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谭特立 《佛教文化》2011,(6):106-111
马一浮是一位誉满海内外的理学家,他深研佛学融合理学,周恩来总理赞称他是我国唯一佛学化的理学大师. 马一浮和弘一法师的交往甚深,丰子恺先生说高僧弘一是一轮朗月,而马一浮则是一片清空,二者同在一个境界里.  相似文献   

3.
王新 《思维与智慧》2012,(10):44-45
诗心、禅心与童心,要说的是丰子恺。丰子恺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他对大师弘一法师的评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演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他还说,弘一法师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人生于世,八九分像人,堪为伟大;六七分像人,值得赞誉;五分像人,已是上流人,像弘一法  相似文献   

4.
兔年除夕,电波中传来不幸消息: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与世长辞。这是中国人民沉重的损失。叶老早年主编《中学生》杂志,在开明书店与夏丐尊、丰子恺两居士同事,叶老与夏老还是儿女亲家。夏老是弘一大师的挚友,而丰老则是弘一大师的学生,他们受大师的熏陶,先后皈依佛教。叶老虽对宗教抱着“教宗堪慕信难起”的态度,没有成为佛教徒,但他对佛教是有同情和好感的。为了缅怀先哲,聊寄追思,谨向本刊读者介绍叶老与弘一大师的一段甚深因缘。叶老是在1927年9月,经丰子恺居士的邀约,在上海功德林蔬食处  相似文献   

5.
正丰子恺是以其漫画闻名于世的。他的漫画虽离今天的时代很远了,却依然常读常新。丰子恺本名丰润,字子恺。在家族同辈中,他是唯一的男孩。他从小喜欢绘画,尤爱临摹《芥子园画谱》,以至于成年后,进入创作期的丰子恺笔下总散发着平实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加之  相似文献   

6.
空脸     
正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中有一个动漫人物,全身黑色,头戴一个白色面具,被称为"无脸男"。此经典形象由此成为一种象征,不特指某一人,也无好坏之分,泛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总是空虚寂寞,阴郁地行走于人间。在中国,同样是漫画画人,从丰子恺开始,画一个空脸。20  相似文献   

7.
护生即护心     
介子平 《法音》2006,(10):27-28
1927年,弘一法师便开始与丰子恺商议编绘《护生画集》的计划。1929年2月,在法师五十岁生日时,《护生画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集子收画五十幅,适与大师的寿数相合。之后,每隔十年,丰子恺先生便要推出一集画册的续编,画幅也随之递增十幅,最后出版第六集时,弘一法师冥寿百岁。丰先生创作这些画幅时,可谓用尽了心思。他在画集子的第三册时,拟绘七十幅,但画至第六十九幅后,一时因想不出画材而辍笔有日。一天,广洽法师给他写信,说一次乘车途中,车内有一乘客带有捆绑得紧紧的五只鸡,据说这几只鸡是待宰的。有趣的是,这些鸡见到广洽后即哀鸣不止,…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5,(6)
在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浙江省于九月十七日在杭州隆重举行了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捐赠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原稿仪式。浙江省博物馆负责人代表省博物馆接受捐赠,并向广洽法师赠送了感谢信和礼品。广洽法师和丰子恺先生早年同是弘一法师的弟子。自二十年代起,为祝贺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丰子恺作了《护生画集》单页五十幅。此后弘一法师每十年整寿,丰子恺就  相似文献   

9.
正丰子恺在浙江春晖中学教书时,结识了比他早来一年的朱光潜。一次,朱光潜过生日,同事们为他订了一桌酒席。场面虽不豪华,但很隆重。同事们来饭店时,都带着各色礼物,唯独丰子恺空手而来。吃饭前,一位同事将丰子恺拉到一旁,提醒道:"今天朱老师过生日,你怎么好意思白吃?"丰子恺呵呵一笑:"大家  相似文献   

