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道德     
主持人的话:今年是德国著名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阿多诺(T.W.Adorno,1903—1969)诞辰100周年。阿多诺一生勤于探索、善于思辨,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地构造了以否定的辩证法、社会批判理论和音乐批评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西方学术界,他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树一帜,他的社会理论丰富而特色鲜明,对20世纪西方国家的知识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也因此成为上个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思想家,我们在此特别刊登国内从未发表过的三篇论文,它们分别选自阿多诺的《克尔凯郭尔——审美的结构》、《最低限度的道德》和《道德哲学的问题》三部著作。如果说《克尔凯郭尔——审美的结构》是阿多诺刚刚进入哲学界时所写、反映他的青年思想的处女作,那么《最低限度的道德》则是他反对法西斯统治、抒发经历二战体验的作品,文风多有警句格言,颇有哲学散文的韵味,而《道德哲学的问题》则是他生前的讲课文稿,文风完全不似他的其它哲学著作那样深奥晦涩,而是朴实直白、深入浅出,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道德哲学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我们希望,这几篇论文的发表能够展现阿多诺思想的几个不同侧面,对国内学术界全面认识阿多诺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伦理思想和道德观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如果说马克思早期对伦理道德的研究批判,只是为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建立提供一种伦理前提和道德观诉求,那么45年之后的研究,则表明他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道德哲学理论。马克思的伦理观绝不是狭义上的道德学,而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中的一种道德哲学,其内容包括劳动伦理、制度伦理、日常生活伦理和科技伦理等多重道德维度,可以说就是一种对人类自身行为及相互进行审查和评估的一种价值学。这些多重维度的道德思考,对于当今时代我国伦理体系的建构和道德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海川 《哲学动态》2020,(12):80-88+123
霍布斯的道德哲学概念至少包含三个要点:就对象而论,道德哲学的基本对象是品性;就范围而论,道德哲学只同一部分品性相关,即"交往中,一个人对待他人的那些品性";就研究方法而论,对于常识道德的关切以及一般而论的信心构成道德哲学探究的始点。对这些要点的深入探究,将有助于揭示和克服当代霍布斯道德哲学研究中几种观念先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型“超载”老龄社会中,原有的孝道、敬老等个人及家庭的道德行为正逐步缺场.关怀是人的一种需求,也是一种价值判断.老龄关怀在实质上,其公共本质是对人的实体的尊重,是对类生命的尊重.老龄关怀的内涵指向对于老龄者的实体性承认,生命个体追求向实体的回归,其根源就是对于人的本源性的一种敬畏,是对人类生命源头的敬畏.“超载”社会老龄关怀的解决,首先应阐明老龄关怀的道德哲学基础,从而可能寻求文化上的互融以实现老龄关怀难题的伦理性突破.  相似文献   

5.
康德道德哲学一直以来是伦理学研究的热点。伴随着近年来美德伦理复兴引起的对于规范伦理的反思热潮,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的方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围绕"尊严"、"爱"、"德性"等核心概念对康德道德哲学目的论维度、德性论维度的考察展现了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的新重心。托马斯·希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康德研究者,近年来发表了大量关于康德道德哲学的专著和论文,在寻求康德道德哲学的新解释路径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他的访谈有助于读者了解其本人甚至本领域当前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德勒兹在《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一书中认为,伦理学,亦即作为存在之内的诸样式之类型学区分于道德哲学,因为后者总是将存在归因于超验的诸价值.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最终依据是什么?而针对该问题,德勒兹一直晦暗不明.但要讨论该问题,我们首先还得从德勒兹激进的"问题"本体论出发.在德勒兹看来,真正的伦理"问题"关联到的是未被表达与展开的潜在的领域,它深深嵌入某种异质性的、生存论的境遇当中,而且这种据于个体生存实情的境遇往往先于抽象的道德规训或价值约束.在此基础上,德勒兹通过事件理论具体阐释了事件是作为蕴藏于事实中的那种潜在,即它并非事物状态的时空实现,而先天的价值秩序或者伦理规范仅仅只是作为时空实现中的一个现实化了的事态而已.最后,德勒兹基于先验的经验主义立场,深度刻画了其伦理学是区别于基于人类理性形象而建构的道德哲学这一基本事实.据此,从问题、事件到先验经验主义相关哲学理论的致思来看,这都与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思想努力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人类基因技术对传统道德哲学破坏,并非由于这一技术实践活动改变了人类生育活动的自然法则,而是因为它在精神和意识的层面突破了传统道德哲学对人和家庭之"自然性"的规定。人类基因技术是在传统道德哲学与伦理精神已经遭到破坏的现代性境遇中才会发生的实践活动,但它在另一方面又构成了精神辩证运动的自我否定性环节。人类基因技术事件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将所有道德理论都还原到它们自身的时间性当中,它因此也给人类赋予了一个重大的机遇,使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最典型、最深刻和最直接的案例,来对道德哲学传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李薇 《世界哲学》2017,(5):92-98
F.培根(Francis Bacon)的理论贡献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我们还应看到他对人文科学方面的贡献。他站在时代的起点,乐观地预见了后来人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他关于道德哲学的相关论述,具有前瞻性的历史意义,为后来道德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拟通过对培根思想的梳理和分析,择其要者,从道德哲学对于宗教神学的独立性、道德哲学研究的人性基础、道德哲学中情感的作用及其与理性的关系这三个方面,阐述他作为近代道德哲学先行者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伦理谋划关键在于其道德哲学基础的合理性.建立在唯心抽象道德哲学基础之上的现代性伦理谋划以抽象人性为本体论基础、以形式理性为方法论依据、以美好的幻想及"乌托邦"式的社会运动为实践方案,这就内在地铺垫了其失败之径.后现代伦理谋划应建立在唯物辩证的道德哲学基础之上,即以历史具体的人性为本体论基础、以辩证理性为方法论依据、以个体与类有机结合的伦理生成拓展路径为其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0.
