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学热"的兴起反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温与重构,以及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学在复兴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趋利避害,以真正弘扬传统,振兴国学,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国学、儒学本来属于中国传统学术,在当代中国,这些传统科目的国学、儒学日益受到重视。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国学、儒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积极实践的文化教育事业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这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尽管当代中国大学已经创办了越来越多的国学院、儒学院、书院,大家正在努力推动国学、儒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国学、儒学等中国传统学术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中并没有独立的一席之地。那么,现代大学是否应该将国学、儒学等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大学教育如何找到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和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相互融合的道路,广大的教育专家和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近年兴起的书院制教育模式就是这种探索下产生的一种尝试。打破本科生专业界限的书院制模式开创了新的学习和生活单位,改进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原道》2015,(4)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升温,传统书院研究和当代重建也渐成热点。为澄清有关书院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代书院重建,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并将访谈稿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地区文化和和全球文化的“无缝对接”也变得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中国文化藉此也获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除此之外,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文化寻根情节”开始在一部分国人心中滋长,于是国内进发了以“复兴国学”为标志的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建筑既是诗意的栖居,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6.
孔子庙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孔子故居孔子庙、纪念孔子庙、学校文庙、书院孔庙和孔氏家庙五大类。本文考证了这五类孔子庙的创始时间:故居孔子庙创始于公元前402年或略后;纪念孔子庙始建于东汉建和三年;京师国学文庙始建于东晋太元九年;地方国立学校文庙开始于北齐;孔氏家庙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书院孔庙则是岳麓书院,首建于北宋咸平二年。  相似文献   

7.
书院肇始于唐,兴于宋,在明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普及,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种不同于官学与私学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机构。不仅对中国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对我国教育、建筑、藏书、园林、民俗的培植等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史料结合案例的方式,对书院发展的概况、书院文化对书院园林影响、关中地区书院独具的园林艺术特色以及传统书院园林对现代大学校园营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力图重拾历史,将这块文化瑰宝重新带给人们,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正>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教育有千年不衰的优秀传统,几乎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同义词。儒家教育为儒系文化的绵延和传播储备了思想和人才,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及考试制度的兴起、发展、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儒家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相似文献   

10.
聂福玲 《天风》2022,(9):28-29
<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学经典的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江西圣经学校开展经典阅读课程,除了必要的圣经阅读,学校还分小组开展国学经典阅读。但华夏上下五千年,经典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如何阅读与理解经典又变得分外复杂起来。若没有好的入门国学教材,还没开始了阅读,就会被各种难懂的字,深奥不熟悉的哲思,吓到停止了追寻的脚步。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在小学启蒙阶段学习国学,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润泽、滋养学生的心灵。怎样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国学并从中受到有益的教育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国学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是我国书院建筑最为广泛的省份之一,也是传统书院文化最为盛行的省份之一。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机构或者说教育场所,在建筑形态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个性,象征图像则是江西书院建筑美术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江西的书院文化,紧接着探讨了江西书院建筑中象征图像的起源和形成,然后从形式与特征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书院建筑美术象征图像的具体内容,最后就象征图像的现代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刊登署名文章,题为《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以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国学研究》第一卷为基础,报道了北京大学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时隔一天,《人民日报》又在头版“今日说”栏目发表了署名文章《久违了,“国学”》。此后,由于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国学”成了传统文化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个概念,似乎有一股“国学热”。近年来对于“国学”开展了一些讨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初,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以北大传统文化研究学科群的雄厚力量为基础,致力于推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成立伊始,即着手筹办大型学术集刊《国学研究》,并与美国南海公司合作拍摄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电视片。1993年5月,《国学研究》第一卷出版。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署名文章,题为《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以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国学研究》第一卷为基础,报道了北京大学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该报编者按说:"在社会上商品经济大潮的拍击声中,北…  相似文献   

15.
在二十世纪国学教育发展史上,二十年代创办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和五十年代初创办的新亚书院是两个重要的代表机构,其主事者吴宓和唐君毅都怀抱着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但二者的教育实践却产生了迥异的结局。吴宓与唐君毅的个性差异、清华国学研究院与新亚书院的机构性质差异、在教育理想与现实生存关系的协调上以及时局的变迁是导致二者不同命运的几个重要因素。清华国学院走向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非吴宓个人所能掌控。研究唐君毅与吴宓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并不是对二者进行简单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探索由清华的"转制"和新亚的转向所反映出的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当前国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简称,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至深至巨。国学虽居于象牙之塔,却已渗进民众的心灵,直按间接地参与现实生活。认识、分析和论说国学同民众及现实生活的联系,阐发国学的现实意义,是“国学与现实笔谈”这个栏目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国学热"事非偶然。它反映出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最近江泽民主席关于祖国统一的重要讲话又一次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可以预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个重要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七十年前,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揭案出中西交融,吸取西方近代优秀成果研究国学的宗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开辟了学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今天,传统文化,或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成了当…  相似文献   

18.
丽心 《法音》2012,(10):75
本刊讯9月29日,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南怀瑾居士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4岁。南怀瑾居士1918年3月18日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  相似文献   

19.
<正>国学文化涵盖内容广泛,其中包括诸子百家的思想、治国理念、行为礼仪、哲学观点等多方面的知识。国学经典内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国学倡导的自律原则,对人们思想模式和行为规范仍具有指导意义。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德才兼备的青年一代来履行国家复兴的历史使命。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国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谈谈语文教材中国学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原道》2015,(4)
中国古代道统的传承绵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传统书院。传道、弘道、讲道、明道、修道,这就是现代书院要传承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历代经学通过学统传承担当重建道统的任务,儒家道统与教统的关系是在儒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道统"是"教统"价值之源和指导思想,"教统"是"道统"落实的基本途径。"教统"主要是通过书院讲学,进行社会教化来实现的。在今天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怎么从道统的高度,从学统的深度,从教统的广度来传承传统书院的基本精神,发挥书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