10.
漫画之页     
大约在80年前,上海的《文学周刊》逐期刊登了丰子恺先生乘兴落笔而又极富笔情墨趣的“小画”。而刊登这些“小画”的栏目名之曰:“子恺漫画。”此为“漫画”二字首次出现于我国报刊。因此,人们都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读漫画者,不可不知丰子恺。特此,选摘丰子恺先生三幅童趣横生之作以及两幅“以笑语叱人间”的讥讽之作.以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1.
正1927年,丰子恺请恩师弘一大师为自己第一本《护生画集》题字,画册收录了50幅作品,是献给弘一大师50寿辰的贺礼。弘一大师告诫丰子恺说,将来编二集时,拟多用优美柔和之作,及合于护生正面之意者。至残酷之作,依此次之删遗者,酌选三四幅已足,无须再多画也。弘一大师的殷诚之见,充分体现了他对众生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和谐世界的终极追求,也成为丰子恺一生绘画的创作理想。弘一大师60大寿时,丰子恺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1898—1975)先生就业于弘一(1880—1942)法师,学习美术音乐,他敬仰法师的道德、学问、品质和爱国情神,在思想上、艺术上和信仰上受其影响颇深。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农历),丰子恺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于上海立达学园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丰子恺信仰佛教后,融绘画、诗文与佛教思想于一炉,创作了许多有关佛教的绘画、诗文等文艺作品,受到佛教界的重视。谈到丰子恺与佛教的来龙去脉,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赵男 《中国宗教》2020,(4):66-67
丰子恺(1898-1975)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绘画作品众多,尤以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最大,因此被誉为"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是最为世人所知的漫画作品,这部佛教漫画集共6集450幅,凝聚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在佛教界、文化界、美术界广泛流传,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4.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号湛翁。浙江绍兴(今属上虞)长塘人。佛学大师、理学家、翻译家、诗人、书法家,著述颇丰。他一生致力于读书、教学,几乎没有参与其他社会工作,但声名远扬。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均曾与之深谈。李叔同(弘一法师)以其为友,丰子恺拜他为师,梁漱溟更是称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相似文献   

15.
正弘一法师是近代著名的高僧,他在早年还是俗家的时候,曾经做过教师,漫画家丰子恺就是他的学生。后来他出家做了和尚,但师生之间还是经常来往,彼此吟诗唱和,很是愉悦。不过弘一法师从来不以师长自居,在他眼里,丰子恺就像是自己的兄弟一般。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被查处的贪官身后大多数都有“大师”的身影。他们或因官迷心窍,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因做了亏心事,在反腐高压下惶惶不可终日,祈求在菩萨的保佑下,逢凶化吉,逃避打击。在没有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中,不信马列信鬼神的也不乏其人。有的领导干部对一些“大师”津津乐道,甚至以认识个别“大师”为荣;有的领导干部家里堂而皇之地供奉着玉帝、观世音等神灵;有的领导干部每逢上任、购车等重大事情都要问问神灵;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连出行也要算日子。领导干部求神拜佛之风凸显了当前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的“软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丰子恺的漫画,尤其那一帧《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看画面上新月在天,而露台空寂,竹帘高卷,一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伤感,自然而然地就在心中漂浮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与查尔斯·波顿·巴伯两位画家在作画内容上的关键区别在于表现了不同阶级的生活场景。在绘画技法上,丰子恺先生具有国画基础,作品简洁而凝炼,富有意境美,巴伯则以具有古典色彩的油画来进行绘画创作,讲究秩序与严谨。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是具有稳定性的,两位画家相对和谐、稳定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性格中童真的一面随着他们的成长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保留。童真具有超越国界和阶级的性质,这和人道主义有共通之处,它们都源于人性中"善"的一面,丰子恺与查尔斯·波顿·巴伯绘画作品的最大共同点,就是对这种人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在童年时期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即"童年情结",对他本人的个性、艺术创作的题材、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丰子恺童年时期殷实的家庭条件及其丰富性的生活体验等因素,使其产生了童年情结,这种童年情结突出表现在儿童题材、儿童视角、儿童崇拜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夏年 《法音》2023,(3):31-33
<正>星云大师示寂以后,许多学者都发表了各种回忆录,笔者惭愧,没有其他人那么丰富的经历,不敢动笔,只好把对大师的敬仰与怀念藏在心底。剑锽教授邀约参会,唯有从命,草创对大师认识的拙文。本文取名《与星云大师的三次“相缘”》,是因为几十年里与星云大师结缘的时候都与录相、照相有关。我把这些过程向读者讲来,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