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与醒悟     
沈承恩 《天风》2004,(4):6-7
经文:路15:1—24 在这章圣经里,主耶稣讲了三个比喻,正像 马太福音25章里,主耶稣讲了三个比喻一样。马太福音25章三个比喻是同一背景、同一主题(见拙文《预备自己,等候再来》),路加福音15章三个比喻也是同一背景、同一主题。路加福音15章三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主教》2010,(3):4-5
圣经中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讲述的是天主仁慈的三个比喻,这也是每个基督徒都应该很熟悉的经文,当法利塞人和经师对耶稣与罪人一起吃饭而窃窃私语时,耶稣讲了这三个比喻。  相似文献   

3.
在常年期(丙年)第三十主日圣路加福音第十八章第9—14节,耶稣讲了个比喻,即骄傲和谦逊两种人祈祷的比喻。在  相似文献   

4.
父爱三部曲     
《天风》2020,(6)
正"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参路15:20)经文:路15:11-24《路加福音》15章记载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比喻:失羊、失钱和浪子回头;特别是第三个浪子回头的比喻,更可以说是信徒熟知的;但大部分人在讲解这个比喻的时候都会趋向于讲浪子而忽视父亲。其实这段经文看似在讲浪子回头,其实重点是在讲父亲,讲述他的慈爱、怜悯和恩典,所以有人说这个比喻不应被称为"浪子的比喻",而应被称为"慈父的比喻"。父亲节快到了,今天就让我借这一段经文,和大家一起来思考"父爱三部曲"。  相似文献   

5.
徐玉兰 《天风》2003,(7):8-9
经文:太25:14—30 这是一个按才干受托付的比喻,旨在教导我们要忠心事主,完成主的托付。 比喻中出现了四个人物,一个主人三个仆人。情节描述得非常生动活泼,讲到主人要出国去,把家业交给他的仆人,三个仆人就按着各自不同的才干接受了主人的托付。  相似文献   

6.
在家的浪子     
读经:路15:25—32 耶稣讲的浪子的比喻在教会是妇孺皆知,耶稣用比喻向人表明:天父上帝对愿意悔改的罪人宽容、慈爱,并欢欢喜喜接纳为天国子民。  相似文献   

7.
在家的浪子     
傅献祭 《天风》1997,(7):20-21
读经:路15:25—32 耶稣讲的浪子的比喻在教会是妇孺皆知,耶稣用比喻向人表明:天父上帝对愿意悔改的罪人宽容、慈爱,并欢欢喜喜接纳为天国子民。  相似文献   

8.
沈承恩 《天风》2006,(7):2-3
教会里的同工是什么关系?保罗说:是肢体的关系,保罗的这个比喻不是仅指教会内的同工应有的关系,而是指教会内所有的信徒应有的关系。但我们假若仔细看罗马书12章与哥林多前书12章,就会发现,保罗讲这个比喻的落脚点是讲同工的关系。保罗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9.
四种土地     
读经:马可福音4章1—9、14—20节。 刚才我们读的圣经,是主耶稣讲的各种比喻,并他亲自讲解撒种比喻的属灵意义。种子落在四种不同的土地,结局大不相同,因此定题为“四种土地”,请大家思想对照从其中得到十分重要的教训。 首先要认识所撒的种子指什  相似文献   

10.
耶稣讲完了这一切话。(26:1)耶稣就要赴死了,天主在耶稣身上的救世计划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刻,这时,玛窦交待了一句:耶稣讲完了这一切话。这一切话指什么?当然指耶稣刚说过的话,如就天国讲的十童女的比喻、塔冷通的比喻以及公审判(参25章),但还有另一种可能,即包括在此前说过的所有的话,亦即耶稣就天国的奥秘宣讲的一切。在耶稣对自身默西亚身份的认识中,受难意识早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解经家意识到《箴言》1—9章同10一3l章相比,有其不同的特性,诸家公认1—9章是10-31章的“导论”。本文主旨在于揭示“妇女主题”是《箴言》1—9章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个渐演渐烈的主题,表现为1—9章两个“妇人”被安排在一场。延客的竞赛中。  相似文献   

