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周易学会与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湾大学哲学系与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到会正式代表106人,大会收到论文67篇,专著30部.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任继愈先生、罗国杰先生、方克立先生及台湾学者朱高正先生等参加了大会.日本学者组成以高岛成龙为团长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日本观光助兴团”专程由日本前来参加大会开幕式.从到会代表的层次、提交的论文及代表的发言等情况看,本次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高水准的学术讨论会,基本代表了两岸易学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叶福翔《周易》思想的性质判定问题,是易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在60年代初的易学讨论中,冯友兰先生的“《易传》的哲学思想”①和“《易经》的哲学思想”②两文对该问题作过总体探讨,80年代初张岱年先生“论《...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周易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委托,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并主办的中国周易研究会于1989年5月下旬在济南成立。周谷城、张岱年、任继愈、张震寰、徐才、肖(?)父、张协和、成中英等出席了会议。会议指出中国周易研究会的任务是广泛联系国内外易学同仁,对周易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研究,不断开拓周易研究领域,全面探讨易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阐发周易在我国思想文化、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明的发展,建设现代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书讯     
《不息集——回忆张岱年先生》,陈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张岱年先生是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2004年4月24日不幸因病逝世。张先生逝世后,亲友、同事、学生以及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吊唁之情。为了进一步追思、怀念张岱年先生,北京大学陈来教授主编了这本《不息集——回忆张岱年先生》。该集以友人、同事、后学、亲属及各界人士回忆张先生的言行事迹和他们与张先生的交往为主要内容。这些作者们把各自与张先生交往中的所闻所见和值得纪念的事情写作成文,既保留了哲学界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也可以使读者从中得见张先生为人为学的具体风貌。这些文章不仅可以使中国哲学界的学者们互相分享那些难忘的记忆,也可以使青年学子得以瞻仰和兴起。  相似文献   

5.
刘大钧先生,1943年生,山东邹平人,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学刊主编,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易学研究,以弘扬大易文化为己任,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并开展了传统象数易学研究,为传统易学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山东大学易学学科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易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周易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周易概论》《周易经传白话解》《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纳甲筮法讲座》等著作多部,主编大型易学文献《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2000多万字)、续编(3000多万字),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三十多年来,刘大钧先生筹备召开了十余届国际易学与海峡两岸易学及儒学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易学与两岸易学及儒学的交流与发展,并以"大易"系列的形式,主编了历届易学儒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余部,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界泰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在给汤一介先生的信中称赞刘大钧先生:"其沉潜易学之深辟,诚当代巨儒。"日前,刘大钧先生接受了《孔子研究》杂志彭彦华主编的采访,就易学研究已获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阐发了自己的见解。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周易研究会于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在济南成立。会议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主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任继愈先生、全国气功学会理事长张震寰先生,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徐才先生,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腊分校陈启云先生,台湾著名学者吴怡先生,武汉大学哲学系主任肖(艹疌)父先生,老一辈科学家张协和先生。国际易经学会,国际武术联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张岱年先生九十五岁的诞辰,为了纪念张先生,我想把张先生的儒学观作一简要介绍,这一点在以前似乎没有受到充分的注意. 张岱年先生是上世纪后期到本世纪初最有权威的中国哲学研究的大师.1980年代初期以来,他提出中国文化的精神是<易传>所提出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并在80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中,发表了大量的阐述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文章.在这些论述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与儒学有关,这些论点对全面了解当代的儒学讨论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张先生的学术思想也有重要价值.由于张先生关于儒学的论述极为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能就其若干主要方面加以抉发叙述,这是要先说明的.  相似文献   

8.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国学大师。这三个称号与其一生主要从事的三个治学领域相对应,如他在《张岱年学术论著自选集》的“自序”中说:“自30年代以来,我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哲学理论问题的探索,二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三是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张岱年全集》第8卷,第247页)在这三个治学领域中,张先生有时候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放在前面,如他在《我与中国20世纪》和《八十自述》中所说就是如此。(同上,第525、626页)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张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而且他在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2月16-17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的"问题与出路:当代易学研究国际论坛"暨"首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召开三十周年纪念会"在山东大学成功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1987年12月,在刘大钧教授的精心组织下,中国大陆"首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在济南成功举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与会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甘肃天水市周易学会、天水市博物馆协办的"2008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今天开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