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红霞 《孔子研究》2011,(6):96-105
子夏和曾子对儒学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思想。将二者思想进行比较,最能体现早期儒学发展的两种不同进路:一、子夏重学,以博学多识为手段,进而践履儒学,属“道问学”;曾子重视个体内在人格的完美,注重向内求索,处处以“德性”为尊。二、子夏特别重视礼乐制度,注重礼的外在规范对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子夏的修身是由外入内。...  相似文献   

2.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子夏仅是其中较有成就的一员。与孔门其他弟子相比,子夏以其特立的言行以及迥然的风格成为孔子门下一位卓异的人物。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子夏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的东西:勇武、好学、刚直、善言等等。由于年代久远,并受史料所限,我们只有管中窥豹,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其性格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首先,指出儒学在现代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困境,当是现代民众在“情感上拒斥儒学”;其次,分析了儒学被冷落的原因,认为就儒学自身找原因的话,这只能归咎于儒学后来的精神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贵族化”倾向,越来越背离原始儒学重“世俗”的精神蕲向;再次,以方东美与牟宗三为例,说明现代新儒家不但没有改变以往儒学的精神方向,反而更以现代理性的方式,把原始儒学原本十分明白易懂的说教变成了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才能体悟的“绝学”;最后,就如何改变现代新儒家发展儒学的路数,以求实现儒学世俗化谈三点具体意见:1.须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2.须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民众的世俗要求;3.须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  相似文献   

4.
对于孔子反对“樊迟学稼” ,应当作具体分析 ,不能简单视之为儒家鄙视农业科技的证据 ,而在事实上 ,孔子反对“樊迟学稼”并没有对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儒家的民本、农本思想推动了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儒家经典中所包含的古代农学著作以及农业科技知识不仅是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成为古代农学家研究农业科技的知识来源 ,从而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子夏之学基本特征是:在现实上表现为求成效的事务主义,在学术上表现为穷经的章句之学。这种特征可用小人儒名之而与君子儒相对,君子儒盖指内及于性,外达于天之儒,为思孟学派之特质,得孔子之道的正宗者。孔子之后,能绍述之者乃曾子,其后的子思与孟子俱依此而弘教。子夏与曾子并为孔子后期开坛授徒之弟子,但子夏德行存养上的弱使子夏之学沦为了小人儒,故其内不能及于性,外不能达于道,而形上之道缺焉。子夏之儒的事务主义在后世为荀卿所继承,其流变为法家;而其章句之学在汉代则流为家法传经。二者俱远离孔子之道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儒学史发展到今天,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儒家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一般不大触动,而只是因时代的变化对其做新的阐释,或者以认同儒学基本观念与思维方式为前提,走海外新儒学打通西方现代观念的道路。笔者认为,虽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延续需要用不断的新阐释使其既保持活力,又维系先秦儒学的中心化地位,但仅仅通过新阐释来延续儒家的基本观念及其思维方式,会  相似文献   

7.
承千载华夏道统,启百年儒学复兴。2011年12月3日至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孔子研究院及亚洲研究中心承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1-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来自中、日、韩、美、加、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前瞻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70年代迄今,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儒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视儒学为一种宗教性、精神性传统的新趋向,该趋向固然与西方晚近兴起的宗教多元论和宗教对话理论有关,但相当程度上是受到了现代新儒学运动的影响。现代儒学的发展,是传统儒学被全面解构过程中对儒学的重建,这种重建使得儒学所蕴涵的各个层面得以厘清,尤其使儒学益发将自身界划为一种具有超越品格的宗教性传统。而儒学若要作为一种价值信仰系统融入生活世界,恰恰需要以确立其宗教性或超越的品格为前提。在21世纪,儒学会有多方面的开展,但将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性传统发挥作用;并且由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尤其是“波士顿儒学”的现象可见,虽然在西方仍非显学,但儒学作为价值信仰的一种类型,如今已开始进入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新儒家对儒学的诠释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新儒家在儒学诠释与创新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成就,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四个新趋向:儒学本位坚持下的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对知识论的注重与方法论的自觉,彰显"道问学"的转向;凸显批判精神和对话意识;批判"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儒学重建方向的肯定.与此同时,其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10.
许宏 《管子学刊》2010,(3):87-91
儒学普及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文化热点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察和理性的分析研究。儒家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的传统美德,当前的儒学普及应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在新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儒学的现代转型,以现代精神推动儒学普及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以言行相顾而立“信”的儒家信条 “信”,是儒家五常之一,意即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马注深谙儒家思想,又博通伊斯兰教经典,这样论述“信”:  相似文献   

