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在批判地继承了契约主义与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代表特殊利益的市民社会上升为代表普遍利益的政治国家才能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矛盾。早期马克思停留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的语境中,并借用费尔巴哈的思想提出了对黑格尔方案的批判,但仍没有找到解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裂的现实道路。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所揭示的"政治国家复归于社会"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裂的难题,实现了国家观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的正义论试图复兴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契约论传统,但是,罗尔斯的复兴和继承是有选择性的承继。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功利主义传统之悖谬和契约论传统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罗尔斯对契约论传统本身的扬弃之实质所在。另外,本文驳斥了单纯认为契约论对罗尔斯思想建构仅有“论证方式”之意义的观点,同时为罗尔斯这一论证方式提供了一种经验性辩护。  相似文献   

3.
以期望为核心的心理契约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本文对心理契约定义、特点及功能进行具体的阐述,说明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并对心理契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导向目标功能、激励信念功能、凝聚价值功能和融合关系功能,做出了进一步的解说。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政治史上,这五个人可能是最伟大的人物:潘恩第一个主张美国独立,他的《常识》一书成了美国革命的圣经,是最主要的革命宣传家。杰菲逊起草《独立宣言》,撰写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论著,是美国的总设计师。富兰克林被视为美国的圣人。华盛顿是独立战争的总司令和美国的首任总统。林肯重新统一了美国和废除了奴隶制,用中国的传统说法,叫  相似文献   

5.
在君主论、革命论、国家论方面,黄宗羲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君主论方面,黄宗羲以“职能”说突破了孟子的“天命”说;在革命论方面,黄宗羲在恢复孟子的“王朝革命”思想的正当性的同时,去除了其“天命”色彩,揭示了“革命”的功利性一面,扩大了革命主体的范围;在国家论方面,黄宗羲根据孟子的“民贵君轻”说,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论题。突破了“君国一体论”的框架。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中国的政治传统与西方的近代政治思想具有相通因素,二者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蕴涵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他关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述,表明了其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他对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自由的诉求;他对原子排斥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平等的关注.这些思想与近代契约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它并不是对近代契约论的翻版,它关于人的思想、关于自由与平等的观念的理解与近代契约论有着显著的区别,而这正是其对近代契约论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学术界,学者们更多地立足于纵向的、思想史的维度对契约论加以探讨,但实际上,它是关于政治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概括了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美国学者熊彼特认为,契约论“试图创立一种有关社会的综合性理论,涉及社会的所有方面和所有问题”(转引自于海,第86页)。它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哲学,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底蕴。一方面,作为一种价值理性,契约论包含了人本主义价值原则;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契约论蕴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不仅由于完成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的政治革命而革新了中国的政治结构, 而且也由于把近代哲学的革命推进到顶峰而重建了国人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而且是革新传统观念的旗手、战士和思想家。他运用近代伟大的进化观念考察了宇宙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描绘了建立近代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基本道路;他以近代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历程为背景参照,一反数千年来中国文化所崇奉的“知易行难”的传统路数,力倡了以“知难行易”为基本特征的近代科学理性精神;他从中国文化伦理精神和…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一个很难忽视或很难否认的事实,就是在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之间,在社会政治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科技思想即科技革命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有两层意思:科技革命通过非常不同、非常复杂的途径,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影响着社会思想;而反过来,社会政治思想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技活动的开展也发生着冲击,看不到这种推动是不行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和日益深刻、日益迅速的发展,给所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迫切的任务;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