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里斯汀·科斯戈尔德对自我的构成的论述,发展出了一种规范性的行动概念和能动性概念。据此理解,行动是自我构成的,通过按照实践理性原则来选择,一个人将具有规范的能动性,并能将自己构成为一个理性能动者。科斯戈尔德将其称为自我的构成性模型,并承认她受到了柏拉图和康德的启发。对科斯戈尔德的理论可有如下几点质疑:实践理性原则从何而来?科斯戈尔德的形式主义策略能否解决与道德无关的实践推理问题?规范性是否必然依赖心理统一性?尽管如此,需要承认的是科斯戈尔德为我们贡献了一种从规范性的角度思考能动性和自我构成的方法,并提供了一种综合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实践哲学的道德理论。这一道德理论对于回答道德哲学的一些关键问题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组织承诺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该文采取多测度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基础,概念性定义和操作定义,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影响变量等方面对组织承诺的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现有的组织承诺概念比较冗余,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现有组织承诺量表需要在内容效度、汇聚效度和区分效度等指标上进行深入探索;目前关于组织承诺的研究多从离职/留职意向的角度进行探讨,缺乏从雇佣关系的角度进行的系统研究;需要进行纵向研究以获得组织承诺和其他一些员工态度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后续研究可以从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角度,详细考察组织承诺的不同维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哲学家提出,人类道德与政治生活(以及相应的规范)应该能够经受人类理性的检测,即需要满足一种"透明性条件"。这一要求本身承诺了一种理性主义的启蒙价值。该承诺的三种不同版本将实践规范的形成与"理性而自主的个人"联系到了一起。威廉姆斯系统地批评了这三种版本,提出了"启蒙的理智不可逆性"及"实践的优先性"命题,因而在理智层面上将一个"无须理由的世界"展露在了我们面前。沿着威廉姆斯的进路,我们主张,人类的道德与政治无法完全满足"透明性"要求,部分地接受"非透明性"并不荒谬。  相似文献   

4.
在这篇短文里,我将比较Huw Price(【7】)和我本人(【9】)关于否定的对称性处理的两种不同方式,并与Robert Brandom关于承诺、资格和不相容性的分析进行对比。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归为Brandom所谓的规范语用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的语义学反实在论:语汇的含义是由人们的受规则支配(即规范的)的语用实践(语用学)予以明确的。这样的处理不同于直觉主义者的语义学反实在论,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方式,使得我们可以区分“A”和“A得以保证”的推理意义。尽管“证明”具有某种中心地位,但“实证”并不是意义的首要承载者。而这种区分植根于对人们语用实践的细致分析。一方面,根据Price以及我本人的看法,人们既做断定也做否定;另一方面,Brandom则区分了自上而下的承诺与自下而上的资格,以及据此而定义的不相容性概念。本文考察这些不同进路之间的各种关联,并讨论从这些考察中浮现出的一种关于证明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的建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批判道德实在论和道德相对主义的基础上,罗尔斯提出了道德建构主义的方法。道德建构主义的方法认为正义原则是道德主体在原初状态的程序下建构的结果。与道德实在论相对,道德建构主义主张正义原则的建构特点;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道德建构主义主张正义原则的客观性。罗尔斯对于道德建构主体的设定具有高度同质化的特点,对于道德客观性的论述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道德实在论是具有本体论取向的非虚无主义的伦理认知主义形式,其否认了道德命题的真理价值,又被进一步划分为强、中、弱模式。与之对应的道德反实在论认为,道德命题的"真"与"假"是无法被认识和确证的。作为一种范式,道德怀疑论主要涉及认识论道德怀疑论、非认知主义和道德误差理论,旨在反道德客观主义,而道德反实在论从内涵上涉及投射主义、语义学的表达主义以及误差理论,特别体现在怪异性论证和相对性论证逻辑上。另外,从本质上来说,道德实在论同道德虚无主义存在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道德规范性理论是现代道德哲学的根基。厘清道德规范性的来源、规范特征和规范力量及其对行动者实践慎思过程的规范方式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最近四十年来,围绕这些问题,康德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占据了支配地位。休谟主义长期受到批评,被认为包含导向道德主观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怀疑论的理论因素。然而,得益于某种内嵌于自身的自然主义承诺,休谟主义可以克服挑战者的批评,从而提供一种有关道德规范性的可靠而又可信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陈源 《道德与文明》2024,(2):156-167
作为康德式建构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科斯嘉德和福斯特的理论进路存在差异,其核心区别在于二者对实践理性和建构主义程序以及二者的关系的不同解释。面对理论对手提出的游叙弗伦问题的挑战,科斯嘉德的反思—实践同一性模型在处理康德式建构主义所面临的游叙弗伦问题所引申出的三个子问题(客观性问题、道德殖民化问题和实践理性的规范性问题)方面存在困难,而福斯特采用话语伦理学的方法来重构实践理性概念却显示出相对优势。福斯特所主张的话语伦理学方法将人视为有血有肉的辩护性存在者,能够更有说服力地论证康德式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9.