12.
经文:路15:11—32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上二次讲过“三一真神的大恩典”的题目中,已讲了“牧人拯救亡羊”和“妇人寻找失钱”的两个段落。现在继续讲末了一点: 第三个段落 父亲迎接浪子 在浪子的比喻中,主耶稣不是讲述浪子的罪,乃是描述父亲以慈爱的心肠来迎接他孩子的回家。以下分三方面来讲: 一、父亲对浪子离家的慈爱心肠 浪子在离父家之前,是何等的幸福啊!父亲是一位大富翁——“有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3,(9):24-25
从路加福音第15章看圣经的全面观点 看圣经应该用全面观点、发展观点、精意观点,这是大家公认的。我认为这三个观点中,全面观点是基础,因为没有全面观点,就谈不上发展观点,更谈不上精意观点。所以全面观点是十分重要的。全面观点反对我们读圣经断章取义,反对我们抓住圣经中的一句话无限夸大。全面观点也能保证我们顺利地运用发展观点和精意观点。在路加福音第15章里,主耶稣讲了三个比喻,综观这三个比喻,我们会发现上帝的爱是何等广大,何等丰富,其长阔高  相似文献   

14.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既有在目标任务一致、范围对象一致、策略方法一致等共同点,也有结构性质不同、功能不同、操作方式不同的区别。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在某些方面直接同一,二者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结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从一个新的角度扩展了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域,是对统战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毫无疑义地对统一战线工作给予有益的促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譯自作者于1962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克服的途徑”一书。該书共分五章,即:一、矛盾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二、社会主义矛盾的基本特征与其发展;三、从以往的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矛盾;四、社会主义的矛盾的形式和解决方式;五、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这里譯出的是該书的第一章,其中第一、三节是摘譯,第二节是全譯。在这一章里作者閘述了他著述此书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則。其中,在第一节里,他分析了矛盾的实质,认为矛盾是运动,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运动形式的泉源或潜在基础。他认为矛盾的任何具体形式必然以下列諸条件为前提:一、統一物分裂为二,現象內部出現对立的力量或趋势;二、在各种力量的相互关系中建立一定的形式;三、存在着矛盾展开的条件;四、矛盾只能在一定界限內展开;五、过程中有一个主导力量;六、存在着使矛盾得到解决的前提或手段;七、旧矛盾中具备有新矛盾的萌芽。在第二节里,作者分析了同一、差別、对立、矛盾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同一是对一个对象的实质与另一个对象的实质的区別的确定;差別是两种沒有达到相互排斥程度的現象之間或同一种現象的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关系;对立是同一个統一物的两个相互排斥的方面的关系;相互渗透是两个极端在斗爭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矛盾。在第三节中,作者分析了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的飞跃。他认为漸进性和飞跃不是同一的,但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漸进过程是为旧质向新质的飞跃轉化作准备,而飞跃則是完成漸进的发展并为不断的运动創造条件。飞跃是漸进性的中断,甚至在不經过爆发而实現轉化的条件下也是如此。飞跃是旧质的质变,是旧质为新质所代替,但并不是把旧质全部抛弃,而是一方面加以否定,另方面加以保留。飞跃是根本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平?”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一段话,见于《孟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双方辩论的主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也就是所谓义利之争。这是伦理学中的一个老题目。一直到现在,有些人对于讲道德和讲实惠之间的关系,还  相似文献   

17.
自义与自卑     
音歆 《天风》2005,(5):36-37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耶稣经常藉着比喻来讲解上帝国的奥秘和一些道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些类似的事物来对比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路加福音18章9-14节记载耶稣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自义与自卑的道理,这个比喻中讲到有两个人在圣殿里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另一个是税吏。这两个人无论在宗教方面、道德方面的地位和影响都是截然不  相似文献   

18.
羊圈的比喻     
王俊 《天风》2006,(17):4-6
“羊圈的比喻”启示给我们的实质内容为耶稣是好牧人。这一点,耶稣在讲完比喻后给门徒们交待清楚了。那么,耶稣这位好牧人究竟具有什么特征呢?经文:约10:1-17耶稣生前讲了几十个比喻,有的针对犹太上层,有的针对他所拣选的使徒,有的针对门徒,个个脍炙人口,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羊圈的比喻”前三福音都没有涉及,只有《约翰福音》特别提到,虽然较短,却有时代的亮光和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十三节至二十一节记载,有人请耶稣帮忙, 吩咐他兄弟和他分家产。耶稣对群众说要小心戒绝一切贪心。耶稣由此讲了一个热衷积蓄财物、贪图现世享受而不顾灵魂得救的富人的比喻。  相似文献   

20.
谁是邻舍?     
《天风》2020,(6)
正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是说邻里关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对"邻舍"关系的认知,可能最初就是与这句俗语有关的。然而,耶稣讲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让我们对"邻舍"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个我们很熟悉的故事记载在《路加福音》10章25节至37节。耶稣讲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有一个律法师要试探他。从《路加福音》10章25节之前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