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读到大连大学特聘教授葛志毅博士的新著《谭史斋论稿续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深感葛先生学识底蕴的丰厚和治学态度的严谨。在他的著作里,不但可以看到对古代文化的深入探研,而且还可以看到对于文化研究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王立  焦小刚 《管子学刊》2007,(3):126-128
不倦探索的葛志毅先生2006年又出版了新作《谭史斋论稿三编》,将近年来研究论文辑为一册,内容包括对思想史写法的阐发,古代经学文化传统阐述与评价,对分封制、《春秋》义例及郑玄经学的研究,还包括周代妇女、武帝尊儒改制、士的起源和戊戌前后康、梁民族观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他还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应盲目信服西方文化,而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恢复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可以看出,葛先生虽精研先秦两汉文化,但是仍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关注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值得我们每位学人学习。综观葛先生新著,似至少有如下特色:一、问题意…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岗 《现代哲学》2000,(2):101-105
一、引言 由于近代科学对中世纪神学的胜利及其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把近代标示为“理性的时代”或“科学的时代”。西方文明的发展,科学精神的张扬,代表人类智性的进步与胜利,也为人类取得了较大的生存空间及较大的灵活性,“西方的科技照亮了整个世界,西方的理性滋润启发了不少心灵。”① 然而,人类社会并没有象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和19世纪的进化论者所构想的那样,在“理性”的指引下,得到健全的、有秩序的发展。两三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作为自然、社会系统调控者的人类,其实践既有积极的正面效应,也有消极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研究是伴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而引起学术界普遍理性思考的新兴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生态传统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意义日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学术质量也日益提高。其中,由佘正荣教授所著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一书  相似文献   

5.
卢巧玲 《管子学刊》2013,(4):123-124
孔子学说传到西方,始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将《论语》译成拉丁文的努力,但在翻译传播过程中,因文化背景等种种因素,导致儒家经典“变了味”,出现了诸多误解。直至今日,尽管已有1000多种对外汉语教材,但方便外国人学习的并不多,教材中有很多不易理解的内容,编排方式也不尽合乎他们的接受习惯,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困难重重,甚至误入歧途,产生更多的误读或误解。于是,编撰一些体例清晰、解读准确的读本,成为孔子文化传播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孔子研究院刘续兵等编著的中德文版《孔子这样说》(奥地利BACOPA VERLAG ,2013年),正是基于弥补以上缺憾而进行的可贵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晓华 《管子学刊》2013,(2):109-112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士”的出现,他们对于政治、生活、现实都保持着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与情感体验,并由此形成一种士文化。他们向往着“达则兼济天下”,但更多时候处于“穷则独善其身”的境地。英国贵族文化是随着贵族阶层的出现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直到今天它还无处不在地影响着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形态,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特征,如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对思想自由与精神充盈的追求,对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格独立的强调等。同时,作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两者又有一定的差异。分析比较这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对于把握中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核,将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越 《管子学刊》2009,(2):F0003-F0003
由邵彬、闫水村先生所著的《齐都乐论》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两位先生近几年对齐地音乐研究成果的汇编,其内容既包括自先齐至齐国的某些音乐论述,也有当今淄博的一些音乐概况,是一部研究齐地音乐艺术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林义正 《周易研究》2006,10(2):26-40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有没有自己的特点?经作者研究之后,感觉到传统经学的实践中确实有直释与旁通两个基型, 可惜没有受到学者充分的注意。故本论文为了具体讨论起见,特别以《易经》的诠释为例,依以下各节:一、前言,二、对“中国经典诠释基型”的界定,三、《易》籍著作的诠释体式,四、直释型诠释的方法与问题,五、旁通型诠释的方法与问题,六、结论, 来论述。其中第四、五两节又各立细目,详细讨论诠释的方法与问题。中国经典的诠释体式是依字-句-章-篇-卷逐次解释而成立低层的训诂、章句、注、笺、解、疏、说、传,甚至更有不泥于文句。而依义理而成立高层的释义、通释、通义,乃至最高层的哲理诠释。其诠释可归纳成两个基型,即依各经本身在历代表现出日新乎高明的直释诠释与依异经互释在后代表现出富有乎博大的旁通诠释。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此两型诠释之于经典正犹乾坤之于易,经典在诠释中表现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正由景枫教授等撰著的《中国治理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对从古至今的中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实践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读一过,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和推介。第一,提纲举要,揭出中国治理文化的核心特点。本书在对中国治理文化进行一般性概括之后,从"道德治理文化"、"法律治理文化"、"民间治理文化"勾画全篇,最后对中国治理文化的当代意义进行分析。中国社会的传统治理方式、渠道、手段多种多样。但就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的文化层面而言,道德与法律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早在"中国轴心文化"奠基的先秦时期,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刑德"问题就是核心问题。秦汉以后的古代社会,"刑德"问题又转化成"儒法关系"问题,二者在思想和实践方面长期斗争而又融通,成为中国治理思想和实践的骨干和支柱,抓住这两个问题就抓住了中国治  相似文献   