董礼 《哲学动态》2020,(10):100-108+128
由于对道德与政治关系的不同理解,后期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将政治哲学从道德哲学中分离出来。罗尔斯通过对传统契约论的修正、对道德建构主义的脱离以及对自由主义理念的重构来论证政治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道德与政治之间的现实互动反映在理论上,必然涉及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之间的复杂张力。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通过"重叠共识""公共理性"和"正当优先于善"的理念得以体现,反映了道德哲学对政治哲学的支持,只是这种支持并非一种形而上学条件。政治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在罗尔斯那里与道德哲学是相容与互补的关系。重新反思罗尔斯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分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焦金波 《学海》2002,(6):101-103
罗尔斯《正义论》可以说是其道德哲学方法论的成就。他用实质性理论的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正义问题 ,摆脱了纯形式主义的元伦理学的研究方式 ;用抽象的、思辨的契约论的方法来论证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正义性 ,抛弃西方近代传统的功利主义的论证方式 ;他的独特的“反思的平衡”的思维方法在当代道德与政治哲学中成为一种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2.
缘起论对于佛教道德哲学的基础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有生无灭即彼有生无灭的缘起论是佛教道德哲学的核心理论,体现了佛教伦理的关系性思维。佛教依此建立起道德哲学体系中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法印等基本原理,体现出无我、平等、慈悲、民主、超越等基本伦理精神,显示了佛教作为道德性宗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道德哲学深深影响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这不仅表现在宏观的理论结构、方法和价值旨趣上,还表现在一些微观的概念上,比如自律与定言命令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关键的地方依赖康德的一些假定,但他对康德的继承又是创造性的,也是对康德理论疑难的一种澄清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休谟提出的"是-应当"问题在安斯库姆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安斯库姆反对休谟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认为可以通过"显白的事实"从"是"中推出"应当"。但她接受休谟的动机理论,而这一理论给她的推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回应这一挑战,安斯库姆不自觉地引入了关于动机的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之分。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是"中可以推出日常意义上的"应当"而推不出道德意义上的"应当"。这使得她最终主张抛弃道德意义上的"应当"而回到日常意义上的"应当",回到德性伦理学中的概念上来。  相似文献   

15.
陈胜云 《学海》2003,3(3):46-50
阿多诺批判本体论哲学的真实意图是解构人对自然支配性关系的延伸即“第二自然”。阿多诺对本体论哲学所展开的剖析是深刻的 ,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对新近本体论 (阿多诺用“新近本体论”来指认现象学 ,存在主义等哲学体系 )的一种现实批判 ;同时 ,在批判本体论过程中 ,阿多诺显然又误读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先验主体性与客体性尽管在概念上相互对峙,但作为人类经验与实践的出发点,它们在运作上却从一开始就是浑然一体的。构成主体性是让在时空中对象化了的客体呈现在主体面前并获得意义的意向结构,意动主体性却是让主体获得目的性并将目的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象化的意向结构。在构成主体性和意动主体性之间的互动中协辩理性的介入,是使规范伦理学有可能在交互主体性的平台上展开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于康德前批判和批判时期的分界问题直接导致对其道德哲学思想转向的定位.至少早在18世纪60年代,康德的反思活动就已经奠定了其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经过60到70年代20多年的沉潜,我们发现康德的思想在主要的方面基本已经构筑起未来哲学的大厦,道德哲学也不例外.因此简单地从表面上对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期只具有形式的意义,而无实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论生命伦理学理论的哲学之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不能只看成是简单的两三条伦理原则或某个道德标准 ,而是经常需要道德哲学、生命哲学为其提供理论的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当前 ,许多令人困惑的生命伦理问题也只有从道德、生命的深层去分析、思考 ,才有可能获得较可靠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康德在终其一生的人类学讲授过程中,始终把道德哲学的问题作为其思考的重点。他通过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两种方式探讨了道德哲学的人类学根基和运用。这一理论建构是对康德道德哲学体系的极大补充,指明了人类走在向善的途中需要面对的种种道德困境,从而为其设立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想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何菁 《道德与文明》2013,(1):121-125
当今,工程伦理在很大程度上仅关注工程运用中出现的具体道德困境,一些为职业工程师制定的"行为伦理准则"也倾向于针对工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开药方。工程伦理在现实中常以一种"道德陌生人"状况思考道德可能性,"何以有善"的贫弱现状下必须转变传统工程伦理的单向度思维"我们应该服从什么样的规则"为"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做得好"更要"活得好"。"善如何可能"赋予工程伦理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的道德哲学涵义,指出工程实践应然的伦理价值关切。"善之必然"深刻关注我们重塑工程对人之向往的"好的生活"的伦理期待,并关涉工程伦理的价值指向。"何以有善"→"善如何可能"→"善之必然",三者构成了工程伦理生成的存在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