从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看,中国雇员特有的组织承诺特征可以总结为五点:一是从结构模型上的理想因子显现;二是情感承诺更加影响中国雇员的组织行为;三是承诺指向上级而非组织;四是离职动因注重在位能得到什么;五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通过对各个特征进行道德追溯,我们发现,“理想人格”解释了理想承诺,“仁”造就了中国雇员的情感承诺,“忠”的思想使承诺指向上级,离职动因在于“谨慎”思考,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改变了传统道德集体主义的提倡。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将对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回顾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概念,其次对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做一简单总结,最后提出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实践智慧,伦理学不应该是玄思晦涩的抽象理论,而应该切入生活世界,为道德实践提供合法性说明和价值性指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道德实践不应该只是合目的性的行为,它需要伦理理论就其具体情境中的选择难题和价值期待释疑解惑。伦理咨商是通过对话方式,力图将伦理理论的真理性与道德实践的适宜性结合起来,为道德主体解惑、去苦。伦理咨商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治疗,这种带有个体特殊性的道德治疗活动与社会普遍性的道德治理举措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试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心理治疗与咨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3,26(4):578-582
后现代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的建构特性和心理学知识的文化相对性。后现代背景下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接受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主张,认为病理心理是语言的社会建构,并没有客观的意义。所有的治疗和咨询理论都是一种“建构”或“叙事”,而不是所谓的“真理”。承认这一点,将有助于在后现代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治疗和咨询理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非竹简本)中的“德”概念从生成论方面来看,是一个相对于道的特殊性概念,相对于万物的普遍性概念,因而是一个共相的具体和具体的共相相统一的概念,它位于超越的实在和感性事物之间;《道德经》中的“德”概念从认识论方面来看,是“谷神”实现的原理,是一个精神生活的形而上原理;《道德经》中的“德”概念在道德实践上主要是“得”和“舍”相平衡的原理。《道德经》通过“德”概念使得个体价值指向一个形而上的、具有无限利益的生存领域,从而具有提升现实的人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劳丹对趋同实在论的诘难1.劳丹并非笼统地反对实在论他将科学实在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所谓本体论的实在论,即认为世界具有独立于作为认识者的我们的确定性.我坚定的相信本体论的实在论是正确的.……第二种实在论是所谓语义学的实在论.这种理论断定科学理论、科学定律和科学假说是关于世界所作出的或真或假的断言.……第三种实在论,可称之为认识的实在论.它主张:我们有权将得到最好确证的自然科学理论接受为真.”(《进步及其问题》,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劳丹承认前二种而反对第三种(认识的)实在论.所谓趋同实在论就是一种认识论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5.
承诺升级是指面对负反馈信息时,人们仍然坚持之前的错误行为。除了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自我辩解理论、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等早期理论外,最新又提出了查询理论和基于叙述的决策理论,值得注意的是,同影响因素一样,它们都是从评估和目标(动力)两个角度对行为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注意理论、方法多元化发展,从评估和目标角度入手研究承诺升级的干预机制,也应重视制度因素对承诺升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组织承诺是指组织中员工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员工由于种种理由而选择继续留在原单位。本文从大五人格、应对方式角度对南方沿海城市职工组织承诺展开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实践意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组织承诺是指组织中员工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员工由于种种理由而选择继续留在原单位。本文从大五人格、应对方式角度对南方沿海城市职工组织承诺展开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实践意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鹏 《学海》2012,(1):143-148
对实在概念的传统本体论界定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进路,导致了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陷入了一个怪圈而无法获得解决.拉图尔在改造“实在”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建构主义和实在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建构主义实在论.本体论上,物或事实都是被建构的,同时,被建构的物或事实是实在的,而且物或事实的建构性正是其实在性的保证.认识论上,认识论的问题被本体论化,科学所指称的并不是外在的自然,而是从自然到知识的一条转译链.建构主义实在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成为当前科学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中的一种代表性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朱子心性论的基础是超越经验意识的本然之心,是统摄形上之性与形下之情的枢纽。就精神活动的实存状态与功能属性而言,心性有别;就心识的生成与流行结构而言,心性一体,心居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对于性而言,心并非一个被动的中介或无价值的载体,而是具有独立意义和主体性地位。朱子论心性"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保留了心与性的间隔,这与其渐进的工夫进路具有一致性。其中和新说与主敬穷理之工夫论,立足于经验意识之心做工夫,体现了以心合性、心与理一的渐进统合。  相似文献   

20.
认知建构主义是植根于古希腊的一种现代认知方式。认知建构主义对于康德、对于整个德国观念论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当前认识论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就康德而言,康德的批判哲学应被理解为一种建构主义,因此是对所有形式的表象主义的反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