德主体以一定的目的改造道德客体的特殊社会行为,不仅道德活动的主客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的,道德主体本身也是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本文拟从道德活动本身和"以德治国"两个层面,遵循逻辑与历史一致原则,阐明道德主体的内涵、要求及其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社会稳定 ,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领导干部政德失范就是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广大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 ,人们作了多方面探讨 ,但一些关系性的问题 ,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刘秀芬教授主编的《政德实现论——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红旗出版社 2 0 0 3年 8月版 )一书 ,从我国实际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领导干部政德的内涵及政德失范现象 ,…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道德的作用非常重要。道德对立法、司法、守法等法治的各个环节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道德还可以弥补法律的缺陷。因此 ,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 ,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法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礼治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荀子十分强调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作用,因而极力宣传和推行他的礼治思想。他主张要以礼修身,以礼齐家,以礼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特点出发,具体分析了在实施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用到的几种思维方法,论述了这些方法在此种麻醉中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