12.
房伟 《孔子研究》2014,(2):125-128
<正>2013年9月27日至29日,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在设于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子研究院举行。世界儒学大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和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本届大会共有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14.
韩国儒学是在本土形成的固有思想基础上,吸收了中国的朱子学,并在适应本国国情的历史中形成的。其固有思想中很早就存在着儒学性的因素,传统思想也与中国的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儒学思想很容易地传入并被吸收。而吸收朱子学形成的朝鲜性理学与中国相比,则发生了不少深入而细致的变化。朱子学传入之初便被新兴士大夫们接受,后来以此为指导理念建立了朝鲜王朝,从而被定为国学。与政治的这种紧密而又特殊的关系,使得儒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问,而成为了指导阶层的统治理念、士人阶层的权斗工具。朝鲜儒学者对人的道德心性的深入探索、士人们强烈的历史和现实意识以及学派的分化和党争都与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高海波 《中国哲学史》2022,(6):20-26+33
陈来先生在明清儒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宋明理学》《有无之境》《诠释与重建》三书为代表。实际上,陈先生对明清儒学研究的贡献远不止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晚明清初思想家思想的专题研究,包括对颜山农、黄道周、方以智、陆世仪、陆陇其等思想家思想的研究。第二类则属于综合的研究,在方法上也不同于纯粹概念分析的哲学研究,而运用了比较宗教学、社会文化史的方法。第三类则是关于明代心学文献的考辨、辑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甘泉、阳明文献的研究中。陈先生所开辟的上述诸多研究领域,已经被学界广泛重视,他得出的很多结论,对我们今天的明清儒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人字前的"伯"、"仲"、"季"或"子",或存或省,并非不可变通。《论语.雍也》篇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上博楚简《仲弓》显示仲弓向孔子请教的多是临民为政之道。《说苑.修文》说"仲弓通于化术,孔子明于王道,而无以加仲弓之言"。《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这些皆可间接证明荀子承传了孔子、仲弓一系之外王儒学。在《孟子》书中,提到孔门十哲中的九位,唯独少了仲弓,荀子则极力批判子思和孟子。由此看来,弓荀学派之外王儒学,与思孟学派之内圣儒学相区分,似并非向壁虚造。  相似文献   

17.
吕鹏 《孔子研究》2012,(5):116-118
<正>杜维明先生认为:"儒学的长久之道,必须扎根学术,深入民间"。此话给我们以启发,我认为,经过当代实践检验的更生的儒学思想的积极因子,有可能而且有必要进入制度(法律、法规、政策等)层面。进入制度,才有力量,而且可以促进"扎根学术,深入民间"。一、在实践中,有新加坡的成功案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翁化蜀对儒学传播的推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郡太守文翁是汉代最早兴办教育事业的地方政治家,他通过选拔基层官吏到京师向博士学习以及修建学官、招收学生入学两项措施,大力推广儒学,从而成功改造了与中原文化异质的巴蜀文化。此举对儒学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9月27日至29日,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在位于孔子故里曲阜的中国孔子研究院召开。世界儒学大会由中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20.
金圣基 《孔子研究》2021,(1):159-160
儒学源于中国,而泽被世界.中国儒学最先传入的域外之地是朝鲜半岛.传入朝鲜半岛后,儒学与其本土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渐趋融合,进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直至今天,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儒家文化已彻底融入韩国社会,并焕发出勃勃生机.王曰美教授的《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一书,基于详实丰厚的国内外资料,立足学术前沿,着眼宏阔的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