10.
论《黄帝内经》与中国文化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王庆宪新疆兵团奎屯医院(833200)梁晓珍所谓文化,广义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成份总和。如观念、意识、民...  相似文献   

11.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识古代经络学说的精髓所在,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真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德治文化与人性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人性论及其善恶问题构成了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的内在根据,具体而言,孔子的"性近习远"说是德治文化的人性论前提,孟子的"人性善"为实行德治提供了可能性,荀子的"人性恶"则揭示了实行德治的必要性。唐镜先生在《德治中国——中国古代德治思想论纲》一书中提出孔子的"人性可塑"思想是中国传统德治文化的理论基石,为我们进一步从人性论角度清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德治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线索。  相似文献   

13.
安多(Amdo)地区,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重要藏族文化地区,常与卫藏和川康并列。范围大致相当于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黄南、果洛四个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位处甘南夏河的著名寺院拉卜楞,是这个区域中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之一。丹曲博士近期出版的学术新馔  相似文献   

14.
朱子对于《尚书》并未有专书论之,但他对这部经典却有着精深的理解,对《尚书》思想的诠释是深刻的。朱子在治《尚书》的过程中,不仅重考证,而且重义理。训诂考证方面,在朱子的《尚书》学中主要是对伪《古文尚书》及《孔传》、《书序》的考证辨伪;在义理阐发方面,朱子提出治《尚书》要"求圣人之心",并强调重在以义理解之,通其所可通,毋强通其所难通。可以说,重义理阐发而又不废章句训诂是朱子对《尚书》经典诠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杨升南 《管子学刊》2012,(4):123-124
冶铁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曾起过划时代的作用,恩格斯指出,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原料"。因此,在研究中华文明史时,探讨冶铁技术起源的时间及地点,就是一项具重大意义的学术课题。我国冶铁技术起源于何时何地,一直时是学术界探讨和争论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对于起源的时间有商代说、西周说、西周晚期说、春秋早期说等,  相似文献   

16.
17.
张杰 《管子学刊》2005,(3):127-127
赵文化是中国古代地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肇始于新石器之磁山文化,夏、殷商京畿文化及西周、东周文化承续于后,战国时期随着赵氏列为诸候国,赵文化进入鼎盛时期.而新时期赵文化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重要标志就是1987年邯郸召开的全国首届赵文化学术研讨会.赵文化研究至今近20年,  相似文献   

18.
方东美借"机体主义"诠释中国哲学之特质,其"机体"思想具备三个向度的哲学意涵:第一,作为诠释方法的机体主义,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并对怀特海机体哲学作出方法学上的提炼和转化;第二,作为本体论的机体主义,"普遍生命""双回向"的上下贯通使得人与宇宙世界的圆融无碍找到形上的依据,在儒道佛的阐释中分别体现为"生生""大道""真如";第三,作为中国哲学通性的"机体主义",它表现在儒道佛同俱"旁通统贯论""道论""人格超升论"等中国哲学之精神。此三种意涵构成方东美独到的认知范式,这种认知范式还理论于历史,还概念于语境,以"忠恕体物,道通为一"的整体思维方法以及体察万物的中庸之道对中国哲学作出真正"同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 音乐是最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令人情思绵延,或热血澎湃,甚至能诱人情不自禁地击节顿足,翩翩起舞。佛教音乐,古雅、清净、庄严、静穆,曲调优美深沉,有著独特的宗教氛围,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清净安宁、庄严肃穆的感染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佛教把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乃梵语音译,为"堪忍"之义),娑婆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Philip A.Kuhn)教授,1984年始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事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