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际关系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信、融洽友好、文明有序、团结互助.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一系列条件的保障,这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完善的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各种关系的形成都是围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来实现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目前,随着社会原有体制的改革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各个方面正在呈现出改革、发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作为人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基础性概念,表达了人自身存在的方式与价值的确证。从原初视角审视人际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之发生与发展的一种生态意义上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由血缘家庭开始的人伦谱系在自我认同过程中诠释着传统人际关系指向的最终追求——人际和谐。而从血缘到地缘等交往的多元化发展和交往关系的持续扩大,使传统人际关系的和谐基础必然要求一种内在的置换,即由"原发性内在要求"转为"相互性要求"。面对当前人际交往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通过深入省思,树立一种"共在化交往原则",从而实现现代人际关系及其和谐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农村重点高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学生师生关系测验问卷》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对随机选取的1120名苏北农村省级重点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良好的和一般的,师生关系较差的只有6%左右,同学关系较差的却有20%左右;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1.说话和气:在情绪稳定的正常情况下,只要你在说话前稍加注意,就能做到说话和气,要使自己说出的话产生感召力,达到融洽关系,平和相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决定说话的质量。说话质量的优劣又与说话的声调、语气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效果就不大一样。说话和气往往有着奇妙的心理效应,它能够随时影响着你的工作与生活。2.面带微笑:笑是每个人不花任何代价随时都可以显现出来的。微笑是祥和的花絮,友善的信号,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看到和悦、善意的笑脸,没有人愿意同…  相似文献   

6.
论人格、交往行为与人际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作为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内在精神要素和外在行为规范的系统结构,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并被主体吸纳为自身的一种本质力量.人格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的交往行为对人格的修养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交往行为合理化,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现实需要与重要标志,使整个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交往行为模式,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对师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且男大学生的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各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具有显著差异;(3)总体上城市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明显高于乡镇大学生;正在恋爱的大学生的总均分比没有正在恋爱的大学生总均分显著偏高。结论总体上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性别、年级、地域、正在恋爱与否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都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大学生为对象,采取整群取样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社会面子意识、冲突处理策略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社会面子意识与人际关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面子意识与协作策略呈显著负相关,协作式冲突处理策略与人际关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协作型冲突处理策略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社会面子意识负向预测人际关系满意度; 低社会面子意识大学生在协作策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争面子意识、高护面子意识和高社会面子意识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确地了解同学是与同学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以情感为支点,相互了解则是彼此产生情感的基础,这就是“知之深.爱之切”的道理。了解是相互的,即包含两个方面:让同学了解自己和自己了解同学。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班内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奕 《社会心理科学》2000,(1):92-94,99
一个优秀班集体,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集体气氛,在学生中提倡自尊自爱、互敬互谅、互帮互学的风气,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往,这样有利于同学间加深了解,联络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要把爱心融化到班集体的氛围之中,使每个学生生活在团结、祥和的集体中。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工具的功能,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娱乐、交往、消费、学习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所具有的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物理环境的独特特征,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似乎将瓦解现实社会生活中基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但当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交往空间仅仅被人们当成扩大交往对象和社会关系圈的工具时,其对现实人际关系模式可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却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理想追求,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的规范和要求.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主要包含了"和合"体系和"人伦"体系,提倡"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养性"、"和为贵"的和谐理念;积极推崇"天和"、"人和"、"心和"的"太和"境界;强调"五伦"的人伦规范.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和谐哲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儒家的和谐哲学,强调和谐是天底下最宝贵的价值;主张和谐是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指出任何事物的矛盾,经过冲突与斗争,最终必定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坚持和谐能够促成组织的凝聚,从而增大整体的力量。和谐哲学作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这种“集体潜意识”被释放出来,运用到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在诸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构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242例戒毒女性人际关系和自尊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肃省两大戒毒所242例戒毒女性为调查对象,运用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Scale-SES,Rasenberg,1965)和背景资料调查问卷,探究影响戒毒女性自尊、人际关系的因素。结果发现:(1)吸毒持续时间对戒毒女性的人际关系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戒毒次数及吸毒持续时间与戒毒次数的交互作用对她们人际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2)戒毒女性的自尊评分与正常人群的自尊评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3)吸毒持续时间对戒毒女性自尊评分存在显著性影响;戒毒次数及吸毒持续时间与戒毒次数的交互作用对戒毒女性自尊评分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课堂教学的现代元素,组织学生协作学习,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力图把新课程思想尽可能贯彻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改变学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学会利用课程资源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开放型的学习.为此,我们就基于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基于科学分组的人际关系和基于共同任务的协作互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进行研究日益呈多学科交叉态势。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也不再拘于微观的心理领域,亦开始注重社会化深层原因对微观人际心理影响的探讨。本对十几年来大陆学关于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化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析,以对中国人际关系研究的概貌有基本的认识,使人际关系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本主要从大陆学对儒家化的人际关系影响的解读、中西人际关系化比较研究及本土研究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女性道德状况调查包括女性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女社会公德和女性道德的总体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女性道德状况总体较好,女性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受到较高的评价,人们对传统女德的认同度很高,但女性性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蓉蓉  韩向明 《心理科学》2002,25(3):371-372
1 前言人际关系取向是个体在不同的交往场合中 ,表现出的一种相同的基本反应倾向。美国心理学家舒兹 (W·C·Schutz)认为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 ,因此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舒兹把人际关系的需要分为三类 ,形成了他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简称FIRO)。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关系是由包容、控制和情感这三大需求为前提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和相应的行为表现来描述、解释和预测人际关系现象 ,还可以通过群体成员的人际需要模式的组合来解释和预测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试图探明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9.
关于和谐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的提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人"无论作为个人主体还是类主体,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渗透德育的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的和谐;德育自身诸要素的和谐是德育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德育的最高价值就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德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我们从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评估等环节入手,探索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伦理思想的渊源主要有智者、奥尔弗斯教和伊流欣努秘仪、古希腊悲剧作家等,其基本内容包括"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和"照料好自己的灵魂",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体现在对和谐的多层意义、对践行荣辱观的指导作用、对寻求终极关怀的启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