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与影视的合流合作,已经成均近年来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文学改编于中国电影的关系对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同样改编自严肃文学文本的电影作品《天狗》与《罗生门》因其相似的剧情结构与叙事手法,成为值得比较一二的典型佳作。  相似文献   

2.
自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在文学领域影响巨大,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用来隐喻民族、生死、孤独等创作母题。《长江图》与《皮绳上的魂》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无论是文本叙事还是剧作模式都具备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从这两部作品切入,深入探讨近年来魔幻现实主义影视的发展范式:一是从文学到影视的流变;二是作品叙事时空形变的实践;三是从魔幻的风格中衍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影视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建筑虽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异质文本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的共通。罗兰·巴特提出的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源于文本理论的艺术哲思,为文学与建筑的互动建立了桥梁。文章通过讨论罗兰·巴特所提出的文本理论,解析文学与建筑之间的共通性,分析现有的文学与建筑的互文案例,为跨学科视角下文学与建筑的互文性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与建筑空间在被结构剖析之后呈现出同源性。文章以情境体验为线索对戏剧与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进行解读,从二者的叙事类比、叙事体验和形式迁延三个角度阐释主题,指出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叙事载体与建筑学相互交叉,形成建筑空间体验的多元性与场所意义。  相似文献   

6.
戏曲动画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类型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与当代数字媒体艺术跨界融和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戏曲基因"。因此,戏曲动画在叙事结构上具有一般动画所不具备的叙事模式。在整个叙事过程中,各种叙事元素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丰满多变的叙事模式,这也是当代戏曲动画在叙事模式上最为动人的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7.
书法和绘画并不同质,从中国艺术发生原理上讲,也有序列上的先后之分.但借助于哲学思想、文学以及笔墨等因素,二者在观念的相应层面上产生了较为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复仇既是一种历史文化话语,也是一种文学叙事资源,可以说"复仇"母题贯穿文学长河。就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而言,血亲复仇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复仇叙事范式。在血亲复仇叙事中,道德意义与审美价值、人性内涵与艺术表述恰巧都完美地融于一体,从而为复仇文学叙事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6,(3)
正西方电影艺术家利用电影艺术语言表现圣经重大事件和思想,总和了文学和历史研究成果及电影制作技术。然而,在当代人看来,圣经叙事虽然自成一体,但是仍然存在某些叙事空白。这些空白为电影艺术家发挥想象、展示艺术表现提供了空间。因此,或为了保持圣经叙事的完整,或为了贴近时代精神和观众审美的需求,或为了展示艺术家对圣经叙事的个性化解读,编剧和导演有时会对圣经文本的叙事加以改写、添加和演绎。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传统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传统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道教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中国传统戏曲的故事文本、剧作审美、戏曲叙事、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与影视互动传播的角度历时性审视研究齐鲁文化及其传播镜像,80年代齐鲁红色文化与民间草莽文化并行,90年代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并峙,新世纪政治文化重塑与移民文化重温同步。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加强文学与影视良性互动,是有效促进齐鲁文化的品牌塑造与影像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图像时代,图像叙事成为瞩目的焦点。连环画(小人书)是文本叙事和图像叙事结合的完美形式。图像叙事围绕文本叙事展开,图像对部分文本的理解和绘画方式的呈现,使观者进行反复、特意的停顿和凝视,这种观看体验有助于抽象地理解和感悟文本叙事,同时又带来视觉美感的体验。采用一定的叙事技巧绘制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展现绘画艺术美感,这是连环画艺术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东西先生的《没有语言的生活》由小说到影视剧改编,均获成功,究其本源在于其主题都切中了“无形语言”这块璞玉,由此切出三块“玉石”,实则“本同而末异”.“无形语言”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文本涉及叙事话语材料的变化,这不仅造成了审美观感的不同,还折射出不同材质叙事语言背后整个话语权力结构的变化.考察“无形语言”如何在此话语转换中成功穿透精英文化文本和大众文化文本的场域,对于多元文化空间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涛 《美与时代》2005,(5):71-72
本文从文学的视角分析了舞蹈(舞剧)的脚本结构,揭示了经过脚本加工的舞蹈(舞剧)也同样和文学的文本结构一样,具有叙事、抒情等特征。作者认为舞蹈(舞剧)的脚本最好要具有文学性,并呼吁中国舞蹈编导者能够在文学作品中挖掘编创舞蹈脚本的潜能,使创作的舞蹈(舞剧)作品达到“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巩伟  相似文献   

15.
郭昭第教授《中国抒情美学论要》立足非二非不二思维基础,围绕中国文学抒情之创作、文本和阅读传统,系统阐述和彰显了中国文学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阐释与反阐释平等不二的智慧美学精神,从艺术视域尤其是抒情视域建构了中国智慧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较之于传统纸介文学的一大特征,是其内在指归与外在表征统一于鲜明的娱乐至上的审美向度.其成因主要有三:一是因特网娱乐经济的属性,为其奠定了生成学意义上的根基:二是数码技术为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多媒体文本等游戏性、娱乐性的艺术范式提供了可能;三是后现代主义与因特网的亲缘,为网络文学的泛娱乐化精神提供了文化学层面的根由.  相似文献   

17.
《美与时代》2014,(3):F0004-F0004
一、杂志介绍 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052/I,国际标淮刊号为ISSN1003-5346.《东京文学》是万方数据、龙源国际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专刊登文化、文学、艺术、民俗、影视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文章。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集权威性、实用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有着文体自觉意识的作家,韩少功在不断地拓宽文体的边界。他在多种文本中都使用了元小说叙事策略,元叙述的应用既扩展了创作的文类,又体现了作家娴熟的叙述技巧。在《第四十三页》中,作者用反省式叙述、互文性效果以及不确定文本使小说中的元叙述策略达到高潮。韩少功用反省式叙述探讨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使小说具有了玄幻的色彩;多重叙述视角让文本具有共时性的互文效果,揭示出两层文本空间的复调特征;元叙事技巧让文本内容充满"不确定"氛围,是作家独特文学观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刘鸣 《美与时代》2006,(9):34-35
“张力”,在文学活动中,可以增强文学叙事作品的戏剧性和抒情作品的趣味性,引发动人心魄的艺术效应与强大的艺术冲击力。就其实质而言,文学的艺术张力根本上是个借用异质同构的原理实现“陌生化”的艺术过程。  相似文献   

20.
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与影视也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当今社会,在文化大融合、互联网及电影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影视作品给予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升华。不论是传统电影的拍摄还是高科技数字电影的制作,多种艺术元素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影视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艺术元素呢?其他艺术种类和影视创作之间又是怎样的相互作用的呢?以部分影视作品为例,对艺术模仿在影视创作中的运用和实践进行分析,进而对艺术模仿在影视创作中有效运用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